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分路方言的体貌
2020-10-09胡昊
胡昊
摘要:不论是方言和方言之间,或是方言与普通话之间,体貌范畴的分类都常有不同。就一种方言内部而言,体貌范畴的语法差异也并不是微小的,因而各地方言的体貌标志词是有差异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黄梅分路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体貌特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等同的标记词在分路方言中构成不同的句法格式,形成不一样的用法。为此,从分路方言的句法框架及其使用条件入手,考察黄梅分路方言的体貌特征,探讨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黄梅方言 分路话 体貌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068-03
黄梅县地处湖北省东南部,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结合部北岸,鄂、赣、皖三省交界处。分路属于黄梅东南部的一个乡镇,南部与九江柴桑区隔江相望,东部与小池经济开发区毗邻,北部与孔垄镇接壤。
黄梅分路方言属于江淮官话。赵元任等著《湖北方言调查报告》(1948),将其划分为二区,并指出其是典型的楚语特征,有“下江话(江淮官话)”的味道。《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将这一区划为江淮官话黄孝片。
黄梅有上乡、下乡之分,虽然两者在语音方面存在差异,但两地的人可以使用自己的方言通话。本文依据分路话的语言事实探讨黄梅方言的“体”。下面是本文语法例句中出现的部分分路方言常用词汇:
冇[mau31]:没有 哈[xa43]:语气词
咯[lou33]:助词 倒[tau445]:虚词
门着[m?m445t?]:明天 尅[?ei445]:他
一、完成
汉语中“体”的范畴是由西方语法“aspect”一词而生成,它的形式属于语法范畴,是词法的研究对象。它是观察动词所表述的动作或事件在时间进程中的结果。完成体相当于普通话体标记“了1”所表达的体意义。黄梅分路方言没有表示完成的专职的体标记,但跟表示完成有关的词有“了”和“咯”,常见的表现形式是:“V+了/咯”。
“了[l?33]”在分路方言里是完成體的体标记,它不受时间的控制,不仅能指过去、现在,还可以指将来,例如:
(1)昨晚小明七了一顿大餐。(昨晚小明吃了一顿大餐)
(2)现在恩刚七了感冒药,不能喝凉茶。(现在你刚吃了感冒药,不能喝凉茶)
(3)明天一放了学我就七回。(明天一放了学我就回家)
下面的例子中“了”的意义显然已经虚化了,例如:
(4)日头升起来了就有电。(太阳升起来了才有电)
(5)七完了丫饭再去洗澡。(吃完晚饭之后再去洗澡)
“咯[lou33]” 在分路方言里也可以用作动词和体标记。作为动词,只能做动词的补语,它不能单说和带宾语,例如:
(6)贼跑咯!(小偷逃走了)
(7)椰子栽落咯。(椰子摘掉了)
(4)—(5)例中,“了”都表示事件的完成,它不再紧跟在动词后面,它的前面已经变成“升起来”“吃完”这一类的动词短语结构。因此,在分路方言中,我们认为动词后的“了”都是动词,就如例(3)。表面上看分路方言用的也是“了”,但这里的“了”相当于动词的完成体。
二、进行
黄伯荣(1991)认为普通话中的进行体和持续体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在方言中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分路方言用“在[l?33]”“正在[l?33]”来表示进行,表肯定的语气时可在末尾加“呢”。例如:
(8)细芽儿在学轮滑呢。(小孩子在学轮滑)
(9)尅在吃石榴。(他在吃石榴)
进行体的否定形式是在“在”前加否定词“冇”,例如:
(10)我刚才冇(在)休息。(我刚才没在休息)
(11)搓日我冇在学校。(昨天我不在学校)
在有“冇”的否定句中,如果有表进行体的“在”后接处所、方位名词,“在”就不能省略。如“冇休息”能说,“冇学校”“冇屋滴”就不能单说,它们中间一定要加表介词性质的“在”。
分路方言中的“正在”相当于普通话的“正在”,例如:
(12)正在写作业的时候,母姆喊我七饭。(正在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喊我吃饭)
(13)尅七回了,我们正在开会。 (他回家了,我们正在开会)
分路方言中的“在”和“正在”还是有很大区别,如(12)(13)中的“正在”作为进行体的体标记,只能出现在动词性成分“写作业”“开会”之前,没有其他用法,而且“正在”没有否定形式。
三、持续
普通话的持续体标记是“着(zhe)”。分路方言不仅可以用动词的重叠表示持续,还可以用虚词的手段来表示持续。分路方言里相当于普通话“着”的词是“倒”。“倒”在分路方言里常用作动词,可以表示:①横躺下来。如,倒在地上。②(事业)垮台、失败等。如,倒台了。③使容器里面的东西倾倒出来。如,水倒干。但是当“倒”处在动词后时,虽然在一些例子中仍表示横躺下来(砍倒棵树:砍倒一棵树),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中,“倒”的意义已经完全虚化了。与普通话里的“着(zhu?)”“见”相当,记为“倒1”;或相当于北京话的“着”(zhe),记作“倒2”例如:
