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课程改革实践
2020-10-09门宝辉孟长青尹世洋肖峰
门宝辉 孟长青 尹世洋 肖峰
[摘 要] 高校承担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因此,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实现其自身功能任务的最为核心环节。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是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的一门学位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重知识轻思政,而有机结合思政与专业的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势在必行。从课程背景、研究方法、实践效果等方面对华北电力大学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开展的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课程思政实践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资源;课程思政;改革实践
[基金项目] 华北电力大学“双一流”研究生优质课程“水文随机分析”建设;华北电力大学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第四期)资助
[作者简介] 门宝辉(1973—),男,黑龙江绥棱人,博士,华北电力大学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的理论与教学研究;孟长青(1988—),女,湖南邵阳人,博士,华北电力大学水利与水电工程学院讲师(通信作者),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气候诊断理论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40-0017-02 [收稿日期] 2019-12-09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华北电力大学积极响应,先后印发了多份相关文件,开创了“三全育人”工作的良好局面。至此,学校从顶层进行规划,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指南》,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充分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家国情怀、攻坚克难、爱岗敬业等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大纲、教学实践及考核等各个环节,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
一、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方法
(一)编写教学大纲,统领教学方向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课程思政改革的效果如何,必须以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能力为检验标准[2]。在专业知识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增加了专业素质提升目标、人才素质提升目标以及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目标等,完成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从而确定了教学目标,尤其是德育目标的确定,解决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形式主义,同时增强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和连续性。
(二)专业与思政深度融合,教学内容一体化
在讲授专业知识和内容过程中,可以对一些知识点有机融入思政的元素,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从事水利工程专业的荣誉感。比如在讲解水资源系统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内容时,以三峡工程为例,通过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清楚三峡工程是如何兼顾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目标之间的关系与“五位一体”目标的协调,学生查阅有关三峡工程“世界之最”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我们国家为了修建这项世纪工程而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水利工作者的坚持,其突破的多项世界纪录,将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自己将来从事水利事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更能使学生充分感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三)上机、调研齐开展,学有所用见真章
本课程设置了8学时共4次课的上机编程实践环节,为解决水资源规划、建设及优化问题等复杂问题,需基于LINGO编程语言及各类算法,将实际复杂水资源系统概化为抽象系统,并构建数学模型并进行完善和验证,该过程将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同时,实地踏勘调研中,需收集和分析现场数据,进行文献查阅及报告撰写工作,该过程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科学素养,使学生体验社会发展现状,领悟个人与祖国命运的紧密联系。
二、课程思政改革的应用实践
(一)编撰出版专业教材,创新实例应用内容,融入思政新内涵
基于本校教学大纲与课程培养目标需求,创新性地引用水资源或水环境优化实例及相应编程代码,结合最新思政理论及专业典型案例,编写了《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教材,该教材将理论方法与专业问题紧密结合,针对具体问题,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根据实例工程问题及解决方案,提炼出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五个布局”“工匠精神”等思政内涵,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化个人思想品质。
(二)学以致用勤实践,师生合力出成果,时代新人正涌现
本着“社会需求为核心,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对北京市周边的重要水库、河流、岩溶地下水以及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实地踏勘,收集和分析了调研地多年水文水质数据,同时,进行了文献查阅及报告撰写工作。师生共同撰写三份调研报告,分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社会调研优秀项目一等奖项和二等奖。该工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科学)问题的能力,亲身体验了水资源紧缺以及水环境恶化的现状,进一步领会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意义。
(三)课程思政正当时,引领教师奔浪潮
在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的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上,本人及团队成员一直走在前列,学院创立以来,笔者已经主持多项教改项目,获得教育部水利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优秀奖1项,北京高校调研项目一、二等奖3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各类奖项9次。2019年,笔者开展了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工作,属学院该类工作开创者,给学院教师提供良好的带头作用,此后,笔者与多位老师进行了相关工作交流探讨,鼓励教师积极投身课程思政改革中来,为课程思政工作注入新鲜血液。
三、结语
围绕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本次课程思政以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课程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世情、国情、民情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为手段,以实现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多元统一为课程结构,开展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水资源系统优化原理与方法课程改革实践工作。该工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渠道,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科学素养,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体会。
参考文献
[1]習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何建生.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N].光明日报,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