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学科秘书队伍建设刍议
2020-10-09费正东
[摘 要]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工程。为适应“双一流”建设,需对自身的学科布局及时进行科学调整。学科秘书作为具体事务的落实者和执行者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将承担起更多责任。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学科秘书被边缘化,其职能未充分发挥。在新形势下,亟待对学科秘书队伍进行职业化改革,激发学科秘书工作积极性,发挥其职能作用,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为“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 “双一流”;学科秘书;职业化改革;学术文化
[作者简介] 费正东(1978—),男,浙江长兴人,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材料教学科研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049-03 [收稿日期] 2019-12-31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将是我国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工程。按照《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到2020年,我国要有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1]。
在此背景下,为了贯彻国家“双一流”建设精神,尽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一流学科,高校必须对自身的学科布局及时进行科学调整[2]。“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学科,而高校要承担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这四大基本任务,也必须以学科建设为核心[3]。教育学者对学科建設与发展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建设内容多,牵涉面广,需要处理好内部与外部等多个方面的关系,如院系谋划与学校顶层设计的关系;科学高峰、学科高原和学科生态的关系;学科、专业和课程的关系;学科、人才和体制的关系。同时需要完善立足需求和目标导向的联动机制、制度完善和政策保障机制、经验传承与创新驱动联动机制、学科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联动机制、内部治理与社会参与联动机制、国内自身建设与国际交流联动机制等[4]。在此,我们主要讨论学科秘书的作用及其队伍建设,重新审视学科秘书的作用,对学科秘书进行科学定位,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建立一支稳定的职业化学科秘书队伍,以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需要。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还是空白,笔者建议从三方面开展研究。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科秘书队伍的职能作用
高校的学科秘书不仅具备了秘书职业的特点,还带有本身的特殊性。从定位看,它既是基层教育管理人员,又属于学科负责人的工作助手;从职能定位看,它是学科教师与学生联系的纽带,同时还要承担起为学科负责人及学科师生服务的工作。此外,学科秘书还是学科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及兄弟学科间联系的桥梁;从工作内容看,学科秘书工作弹性非常大,包括各种文字资料的组织到参与学科评估、平台申报、人才引进、经费的、使用、教师考核等;因此,学科秘书是一个多面手,是非常重要的岗位,发展空间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学科秘书未得到重视,其职能被忽视,一直处在高校队伍边缘。目前,学科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事务烦琐,职责不清,发展方向不明,职业认同感差,队伍不稳定,人力资源效率低。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层对学科秘书队伍认识不充分,在定位、建设及发展上存在认识误区,缺乏科学系统规划。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建设工作重心由学校整体转向学科,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建立参照系,有所取舍,稳步推进,做实做细各项计划,加快学科项目实施进度,这必然对学科秘书工作提出新要求,其工作内涵、外延拓展,这促使我们必须深入探究学科秘书队伍建设的科学运行机制、方法和途径,结合我国高校实际,制定出科学性、操作性强的学科秘书队伍建设方案,并重新审视学科秘书的定位、性质、职责及发展,建立一支职业化的学科秘书队伍,促进学科健康快速发展。
学科秘书须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提升学科水平为目标,开展有益于教学、科研及学术水平的活动。除日常管理外,还应当承担起以下功能和职责:一是掌握国内外本学科现状及发展动态。二是积极参与高校学科评估、学位点申报及各级平台实验室的建设。三是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地位、优势及短板,为学科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建议。四是积极组织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包括协助教师邀请专家来访、组织学术会议。同时,辅助开展学科内学术交流活动,如墙报、竞赛、沙龙等,丰富学科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五是协助学院学科负责人做好引进人才工作,联系国内外高端人才,做好沟通联系工作。六是做好科研反哺教学,协助学科负责人创条件、定政策、建平台,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七是科学管理学科建设经费,发挥效益,为学科建设添砖加瓦。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学科秘书的作用,促进学科建设,繁荣学科文化。
二、制度上切实保障学科秘书队伍稳定与工作创新
以往的学科秘书是一个临时性岗位,人员也大都是兼职,没有一支稳定的专职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仅仅是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不利于学科教学科研文化建设,这显然与一流学科建设不相称。学科秘书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高校管理者,要求各高校在准入机制、培养体系、管理考核标准、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细化管理。在重视学科秘书自身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学科秘书的专业性,才能建立一支稳定的有战斗力、创造力的学科秘书队伍。从学科秘书自身来说,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调整自身的定位,变“过渡性”“临时性”观念为长期稳定事业的信念,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和价值观,认真踏实工作。只有真正地把学科秘书这一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建立一支稳定的学科秘书队伍是非常迫切的。只有队伍稳定了,人心才会稳定,才会安心对待本职工作,并做出创造性的工作。不少学科秘书缺乏职业归属感,严重制约了他们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削弱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利于队伍的稳定。而提升职业归属感和发展期望,有利于增强对一流人才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队伍的开放性,提升队伍的稳定性。
