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探析

2020-10-09宋东霞

科技风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职

摘 要:通过校企以“共建、共享、共赢”的模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打破教研室壁垒,建立“跨界与链接”的新型校内实训室,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的职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服装专门人才,是培养服装行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

一、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意义

高职服装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服装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服装专门人才。高职服装院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载体,不但承接院校实际教学任务,而且承接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可以更好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服装专门人才,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

二、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现状

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近年来随着学院的发展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并且在进行服装人才培养和教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职服装院校的校内实训室建设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以教研室为单位划分校内实训室。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的建设仍然以教研室为单位划分。服装设计教研室建设服装设计类工作室,如男装设计工作室、女装设计工作室、立体裁剪工作室等;服装工艺教研室建设服装工艺类工作室,如女装版型工作室、男装版型工作室、服装工艺實训室等;服装营销教研室建设营销类教研室,如服装营销实训室、服装电子商务实训室等。这些校内实训室之间缺少有机联系,合作较少,往往各司其职,各谋其事。

(2)校内实训室的建设缺乏企业人员参与。高职服装院校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缺乏企业人员参与。绝大多数校内实训室以校内教师为主导进行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服装行业、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有些高职院校在建设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需要校外人员参与,即使有些高职院校在建设时考虑到了,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又往往做不到。

(3)校内实训室的运行缺乏企业实际项目。高职服装院校的校内实训室往往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甚至有些校内实训室还承担着学生上晚自习的任务,导致校内实训室的职能仅仅是维持教学,缺乏企业实际项目支撑,校内实训室很难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违背了建立校内实训室的初衷。

(4)校内实训室的模式多是创意思维型。高职服装院校的校内实训室模式多是创意思维型。校内实训室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分别是创意思维型、课题研究型、市场实践性。创意思维型实训室以服装创意、专业思维开拓为宗旨;课题研究型实训室以某个课题研究为宗旨;市场实践性实训室以市场实践为宗旨。

二、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路径

(1)校企以“共建、共享、共赢”的模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了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现学生“今天学的”和“以后做的”一致,校企以“共建、共享、共赢”的模式建设一个大型校内实训基地。首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以校企合资建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进行,高职服装院校提供部分资金、厂房、设备、技术、人力等,合作企业提供资金和项目,并进行企业管理。其次,总经理应由合作企业人员担当,因为企业人员一般往往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企业运作能力。财务部门人员由校企双方共同委派合适人员担任。高职服装学院至少有1名领导兼职担当企业管理人员。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担任技术人员。再次,至少4/5企业员工从社会招聘,其余员工为实训学生预留部分岗位。最后,校企双方按照协商好的比例共享利润,共担风险。以这种模式创建的校企双方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具备以下优势:一是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在校内,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避免车马劳顿之苦,解决住宿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二是由于是双方合作,高职院校具有自己的话语权,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合适的学生积极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并进行行之有效的企业锻炼,避免人浮于事;三是可以方便安排教师承担一定的技术岗位工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四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转可以为学校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加强高职服装院校建设。

(2)打破教研室壁垒,建立“跨界与链接”的新型校内实训室。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打破教研室壁垒,打破服装各学科的界际领域,建立“跨界与链接”的新型校内实训室。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缝制、服装营销、服装电子商务都是服装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各个环节密不可分。在有条件的高职服装院校,可以在一个足够大的教学场所建立这种新型校内实训室。在没有条件的高职服装院校,也可以建立这种新型校内实训室,虽然各个子实训室没有在一起办公,但是整个新型校内实训室的合作机制、运行机制是不变的。这个校内实训室包括服装设计子实训室、服装制版子实训室、服装缝制子子实训室、服装营销子实训室、服装电子商务子实训室。实训室的负责人为高职服装院校的名师,这个名师不但可以为实训室拉来企业项目、课题项目,并且擅长管理工作。每一个子实训室除了本校教师参与外,必须至少有一名企业人员兼职管理子实训室。每个子实训室都从属于新型校内实训室。建立这种新型校内实训室的优势有:一是形成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服装缝制、服装营销、服装电子商务等一条龙服务,可以更好地承接企业项目、课题项目;二是实现企业项目、课题项目,各子工作室共享、共用、共做;三是可以在名师的指导下,发挥团队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竞争效应;四是有兼职企业人员的参与,有利于企业项目的实际运行,也有利于弥补校内教师企业实操经验的不足,提高校内教师服装专业技能;五是系统化的实训室运行机制,可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服装专门人才。

三、结语

通过校企以“共建、共享、共赢”的模式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打破教研室壁垒,建立“跨界与链接”的新型校内实训室,可以引入企业项目,吸收企业人员参与,实现实训室模式由创意思维型向课题研究型和市场实践性转变,从而更好地发挥高职服装院校校内实训室的职能。高职服装院校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两种模式都进行建设,也可以选择其中任意一种模式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永利.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工作室建设的模式类别探讨.职业教育研究,2008,7.

作者简介:宋东霞(1978—),女,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服装工艺与服装营销专业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高职
2019年—2020年部分专科(高职)院校在晋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2021年广州市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情况汇总表
善待“工匠之师”是远见之举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