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错别字类型及其纠正策略
2020-10-09刘观乐
[摘 要] 从学生的真实错别字入手,随机调查了二到五年级共175名学生的汉字听写样本,对错别字进行分类,分析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类型及其特点,提出纠正错别字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生;错别字;类型;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 刘观乐(1969—),安徽安庆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6-0026-02 [收稿日期] 2019-11-25
字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1]识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生读写起步的快慢和读写能力的强弱。在小学阶段,汉字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对小学生的识字情况及错别字现象进行研究便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错别字的定义
通常人们对错别字不加区别,但是,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说,对错别字的类型加以区分很有必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2012)中把错别字解释为“错字和别字”,把错字解释为“刻印不准确的字、书写不准确的字或者是结构排版不准确的字。”把别字解释为“一是写错或读错的字,二是别号。”[2]
二、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随机抽取了二到五个年级的175名学生汉字听写样本来开展调查研究,其中二年级47名学生(男29名,女18名),三年级40名学生(男24名,女16名),四年级40名学生(男22名,女18名),五年級48名学生(男24名,女24名),一共175份样本(男99名,女76名)。每个样本听写24个汉字,共有汉字样本4200个。
三、错别字的类型
错别字可以分为错字与别字两类。错字(F)即写成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字形,写得不成字;别字(B)即误用别的字形,这个字形客观上是存在的,属于字形误用,尽管它本身也是有意义的。
基于汉字结构进一步细分,主要从笔画、部件和整个汉字等层面来进行。同时,汉字中存在着大量的形声字,较一般的部件而言,形旁与声旁具有一定的意义和读音,更易混淆而造成错误。因此,在错误分类中,将形旁部件错误与声旁部件错误分开来分析,能更好地解释错别字的类型。
(一)错字类型(F)
1.笔画偏误(F1)。
F1a.笔画增加。如 (友)下面多写了一点。
F1b.笔画减少。如 (求)上面漏写了一点。
F1c.笔形错误。如“球”字中的“求”左下角的“点、提”写成“横撇”。
2.偏旁部件偏误(F2)。
F2a.形符错误,指的是声符正确而形符错误的错字,如“厕”字写成“ ”。
F2b.声符错误,指的是声符错误而形符正确的错字,如“莓”写成“ ”。
F2c.一般部件错误,如把“竟”写成“ ”,中间的“日”也成了“目”。
3.结构偏误(F3)。
F3错字指的是结构颠倒或者比例错误造成的错字,如“郊”字写成“ ”。
4.整字错误(F4),如把“棉”写成了“ ”。
(二)别字类型(B)
1.音同音近别字(B1)。别字指的是发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引起的混淆,写成了其他字的字形。例如,“泣”字容易因为和“气”“汽”的读音相同而混淆。
2.字形相近别字(B2)。B2别字指的是因为汉字外形轮廓的相似性而引起的混淆,把正确的字写成了其他的字,如“大”和“太”。
3.受上下文影响导致的别字(B3)。B3别字指的是因为上下文或者词语的相互联系造成了固定印象而造成的错误,如把“蜘”写成了“蛛”。
4.同音形近别字(B4)。B4别字指的是这类字的语音相同或者相近,同时也有相似的形状,如把“滩”写成“难”。
5.整个别字(B5)。B5别字是本字和别字没有任何关联,如把“天”写成“闭”。
四、错别字总体情况分析
我们分类统计了全部样本的错别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全部错别字中错字占了31.4%,别字占了68.6%,充分说明别字是最主要的错误类型。汉字同音字多的特点是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因为读音相同易导致字形相混。此类错别字中,音同音近别字占49.01%,音同形近别字占10.30%,两者加起来约占错别字总数的60%。因此,汉字教学中应注重读音相同的字的形体区分。第二,从字形和字音来看,字音错误引起的错别字比例显著高于字形混淆引起的错别字比例。与读音原因有关的错别字有音同音近别字(B1)、声符偏误错字(F1b)、音同形近别字(B4),共占64.79%;字形原因引起的错别字有结构偏误(F3)、部件偏误(F2)、笔画偏误(F1)、字形相近别字(B2)、音同形近别字(B4),共占41.33%。因此,在教学中应更加强化读音、构形和意义之间的联系。第三,部件偏误是字形错误最主要的因素。部件错误占错字比例的20%左右,加之字形相近的别字也是由于部件的混用造成的,部件错误引起的错别字占比在三成左右。
五、纠正错别字的教学策略
(一)重视汉字的对比归纳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所学汉字进行归纳。低年级阶段应着眼于筑牢根基,注重学生基本笔画的书写,通过相似笔画的对比(如“横”和“撇”的对比)强化对笔画的认知,把握细微特征。到了高年级注意以旧带新,把音同、形似的字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清楚二者的区别,避免出现记忆偏差。适时检查和监督学生的汉字学习情况,总结错别字的类型与特点,随时进行纠错强化练习。
(二)注重部件教学
汉字数量虽多,但都是由一些基本部件组合而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部件来学习生字。例如,“裤子”的“裤”是“衣”字旁加“库”,部件“衣”字表示与衣帛相关,部件“裤”的字音与声符“库”的读音相同,这样有助于清晰地识记汉字,减少部件错误。
(三)注重形声字的教学
汉字大多是形声字,字的发音可以由汉字的声旁推导出来,汉字的意思可以由其形旁推导出来。利用形声字不仅能够化繁为简,减少记忆的负担,还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以,在汉字教学中要注意形旁和声旁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好汉字形音义的关系,不间断地进行音形义的总结,加深理解。
(四)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听写时容易出现空白,要让学生多熟悉、多听写,巩固记忆。要针对笔画偏误比较普遍的情况,注重基本笔画的教学,及时为学生改正写错的笔画。同时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多用形象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牢记独体字,为后续的汉字学习奠定牢靠的根基,增强学生学习的黏性。
高年级阶段汉字学习的复杂程度和难度也随之上升,学生出现错字的数量会相对上升,同时笔画偏误比低年级多一点,所以注重部件教学的同时,要适当关注学生的笔画偏差,逐步培养学生的“正字法”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多归纳、多举例,举一反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