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习作“读者意识”培养策略

2020-10-09袁春燕

广东教育·综合 2020年9期
关键词:读者意识香蕉皮老爷爷

袁春燕

“读者意识”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所谓“读者意识”,是写作中的对象意识,即写作时心中存有倾诉交流的对象。小学生是习作初学者,教师作为他们习作之路的引路人,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其读者意识,使其提笔之时,脑海中就自然形成一个倾吐对象,懂得写作的意义,从而写出灵性飞扬的个性化之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生习作“读者意识”培养策略。

一、以“角色转换”“师生互动”激活学生读者意识

小学生本身是具有听者或读者意识的,只是在习作教学中,训练文体单一,不利于其“读者意识”的发展。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种意识的培养并巧作安排。例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说说我的心里话》时,设计了一个教学情境。以下是“课堂回放”:

师:昨天,一位学生告诉我,他在家门口楼梯上扔了香蕉皮,后来楼上住的老爷爷因踩到香蕉皮摔伤了。这位同学问我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你们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生1:我建议他主动承认错误,赔礼道歉。

师:你的主意不错,但这位老爷爷平时很关心他,每年过年都给他压岁钱,这位同学说不好意思面对这位老爷爷。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2:他可以先写封信给老爷爷,当老爷爷知道后,再前往家里赔礼道歉。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3:如果是我,我会先向爸爸说清楚扔香蕉皮的前因后果,再由爸爸带我去老爷爷家看望他。

师: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你看,同样是扔香蕉皮一事,可以写信给老爷爷,也可以写给爸爸,这就呈现出不同的“读者意识”(板书:读者意识)。所以,动笔前一定想想“我”的作文适合哪类人阅读。下面,你们就自己想想说的话,想想你的读者会是谁。

由此可见,学生的“读者意识”是可以激活和培养的。教师应转换角色,成为一个听众、读者,而不是“评判者”,用心接受习作传递的信息,并根据学生作文的假想对象来评价习作。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的“伯乐”。对于小学生习作评价来说,“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教师的评价贵在尊重学生的习作。要从欣赏习作的角度出发,发现亮点,并适当降低写作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写作。另一方面,要善于做学生的“知音”,在注意评语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真诚地告知学生,促成心与心的交流,助力其“读者意识”和习作水平的提升。

二、加强书信体或类似形式的训练

小学生的周记、日记,往往比在习作课上写的记叙文更精彩、更灵动。因为周记、日记限制较少,学生的倾诉对象是自主的,倾诉内容是自由的。加强书信体或类似形式的训练,可以改变学生习作无的放矢、东拼西凑的弊端。如果在写信时,作者心中的倾诉对象是明确的,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在叙述上注意方式和方法。其实,这类型的文章只是形式上是书信,倾诉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课文中的事物、人物。例如,学了《山中访友》,可以让学生给“身边的环境”写信;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写信给小女孩。日常练笔时,可以让学生多练习“某某,我想对你说”之类的片段训练,其写作对象也可以多样化,花鸟虫鱼等都可成为倾诉的对象。另外,逢年过节还可以让学生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发电子邮件、编手机短信等。例如,母亲节可编写感恩母亲之类的短信。

以上类型的习作训练,学生会因为读者的不同而注意自己的“诉说”方式。正由于“诉说”因素的融入,使得学生必须考虑“叙”与“诉”要紧密结合,要让倾诉的对象明白自己写的是什么。这样,学生才会从内心深处觉得“我的写作”很有现实意义。多进行这种有具体倾诉对象类型的习作训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读者意识”。

三、多形式批改与多途径“发表”相结合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作品有更多的读者,对巩固其“读者意识”是大有帮助的。笔者提倡在批改形式上,使用“一文多改法”,即进行多维度、多形式的批改。同时,建议多途径地“发表”学生习作。这里所说的“发表”,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而是指让学生的习作有教师之外的“读者群”,例如,在班级张贴,也叫“发表”。如今网络发达,班级学生习作的“发表”可以利用电脑来完成,如QQ空间、校讯通班级博客、小山屋作文网等。在这些平台上,学生既是写作者,又是读者;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众多评价人的介入,能够促进学生“读者意识”的强化,助力其写出情感充沛、灵性飞扬的上乘之作。

总之,教师要做好学生习作路上的引路人,重视“角色转换”“师生互动”,加强书信体或类似形式的训练,并让多形式批改与多途径“发表”结合起来,强化学生“讀者意识”,提升其写作水平。

责任编辑 黄铭钊

猜你喜欢

读者意识香蕉皮老爷爷
小灵通看老爷爷吃梨
香蕉皮
一块香蕉皮
我演老爷爷
俄国形式主义的读者意识
浅谈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的回归策略
基于读者意识的农村初中写作教学策略与路径
卖纸的老爷爷
香蕉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