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0-10-09邓凯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数学知识数学

邓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要“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数学学科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一方面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中融入了一些爱国主义素材;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文字、图画、音频、视频、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爱国主义素材。只要数学教师用心搜集并选取恰当的素材,精心设计教学,就能使数学教学自然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使数学教学更有价值和意义。

一、融“中国元素”于“新课引入”,增强学生的爱国认知

爱国主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祖国,认知祖国,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中国元素”是增强学生爱国认知最直接的方式。能够融入数学教学的“中国元素”丰富多彩,比如中国国旗国徽国歌、中国版图、中国法制、中医药学、中国诗词、中国戏曲、民族歌曲,以及我国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代代相传的民间剪纸和传统工艺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数学知识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融入“中国元素”,既增添了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

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图形变换,以及大量的数量和位置关系都可以在“中国元素”中找到相应的教学资源。比如不少中国建筑、中国陶瓷、中国文字、中国绘画、中国书法,以及民间剪纸、传统工艺等图片都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在引入 “轴对称图形”的新课时可以呈现给学生观看,让学生通过图片就能感受到“中国真美”“中国真强”“中国真好”。学生通过观察和直观想象即可感悟轴对称图形的内涵与外延,理解轴对称图形概念,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归纳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种教学方式往往能够达到“爱国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数学学习在直观想象中领悟”的效果。

二、融“中国贡献”于“新知学习”,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世界数学发展史上,中国数学家做出了大量杰出贡献。将世界數学发展史上的“中国贡献”融入数学新知学习,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爱国情感。

美国数学史学家史密斯曾说:“中国人是建立早期数学科学的先驱者。”被誉为“数学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的中国古代十大算经《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经》,以及《墨经》《庄子》《永乐大典》中关于数学的论述,还有《数书九章》《测圆海镜》《益古衍段》《四元玉鉴》《算学启蒙》等著作,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水平,记录了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世界数学发展的重要贡献。这些著作内容包括圆周率的计算,勾股定理的发现,球体积公式的发现,数论计算,数列计算,解方程或方程组,提出负数的概念,运用十进位制记数,分数运算,求最小公倍数,开平方开立方运算,编制正切函数表,二阶幻方,七巧板,等等。当数学教师教学这些知识点时,把相应的数学史料融入其中,必然会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融“中国脊梁”于“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强国动机

周恩来总理青年时期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激励了新中国几代人为祖国强盛而发奋读书。对新时代的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仍然可以通过“中国脊梁”的探索经历和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钻研动机和强国动机。

数学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活动探索”环节,往往需要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验证等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像数学家一样经历形成数学概念、推导数学法则、发现数学公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探索过程本身充满挑战,需克服重重困难,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动力,“中国脊梁”的探索经历和爱国故事无疑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

在“活动探究”环节引入华罗庚、陈景润等“中国脊梁”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创新思考的激情,使他们迸发创新灵感的火花,最终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动机。

四、融“中国成就”于“例题学习”,砥砺学生的强国壮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比如促进世界走向共赢的“一带一路”倡议,代表人类首登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远海大洋刻上了中国深度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生产的C919客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建成目前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建成被称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还有被誉为中国现代新四大发明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等。这些“中国成就”不仅包含丰富的数量与数量关系、几何图形与图形变换等数学知识,而且是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选取其中的素材编制与学生认知规律相适应的例题,既能促成纯数学知识目标的达成,又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实现。

不只是方程的教学,绝大多数代数、几何以及统计概率的例题教学,都可以融入“中国成就”中的数量与数量关系、几何图形与图形变换以及丰富的数据资料等。融入“中国成就”的例题不仅跟原来的例题一样能够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让学生明白祖国的强盛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而砥砺学生发愤图强的强国壮志。

五、融“中国名题”于“习题评测”,支撑学生的报国信念

在《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四元玉鉴》等古代数学名著中有很多诸如“鸡兔同笼”“三禾求实”“二果问价”“僧分馒头”等名题,这些名题不仅含有相关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文化,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近些年来,全国高考数学试卷以及部分省市自主命题的高考和中考数学试卷中均使用了不少古代数学著作中的问题,命题的主要意图是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中国的数学文化,传递数学教学要重视“中国名题”育人价值的理念,引导数学教师使用名题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学生通过解答名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点燃学生建设强盛祖国的报国信念。

《九章算术》中有很多关于勾股定理的问题,其中一道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曾被国外数学家翻译并改编成考查理解勾股定理的问题。这道题含有中国古代数学的度量单位、文言文的文字表述和丰富的数学文化内涵,不仅可以用来考查学生的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挖掘其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引导学生像古代数学家一样创新研究数学,让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树立让中国数学走向辉煌、为世界数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报国信念,让绝大多數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建设强盛祖国的报国信念。

六、融“中国未来”于“拓展创新”,实践学生的报国行动

爱国主义教育要为学生创造报国行动的机会。数学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拓展创新”,教师可以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智慧面向未来拓展知识创新思考,发现新规律、寻求新策略、运用新方法、设计新方案、开发新产品、取得新进展。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数学教学“拓展创新”环节融入对“中国未来”的发现、设计以及开发等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开展一些报效祖国的行动。这类活动主题由教师自主开发,内容与形式不限。

如可以开展“突破中国科技,让中国实力更强大”的主题活动。由于一些发达国家长期对科学技术实施封锁,我国的科技企业发展受到了限制,但是我国科学家和工程师运用自己的智慧突破各种封锁创造了无数伟大的成就。近期学生熟知的华为海思芯片和鸿蒙操作系统,都是为了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自主研发的成果。拓展创新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及理论,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我国受国外技术封锁的现实面向未来创新思考:如果中国想要设计性能更好的手机芯片该如何优化?材料如何优化?工具如何优化?能否开发新的操作系统?尽管学生未必能够做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考,但通过类似活动能够引导他们的报国之行。

另外,可以开展“论证中国经验,让中国方案更科学”的主题活动。近些年来,中国有很多社会治理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数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基于本地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如:减税降费惠民政策实施后,老百姓获得了真正的实惠,本地区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他们对当前国家政策是否满意?他们对国家政策制定与执行有没有新的建议?组织学生完成类似的调查可以促使学生关注国家政策,关心老百姓生活,论证中国社会治理经验,为中国方案的优化提出自己的建议。

总之,数学教学各个环节皆可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且途径较多,资源丰富,大有可为。当学生把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掉后还能记得数学课堂上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或者当他们掌握足够丰富的数学知识并运用于高精尖科研时还能记得数学课堂上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数学教学才是完整的、有价值的。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错在哪里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