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0-10-09孙恩涛叶长江刘飞
孙恩涛 叶长江 刘飞
[摘 要] 卫生检疫学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教育思想大讨论中卫生检疫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根据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通过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更新教师教育理念,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建设开放性实验项目,并结合智慧课堂工具的混合教学方式,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
[基金项目] 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能力培养的病媒生物检验检疫学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2018jyxm1274);皖南医学院青年卓越人才资助项目“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揭示储藏物粉螨对人居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wyqnyx201902)
[作者简介] 孙恩涛(1980—),男,理学博士,浙江宁波人,皖南医学院检验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病原生物学理论与教学研究;叶长江(1985—),女,理学硕士,安徽桐城人,皖南医学院检验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卫生检验、检疫理论与教学研究;刘 飞(1986—),男,安徽阜阳人,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与理化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162-02 [收稿日期] 2020-07-17
卫生检验与检疫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理化和微生物学等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交叉与应用学科,其在发展疾病控制事业、提高卫生监督水平、保障生活和职业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2]。作为公共卫生政策和疾病控制的核心技术支撑,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检验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专业技能优、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应用型卫检人才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3]。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暴露出实验室检测相关的教学和实践训练不够,需要通过在校期间的教學改革和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增强卫生检验检疫专门人才开展实验室检测的能力。根据医学技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笔者结合本职岗位,对现阶段我校“卫生检疫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阐述。
一、“卫生检疫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1.理论课教学理念陈旧,授课方式传统化,考核形式单一化。目前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把教师当作主体,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独立思考,被动接受为主,不能将所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而且考核形式单一化,缺少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难以达到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2.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卫生检疫学”实验教学内容一直沿用验证性实验为主,且与“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和“病媒生物检验检疫”等实验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存在部分理论知识重复讲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大多以实验报告应付,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3.学生入学第一志愿率低,毕业后的抉择困惑。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教育方式由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化教育。人们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缺乏了解,导致卫检专业的第一志愿率极低,学生入校以后专业思想不稳固,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补考和挂科。
二、卫生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全面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强化专业核心课程育人导向。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指示,那么“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单元和要素。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事情,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我们对“卫生检疫学”课程教学引入“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通过集体备课,凝聚智慧,不断夯实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知识的储备。通过卫生检疫发展的历史,筑牢口岸检疫防线等适合“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与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责任心相结合,重新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中不断发掘专业课程自身的思政资源,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积极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制作了能体现课程思政特点的新教案和新课件,强化专业核心课程育人导向,全面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
2.树立学生中心理念,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树立学生中心理念,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我们作了如下探索:第一,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教师集体备课、教师示范课和集中研讨,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引入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第二,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将毕业论文写作纳入导师制的培养计划中,并对导师进行考核,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中。第三,学生自发组建科研兴趣小组,根据指导老师科研方向、用人单位需求和社会需求等设置的选题方向,设定多个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卫生检验检疫知识的意识,申报和完成面向大学生的各级各类科研课题、专利比赛、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创青春和互联网+项目等,每个课题组设置负责人1~2名,小组成员5~6人,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独立思考、质疑、分析及实践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3.优化“卫生检疫学”教学内容,推进智慧课堂教学。根据卫生检验与检疫学科发展方向,结合卫检专业学生用人单位调研情况,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卫生检疫学”教学内容。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形势下,充实传染病教学内容,尤其是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事件的理论教学,增加具有社会需求、学科前沿内容的课程。在教材应用方面,以卫检专业规划教材为主,适当补充国外教材,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宽专业领域。针对海关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以及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加入“卫生检疫学”教学内容中,与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调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智慧课堂的教学方法,借助超星“一平三端”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进行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讨论,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4.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卫生检疫学开放设计性实验项目。“卫生检验学”是专业核心课程,可以作为其就业导向,坚持以专业技术人才为本的指导思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媒介检疫等专业技能,重点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专业技能优、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应用型卫检人才,进而突出课程的应用性,系统性体现“学”与“用”,从而完成专业课的培养目标。为加强本科生综合素质和实验能力培养,我们首先对卫生检疫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有计划的按照验证性实验、整合性实验和设计开放性实验递进开展。
5.“卫生检疫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分析。我国卫生检验检疫的产生发展就是一门课程思政课,特别是筑牢口岸检疫防线,严守国门和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相关内容与“卫生检疫学”课程有机结合,凸显了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在此基础上,申报了学院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为下一步“卫生检疫学”省级和校级一流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智慧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2017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未出现“挂科”现象;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智慧教学表示了肯定,认同智慧教学的教学效果。综上,“卫生检疫学”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核心的课程建设需要以保护人民健康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为导向,通过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核心课程的育人导向,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树立学生中心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推进智慧课堂教学,以就业为导向,建设卫生检验与检疫开放设计性实验项目。
注:课题组成员:孙恩涛,叶长江,刘飞,杨邦和,陶香林,王冬梅,路勇,文育锋。
参考文献
[1]康维钧,李磊.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9):2431-2432.
[2]康维钧,李磊.我国高等卫生检验教育历史、现状与展望(续)[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20):2559-2560.
[3]赵丽萍,高蓉,李磊,等.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5):414-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