APP下载

麻醉前再评估护理在内镜中心ESD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2020-10-09祖娟娟杨青凤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并发症满意度

祖娟娟 杨青凤

【摘 要】 目的:探讨麻醉前再评估在内镜中心ES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内镜中心行ESD术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麻醉前再评估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宣教、评估的完成率,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围术期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评估和宣教内容总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躁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误吸、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由麻醉护士对ESD手术患者进行麻醉前再评估,可以提高患者术前评估和术前宣教完成率,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围术期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ESD患者;麻醉前再评估;并发症;满意度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一种微创诊疗技术,由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发展而来,可以用于治疗较大的消化道病变(食管、直肠粘膜、十二指肠病变等),可以将病灶完整剥离切除,为临床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降低了复发率[1]。ESD术主要操作步骤为标记病灶,黏膜边缘切开,最后剥离病灶,清理创面。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消化道黏膜病變的诊断和治疗中。ESD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势。手术麻醉时患者身体暴露、体温降低,免疫力下降,所以麻醉前再评估很有必要。本院消化内镜中心常规开展ESD术,患者行插管全身麻醉,而实施麻醉前访视及术前健康宣教导可减少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及有利于术后痊愈。麻醉前再评估可以有效的预估ESD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发现患者的异常,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辅助手术成功进行。本研究对ESD患者由麻醉护士进行麻醉前再评估,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ESD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1)年龄18~80岁,患者均经过明确诊断;2)理解能力评估正常;3)研究符合伦理道德,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脑外伤病史、运动功能下降者;2)精神系统疾病,或者意识障碍性疾病,无法有效配合研究者;3)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器官功能障碍患者;4)不依从、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术前由麻醉医生签署麻醉同意书,管床护士给于术前准备、通知其禁食禁饮时间,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患者入室后,由内镜室护士、麻醉医生、手术医生三方核对患者基本信息,连接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麻醉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患者在术间拔管后由麻醉护士送入复苏室与复苏室护士交接班,麻醉医生评估符合出室条件者方可送回病房。

观察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由麻醉护理主导进行麻醉前再评估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术前1d由麻醉护士进行术前访视,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认真阅读病历,确认麻醉同意书是否签署。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手术的方式、现病史、过往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通过面谈、宣传单等方式向家属及患者宣解围术期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和主动参与性,建立信任关系。了解病人教育程度、家属和社会的支持状况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协助患者完成本院自制的麻醉前评估表从病人一般情况、既往史、现病史系统情况进行麻醉前再评估。术中,配合麻醉医师的管理,麻醉护士全面了解患者的有效信息,提高安全系数,减少并发症。保证麻醉物品准备充分,考察患者术前评估和宣教内容的完成情况,避免患者重要信息的遗漏。手术当日由麻醉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接待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查清患者病因,采用情志导引法、移情法,在不违反医院规定的条件下,满足患者需求。护理人员应扮演好角色,以朋友的身份来关心、尊重及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可引导患者进行运动,如读书、看报、绘画及听音乐等,告知患者现在的状况以及需要他配合的事项,减轻患者的焦虑等的不良情绪的发生。

1.3 评价方法

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宣教、评估完成率。2)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观察患者围术期躁动、疼痛、误吸、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卡方检验(χ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前评估宣教完成率

观察组患者术前评估和宣教内容完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3 讨论

3.1 麻醉前再评估的必要性

麻醉护士主导的麻醉前再评估,评估内容科学、可行、有预见性。针对围术期可能出现的麻醉问题。协助麻醉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麻醉管理方案,可以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麻醉前再评估可以发现患者本身存在的问题,提前解释、干预,减少临时取消手术引起医患纠纷[4]。常规手术患者的麻醉访视均由麻醉医师进行,但是内镜中心的ESD术病人比较特殊且数量大,往往使麻醉前访视停留于形式,有的甚至见不到病人,ESD患者麻醉前访视及术前宣教不力的问题包括:有长期服药史患者不了解手术前停药要求和停药时间;患者对麻醉陌生,存在疑问得不到解答导致焦虑或者不以为意;由病房护士提供的术前宣教内容千篇一律,缺乏针对性,造成患者一知半解等。而麻醉护士作为围术期的参与者,给予患者全面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1d与患者面对面沟通交流,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进行麻醉前再评估;术前麻醉准备;术中配合麻醉医师插管、术中监护、拔管及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围术期并发症管理等。通过麻醉前的再评估,麻醉护士可以更加全面了解患者的有效信息,提高麻醉的安全系数,减少围麻醉期并发症[5-6]。由责任麻醉护士进行术前宣教和麻醉前再评估可以保证麻醉物品准备充分,根据麻醉前再评估的内容考察患者术前评估和宣教内容的完成情况也可为麻醉医生查漏补缺,避免患者重要信息的遗漏。

3.2 麻醉前再评估可以较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围术期护理的满意度

麻醉和手术都是侵入性操作,都會对患者造成一定伤害,围麻醉期专业的麻醉护理格外重要,本研究通过以麻醉护士为主导的方式,为ESD患者行麻醉前再评估、全面了解了病人的身心状况、病情程度及社会支持程度,并利用预见性护理方法预防围术期的并发症,给予及时处理[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围术期躁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误吸、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3.3 麻醉前再评估提高外围手术患者安全管理

外围手术麻醉条件比手术室差,故而麻醉安全要求更高,而且病人住院时间短,缺少病人角色转换和认知,如果手术团队不能全面地掌握病人病情及身心状况,就无法提供预见性护理,那么在围术期护理方面都存在很大隐患,因此,麻醉前再评估能更加全面的筛查和提供健康教育,从而对外围手术意义重大,只有在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意外事件准备的前提下,外围手术患者的安全才能确保。

故而,由麻醉护士对ESD患者进行麻醉前再评估,可以提高患者术前评估和宣教完成率和患者围术期护理满意度,减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外围手术开展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但是制定规范化的外围手术麻醉护理管理制度和合理优化全工作流程可以明显提高麻醉手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何元清,何子彬,付雄,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切除术治疗胃食管病变疗效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06):762-765.

[2] 徐玉萍,李洁菁,沈莺.麻醉前再评估护理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04):471-473.

[3] 陈玉巧.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06):680-681.

[4] 刘玉婷,钟莉华.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健康前沿,2017,26(02):22,29.

[5] 张燕燕,王学军.麻醉护士在现代麻醉管理中的工作范畴及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3):3321-3322.

[6] 王娟.优质护理在无痛胃肠镜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03(32):36-41.

[7] 常琦,董芳,薛花.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4):1939-1942.

[8] 王建平.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5):168-170.

猜你喜欢

并发症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