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有效路径探析
2020-10-09史晓婷霍祥湖
史晓婷 霍祥湖
[摘 要] 大学生国际能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立足中国背景,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文化对比等途径让学生意识到提升国际视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善和构建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必备的扁平化支持服务体系,探索提升国际化视野效果的衡量指标。
[关键词] 高校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有效路径
[作者简介] 史晓婷(1982—),女,内蒙古包头人,法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政教育研究;霍祥湖(1990—),男,四川资中人,工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助教,主要从事学生国际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108-02 [收稿日期] 2019-10-15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正在经历国际化浪潮带来的变革。本文立足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能坚守“中国立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内激发学生提升国际化视野的原生动力和潜能,对外完善国际化学生支持服务体系,探索提升国际化视野效果衡量指标。
一、遵循国际人才培养标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校学生国际化视野的提升是一个综合概念,具备国际化视野应具有以下几种素质:宽广的全球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掌握国际规范和惯例;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具有独立的国际活动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依赖于一个完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包括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教育理念、国际化监控体系;国际化、高水平教学团队;国际化外语语言教学体系;开放型国际化实验室和能够提升学生国际化创新能力的科研及多元文化平台,以及“以学生为中心”的国际化学生支持体系。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了“知识丰富”“国际视野、国际交往”“学习、创造”“社会责任”“高尚道德”等人才素质的多层面要求。因此,必须在遵循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前提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模式以提升高校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大学生成为具备世界眼光,拥有中国情怀,彰显中国特色,道德高尚、能力较强的国际人才。当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如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的有效路径。在学生中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实践和教育中不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提升国际视野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自愿地去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国际化创新能力。
二、构建扁平化的学生支持服务体系,助力提升高校学生国际化视野
除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外,还必须辅以系统全面的国际化学生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营造国际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助力学生国际化视野的提升。扁平化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减少了管理层的中间层级,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扁平化的学生支持服务体系注重引导并鼓励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首先,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案与措施。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因材施教,确保学生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其次,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创新,主动参与校内外的各种组织、活动与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并讨论学校的一些公开决策与制度,通过各项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锻炼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全面的人才。再次,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与学生组织的自治功能,通过制定学生听证制度、学生维权制度、学生组织与学校对话机制等,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加其进一步关心学校发展与建设的热情。
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下的学生管理模式,与西方先进教育强国的管理模式相结合,构建具备中国特色、国际标准的扁平化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其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使学生多样化、多元化地成长与成才。通过构建和完善学生事务中心,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完善学生支持体系,打造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留学指导服务、学业提升教育、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等方向,提供全方位服务与指导;加大力度使学生管理制度国际化,将诚信体系引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学术诚信和首次成绩制;加强管理者队伍国际化建设,提升管理者自身国际化素养,从而为学生提供专业权威的国际化支持服务;鼓励学生走向世界舞台,为学生发展开拓资源。通过搭建与国际组织之间的桥梁,输送学生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加拿大总督晚餐等,让学生有机会在国际舞台发声。
三、探索高校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效果衡量指标
高校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效果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界定。本文认为可以从知识结构、交流能力、意识胸怀三方面指标,对比判断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程度。
第一,国际化知识结构。要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能坚守“中国立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系统的国际化知识结构,扎实的学业、学术背景是基础。通过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格局,帮助学生在本学科领域有所建树。借助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平衡知识结构。在各阶段对学生课业完成情况、论文发表情况、专利取得情况、竞赛获奖情况、项目完成情况、人文素质涉猎情况等进行计分考评。
第二,跨文化交流能力。要做合格的国际化人才,提升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是窗口,其中既包含理解他国文化的能力,也包含能够清晰传达自身语义,使他人理解我国文化。如前文所述,高校在提升学生国际化视野过程中,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并将具有标准评价体系的各类外语等级通过率、学生参与国际会议频次、长短期交流人数等,作为该部分的具体测算依据。
第三,国际化意识与胸怀。国际化视野提升的深层次衡量,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广的知识结构、自信的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衡量大学生是否具备国际化胸怀与意识。要想站上世界舞台并发出中国声音,学生需要通晓国际规则,关心国际发展,具备洞察力、同理心以及领导力,还需具备国际服务意识。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率、学生参加国际志愿者义工活动数量、国际组织实习任职数量、国际舞台建言献策数量、国际联合课程或课题选择量、出国深造人数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量化该部分指标。
以上三方面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态数据可以反馈出学生在国际化视野提升方面的细微变化。虽然这些指标并未穷尽对高校大学生国际化视野提升程度的定义,但是可以在理论上丰富大学生国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为国内大学生国际能力的评估提供理论指导和现实参考。
参考文献
[1]謝守成.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邹莉.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的大学生国际能力检验与促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7):82-83.
[3]郑乐,姜良杰.国际化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践行与培育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8(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