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讨
2020-10-09宋婷陈谨胡俊青
宋婷 陈谨 胡俊青
[摘 要] 新媒体资源对教育行业的影响日趋增加,但是高校教育更新相对滞后,我们希望探索生物化学实验微课的新形式,辅助传统实验教学,借助新媒体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学生和教师沟通的新模式。因此,就微课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微课;微信
[基金项目] 2020年深圳技术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研究基金项目(JS20200005)
[作者简介] 宋 婷(1986—),女,黑龙江人,硕士,深圳技术大学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药物化学研究;陈 谨(1989—),女,广东人,硕士,深圳技术大学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生理学研究;胡俊青(1968—),男,安徽人,博士,深圳技术大学健康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277-02 [收稿日期] 2020-04-1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办公、网络会议开始被广泛应用;在教育领域,学校也开始探索网络教育,而此前网络教育的使用者大多为盈利性的辅导机构(如新东方、学而思等)[1],由于长期的积累,这些辅导机构储备了大量的网络教育资源;而常规学校开展的网络教育多为应急性准备,仓促且多有不足,特别是实验类教学,受到实验材料及操作环境等诸多条件限制,大多难以实现网络授课。探索将移动联网与高校教育有机融合,提升高校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现状
生物化学是我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其中实验部分是培养和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重要板块,生物化学实验相对复杂且枯燥,在传统的生化实验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课本进行预习、通过课堂教师讲解示范获得认知、通过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预习主动性差且预习过程中理解不充分,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往往简练单调,难以对实验细节及技巧构建出易理解的模型,使得学生在预习过程耗时久且效果不理想;二是由于教师资源有限,部分实验细节在演示时不能保证全部学生都能清晰观察到,课堂中往往出现细节操作错误或反复和教师确认的情况,课堂效率降低,且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不理想;三是知识更新速度慢,课本内容多为经典实验,历经专家的层层审核到出版,更新速度较慢,难以引导学生了解新的学科或实验技术进展,例如经典的DNA的提取测定实验,耗时久且提取试剂毒性较大,而实际研发生产中已采用提取精度更高且更方便的硅胶柱;四是精密仪器的教学受限,由于单次课人数(40~45人)较多且课时有限,对于部分精密仪器,很难保证每位学生都亲手操作体验仪器的全部使用流程,对日常维护和操作相关的问题处理,更是知之甚少,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学习和仪器的维護保养;五是师生互动少,传统实验课以教师为中心,除常规的实验问题解答,很少会征集学生对教学及课堂改进的意见,教师难以及时获知学生对课堂的反馈,不利于对教学的改进。
二、微信及微课的发展
信息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快速发展,以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和共享的重要载体。其中,微信在学生们中的普及率广,是学生们课余交流及阅览的重要平台,同时微信具有消息发布及时、传播内容多样的特点,非常适合应用于教学,为课程的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如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华东理工等)在探索将微信与传统教学将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2-4],清华大学2016年4月推出的“雨课堂”是课程教学公众号中的翘楚,以其简单易用、功能全面等特点得以推广。对于不同的院校、学科而言,要获得符合自身学情的网络教学资源,还需要一线教师自己的努力建设。
微课是指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微型教学视频,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突出等特点,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时间展开学习,可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5]。在教学中,相比课本冗长的文字叙述和PPT的单调播放,微课在短时间内流畅的视觉听觉效果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可有效弥补传统课堂上所学知识的不足,开展非正式的学习。我们希望探索将微课与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的形式,用以辅助传统生化实验教学,形成师生互动的新模式。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的设计
(一)内容编排
生物化学实验操作相对精细且复杂,我们对实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具体实验的操作和学生已有的技能情况,进而选取实验中的部分操作进行微课设计,改进书本、仪器指南上复杂的文字叙述,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实验信息。例如在氨基酸的纸层析部分,我们选择毛细管点样过程进行微课录制,该部分操作在实际课堂讲解中,点样的速度和样品的现象难以充分展示给每个学生,借助微课对细节放大处理,可以将实验过程及现象清晰快速地传递给每个学生;在核酸的提取测定实验中,选择对高速冷冻离心机和微量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进行微课录制,便于学生及时了解仪器的使用及维护信息。微课中的讲解尽可能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时间控制在3~10分钟,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此外,我们也鼓励学生参与微课制作,从学生的视角进行演示讲解。由于录制微课需要对实验内容充分理解,才能有条理地操作和讲解,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及表述能力,同时也拉近了微课与学生沟通的距离。
(二)通过微信平台按进度进行推送
微信公众号中,我们将菜单功能划分为实验操作、仪器讲解和安全须知三个部分,在一级菜单功能下进一步设置二级菜单,链接具体的微课内容,便于学生根据需求查找。编辑好的微课会按照课程进度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提醒学生及时预习查看,同时开放留言功能,方便师生之间交流。
四、微课对生物化学实验辅助教学的探讨
(一)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借助微信平台推送微课视频辅助课堂教学的模式,丰富了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常用的媒体资源与学生建立新的连接体。同时,微课内容易于及时更新,包括新的实验方法、升级的仪器设备、前沿的学术动态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二)方便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微课制作完成后借助微信平台按进度推送,提醒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且微课时间较短,利于学生利益而能碎片化时间开展学习,提高预习效果;此外学生也可以在菜单栏查找到微课内容,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课中及课后的学习,改变了教师对学生逐个辅导解答的模式,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三)混合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微课的短视频形式和微信平台符合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学生可以方便快速地获取相关学习信息,根据需求开展学习,且微视频使得实验操作更加生动易于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传统课堂的一种有力补充和拓展。
(四)增加和学生的互动
对于学生在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平台留言功能随时提出,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时间地点的限制,并且教师和学生均可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统计功能查看到微课的阅覽量,估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通过学生的留言反馈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业务水平。
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未来从事医药相关行业的重要实践基础。我们探索将基于微信的微课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实验教学相结合,助力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模式的提升,但具体的应用效果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
参考文献
[1]文明瑶,邱广萍.“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2):23-25.
[2]王达,陈明东,黄绍江,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学物理实验辅助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11):111-112.
[3]孟建新,曹丽伟,周艳晖,等.利用微信公众号辅助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J].广东化工,2019,46(2):199-200.
[4]王雁南,孟凤林,卢媛,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74-277.
[5]肖贤波,李会丽,杜琰,等.基于微信平台建构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1(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