1.人员的专业化。作为学科秘书,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学术背景,了解本学科研究前沿、本领域的国内外学术动态等,对自己所在学科的学术发展、各高校在本学科领域的布局及特色等有清楚的了解。必须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具有从事专业研究和学生工作能力,具备较好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能将工作实践与理论学习有机结合。高校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高校学科秘书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高标准、严要求选拔学科秘书,才能组建一支富有战斗力、创造力的学科秘书队伍,才有可能为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促进学科学术交流,让科研反哺教学。
2.职务职称评审的专业化。学科秘书应该纳入行政管理体系,具有行政职称职级,有专门的职称职务考核评聘指标体系。
3.学科机构设置的独立化。应当设立一个独立的学科秘书工作机构,负责学科秘书的管理、培训、评聘、考核、激励等工作。
4.队伍建设的职业化。按照学科秘书职业化的要求,制定一整套严格规范的选拔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和保障制度,对学科秘书进行规范化管理。
学科秘书队伍建设,绝不能仅限于对存在的问题做局部的“抢救性”修补,这不是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做法。必须透过表象,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学科秘书队伍,找到加强学科秘书队伍建设的有效方法,建立符合我国高校现实环境,适应“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学科秘书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情感上人文关怀学科秘书的工作与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学科秘书常被作为过渡性岗位或锻炼岗位看待。这样的定位使学科秘书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这显然难以激发学科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新形势下,学科秘书需处理的事务更广泛,既要熟悉本学科的科学知识,又要有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能协调学科、学校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能够处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因而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培训和锻炼,从而提升其业务水平和能力,为今后在相关岗位的提升与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作为高校管理者应关心其工作状况及个人发展规划。一方面要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及学习活动,这将有助于提升队伍凝聚力,使其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并能够安心工作。另一方面管理者要积极提高学科秘书的工作待遇和地位。由于学科秘书不同于教学科研人员,难以通过教学科研获取额外津贴及奖励,因此要给予学科秘书明确的行政管理人员待遇。要做好学科秘书发展规划。在现有条件下,学科秘書可有三个方向进行职业规划:一是继续从事学科秘书岗,给予相应的职级;二是若教学科研效果较为突出,可以转向教学科研岗;三是完全从事行政管理岗,经过学科秘书工作锻炼,胜任校院大多数部门工作,可以作为部门领导的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发展。
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做到视工作为事业,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能力和潜力,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5]。在规范化的职业体系中感受和实现自我价值,学科秘书工作的良性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多年的实践证明,任何职业要真正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从业者自我精神支撑和社会支撑这两种力量,尤其是后者[6]。学科秘书也不例外,全社会对学科秘书的理解、宽容和支持极为重要。若学科秘书看到的、感受到的只是分流、转岗的压力,及对前途的迷茫,无法从工作中找到成就感,难以实现自我价值,更看不到今后自己的努力目标和发展方向,那么提高学科秘书的工作效率和创造性也将无从谈起,学科秘书队伍的职业化、稳定化注定会失败。
总之,学科秘书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关系到学科发展,有利于学科秘书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科秘书队伍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学科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科秘书社会地位的提升。譬如,为适应“双一流”建设,本人所在高校专门成立了学科建设办公室,指导协调各学科的建设工作。建设经费落实到学科,由学科负责预算规划使用,学科的自主权得到很大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学科建设积极性,推动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目前对于学科秘书改革建设的研究和实践都还处于探讨和尝试阶段,学科秘书队伍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需要国家、社会、高校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需要教育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进,不断探索应对之策。
在“双一流”形势下,重新审视学科秘书这支特殊队伍,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科学管理,赋予其新的内涵,重新焕发其活力,打造一支学科秘书精兵队伍,将会为“双一流”建设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董洪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N].人民日报,2015-11-6(6).
[2]郭书剑,王建华.论一流学科的制度建设[J].高校教育管理,2017(2).
[3]王洪才.“双一流”建设:机制·基础·保障[J].江苏高教,2017(6).
[4]张德祥.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审视[J].教育研究,2016(8).
[5]王寰宇.关于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7(12).
[6]赵丽生.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精神内涵的界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