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培养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实践
2020-10-09林久茂胡海霞彭军
林久茂 胡海霞 彭军
[摘 要] 研究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证实,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从医学生本科阶段到研究生阶段的过渡面临的一个主要变化是医学实验技术的熟悉和掌握。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更是面临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中西方医学并重的科研挑战。在研究生学习的初始阶段,最先面对的就是科研实验的学习和科研思维的转变。因此,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教学模式的优化是提高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医学实验;中西医结合
[作者简介] 林久茂(1975—),男,福建尤溪人,医学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肿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胡海霞(1981—),女,内蒙古凉城人,医学博士,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脑卒中的研究;彭 军(1969—),男,安徽芜湖人,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副院长(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186-02 [收稿日期] 2020-05-06
一、引言
医学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的使命,是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共筑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的基础工程[1]。因此,培养大批优秀的创新型的全方位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实际的目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医学实验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增设一系列的实验教学课程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注重研究生的实验教学模式,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综合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实验结果的水平。
二、目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的学缘结构呈现多元化,各专业差异性大,以及学生对现代医学和科学技术的了解不足等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西医结合医学认识不足。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医学的交叉领域,中、西医相互融合,对于中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的意义重大[2]。本科阶段学习内容多而杂,学习了所有中医及西医的相关课程,但对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足够的和深刻的认识。
2.学生知识结构欠合理。中医学及西医学内容繁杂,且本身各自的知识体系完全不同,这就给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研究生带来了难以突破的学习障碍。中医学是自然哲学模式,而西医为生物医学模式,中医注重取类比象,西医则侧重于实验研究,二者各有优势,如何架构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中西医更有效地结合,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科研能力薄弱。学生在研究生入学以前,自身实验技能训练不足,导致在研究生培养阶段,首先面临实验操作规范和实验方案的合理设计等科研入门的长时间的训练。“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重视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思路的切入,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实践在实验课程中得以结合,并争取通过课题设计讲解科研的思维。
三、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设置特色
1.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强。我校中西医结合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只有少量的机会接触实验,并且主要是集中看老师讲解,缺乏延伸性的思考,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太过欠缺。实验教学也打破了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研究生有机会在以大型科研设备为核心技术学习,开展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
2.实验教学的实用性高。“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的设置是专门为初入实验的研究生量身定做的,课程内容是从最基本的实验原理和操作开展起来的,使研究生新生更加容易接受并进一步和自己未来的课题进行结合。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研究生把已有理论知识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同时强化了科研實验在学生培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实验教学的参与度高。“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教学包括理论讲解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在进行浅显易懂的理论授课后,再通过实验示教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时进行现场指导。由于学习循序渐进,授课老师专业,并配合在职老师编写的相应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真正地参与到实验中,并学有所得。
4.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好。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够培养学生探索多学科、交叉领域知识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了解、掌握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在前沿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具备独立从事医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
5.实验教学形式多样。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注重挖掘新的教学形式除了课堂实验教学,还注重学生对科研实例的探讨,老师点评并介绍多种技术在开展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重大的科学问题,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应用现代研究技术进行课题设计。
四、课程教学模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注重将实验、实践等环节强化,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能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锻炼实践能力。
1.结合课题授课,启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为案例讲授课程知识,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了解了从事科研的基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从轮转平台角度,启发学生的科研方案设计思路。学生实验平台授课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并通过全方位的实验教学启发学生的科研设计思路。
3.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教学中将实验任务安排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们熟练掌握各项实验技术,并为日后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依托平台大型仪器开展教学,学以致用达到教学效果。平台授课依据平台大型仪器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常用仪器进行现场教学,依据学生各个课题的方向与仪器使用进行结合教学,使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充分理解仪器的应用及启发科研思路。
5.注重中西医结合思维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注重中西医结合的思维,避免中、西医割裂,引导学生认识到中西医学的差异及共通点,为研究生能有效地开展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提供初步的设计思路。
中西医结合实验教学成效显著,学生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有明显提高,且对用人单位回访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研究生总体满意度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
五、结语
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医学实验方法与技术”课程的设置在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晨曦,罗希,刘璐,等.医学研究生教育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基于13所医学院校的深度访谈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5(15):82-87.
[2]聂慧芳.中医哲学思想在中西医结合教育体系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