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教育”视域下的“大课间”课程构建
2020-10-09陈超恒
陈超恒
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把“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纳入创建适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健康第一”作为“适合教育”的硬指标,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一、思想引领,整体谋划“大课间”课程
1. 统一思想,行动到位
学校通过教师例会、学生晨会、广播站和宣传栏,深入广泛地宣传,明确实施大课间的必要性与必然性,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学习,师生和家长认识到,“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扩大体育锻炼效果,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形式。
2. 深化改革,纳入课程
为保证“大课间”的可持续、高质量地实施,学校整体规划,把大课间纳入到“适合教育”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健康阳光、乐学善思、雅气大方、视野广阔的素养。“大课间”内容以“本土文化”为主体,凸显全员、本土、多元、科学等特点。大课间活动的理念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精神振奋一整天;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宗旨是:体艺结合为基点、体育活动为重点、自主管理为特点、特色项目为亮点、个性发展为终点。
二、科学设计,打造“大课间”特色品牌
学校“狮书画乐”课程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内涵丰富。学校着重推进以“狮书画乐”课程为主体的特色大课间课程建设,让大课间活动融入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融入教师的专业发展之中,融入学生的成长成才之中,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载体。
大课间活动聚集“五化”目标,即“号令音乐化、内容校本化、动作整齐化、队形多彩化、管理自主化”。整个大课间活动,分为集结队伍、特色快板操、特色跑操、分组活动、放松操、归队这几个环节,做到环环相扣。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形成了音乐指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组织有序、学生喜爱、人人参与的特色。每当活动时间,操场上龙狮飞舞,绳采飞扬,激情四射,充分体现了阳光体育大课间的无限魅力。
三、团队联动,形成实施“大课间”的协同力量
1. 提升领导团队的大课间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是推进学校课程改革、构建多元课程的关键。因此,学校强调领导层要提高大课间课程领导力和大课间活动指导力,大课间策划组织能力以及操作实施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推进学校大课间课程质量不断上升。组织形式多样的有效研训,使学校领导能带领教师共同精心设计大课间课程方案,从课程理念到课程构建,从整体目标到项目具体目标,从大课间内容到活动要求,从组织形式到细节安排都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思考。
2. 提升教师的大课间课程执行力
这种执行力体现在:一是保证课时。“大课间活动”编入课表,纳入教师的教学课时。二是积极参与。实行分层管理,充分调动各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做到无论年龄大小,无论男女教师,无论校领导和教师都要参与进来。三是人人担责。校领导、正副班主任、体育教师、科任教师责任明确,各司其职。四是活动协调。学校采取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学生及负责学生的安全及思想态度,一名行政领导负责一个年级,进行督促和指导,一个班级配备一名副主任,协助训练,负责安全,班级任科教师与本班学生一起训练,一起活动,调动一切因素,发动人人参与。
四、科研驱动,促进“大课间”科学发展
学校推进特色大课间课程建设,离不开科研的引领。学校申报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实践研究”,体育科组相应开展了“狮书画乐大课间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课程研究。通过研究,学校达到了“以活动促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审美”“以活动促和谐发展”的育人目的。
五、融入課堂,拓展大课间活动的练习空间
体育课程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学校根据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体育课内开辟“大课间活动角”,把大课间活动的相应内容巧妙地穿插进去,开展有目的的训练。如每天的形体站立练习、队列训练、跑步规范训练、龙狮基本动作训练等。另外,大课间活动中的一些班级活动内容,也可以在不影响体育课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合理地安排演练,这样就拓展了大课间活动的练习空间与时间。
六、评价保障,形成机制护航下的常态“大课间”
学校建立考评制度,把对“大课间”的考核结果纳入星级班评比、体育之星评比以及教师考责的范畴,从而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意识,做到“落实大课间,人人有责任”,从而确保“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学校还完善各项有利于大课间活动高质量实施的规章制度,建立了多重保障,为特色大课间活动保驾护航。
首先是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体艺组教师为副组长,全体教师为组员的“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其次是人员保障。除了音乐教师和体育教师外,全体教师都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中,教师不但充分指导者,还充当了参与者,每个项目教师都与学生“同炼、同玩、同乐”。最后是考责保障。为了使“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流于形式,班级参与“大课间”活动由班主任负主责,正副班主任共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