(14)买得倒这个蛇皮手套。(买得着这个蛇皮手套)
(15)看倒一个人。( 看见一个人)/看不倒 (看不见)
(16)桌上刻倒字。(桌子上刻着字)
“倒1” 都能变成可能补语,“倒2”都不能变成可能补语,这说明“倒1”的虚化程度比“倒2”高。在肯定句中,“倒2”可以出现“有”字,但它不是强制性出现的,例如:
(17)看倒(有)一个人。
(18)门口站倒(有)几个外国佬。
在否定、疑问句中,“倒2”后一定出现“有”字,它是强制性出现的,例如:
(19)冇看倒有人。(没看着有人)
(20)路上冇看倒有车。(路上没看着车)
“倒2”只能用在表存在的存现句和部分表出现的存现句中,而不能用于表消失的存现句,例如:
(21)店滴进倒一批便宜货。(店里进着一批便宜货)
(22)地里栽倒梨树。(地里栽着梨树)
综上,我们认为“倒1”与动词在结构关系上是有黏着性的,不能单独使用,但意义已经相当或完全虚化了。这是最典型的体标记。“倒2”只是个虚化程度较高的动词补语,表示一种存在状态,而不是体标记。
四、经历
经历体标记“过”的语法意义表示事件的经历,它放在动词的前面,其形式为“V+过”。在汉语方言里,表经历体的动态助词“过”最具有普遍性,分路方言也不例外,其形式也是“V+过”。
“过”接在动词的后面,表示过去经历的事件,例如:
(23)尅七过花菜,感觉不好七。(他吃过花菜,感觉不好吃)
(24)我早就看过《儒林外史》。(我早就看过《儒林外史》)
普通话里形容词带“过”,前后分句之间一般都带有时间词,蕴含过去和现在对比的意味,分路方言与其类似,例如:
(25)前几天好冷过,真着又好热。(前几天冷过,今天又热了)
(26)桃如前几天就红过,真着就烂了。(桃子前几天就红过,今天就烂了)
普通话里“V+过”表示事件已有的经历,即过去曾一度存在,但在现在这个时刻事件已经终止,分路方言与其类似,例如:
(27)尅以前卖过废品。(他从前卖过废品)
(28)我七过这种蛋糕,不大好吃。(我吃过这种蛋糕,不好吃)
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可以在分路方言的动词前面加上否定词“冇”表示否定的意味,例如:
(29)尅冇七过泰山。(他去过泰山)
(30)米国冇去过。(美国去过吗)
五、起始
与普通话一样,分路方言也用“起来”[?i445lai31]接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事态的起始。在某那种程度上,它不仅用作动词的补语表趋向意义,如“跑起来”“抬起来”等,还可以表示事态的开始。从词义的演变上来说,这是由空间向时间的引申。它的形式:V+起来+N,其中名词一般为受事/施事,例如:
(31)尅一高醒困到十二点才起来。(他一觉睡到12点才起来)
(32)细芽儿刚哭起来。(小孩才刚刚哭起来)
如果后面的动词带有宾语,就要說成“V起X来”,而不能说成“VX起来”,例如:
(33)尅高兴得唱起歌伲来。(他高兴得唱起歌来)
(34)恩抬起角来。(你抬起脚来)
如果表示事态起始的“起来”不再要求前边的词必须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例如:
(35)尅喝酒把脸都喝红起来了。(他喝得脸都红了。)
(36)天气热起来了,恩要把衣裳脱尅。(天气热起来了,你要把外套脱了)
“V起来”的否定形式是“(还)冇/冒V起来”,句首有主语时往往可带上范围副词“都”,例如:
(37)还冇/冒冷起来。(还没有冷起来)
(38)尅们真着都还冇/冒起来。(他们今天都还没起来)
在一定情况下,表示起始也可用“开始+V”的方法,如例(35)也可以说成“天气开始热起来了,恩要把衣裳脱尅”。
六、继续
分路方言一般用“落哈来”[lau33xa31lai31],放在谓词(动词和形容词)后面,表示事态的继续,与普通话的“下去”意思相当。与“起来”一样,“落哈去”也是个趋向动词,它也可以做动词的补语表示趋向的含义,如“落哈来(落下去)”“丢哈来(掉下去)”。但在有些动词的后面它不表示趋向,而表示事态的继续,词义的引申情况跟“起来”完全平行。例如:
(39)日头升起来又落哈来。(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
(40)恩看,飞机要从天上落哈来了。(你看,飞机要从天上落下来了)
“V落哈来”的否定形式是“不/冇/冒有/”“V落哈来”(不/没有)。例如:飞机落不哈来。
七、貌
1.短时
短时貌指普通话动词重叠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最常见的形式是动词的重叠。分路方言用“V+一哈[i52xa31]”来表示短时,其中“一哈”也兼表示尝试的意义,并且也只表示词汇意义,并不是体的特殊标记。
(41)哈歇一哈伲再揍。(大家歇歇再干)
(42)恩坐哈伲,我去换一哈衣裳。(你坐着,我避去换一换衣服)
否定句和疑问句也有短时貌,例如:
(43)恩看一哈波。(你看一看吗)
(44)冇想一哈猜不出来。(没想一想猜不出来)
2.尝试
尝试貌表示动作行为的非正式性质和未定状态。在普通话里是用动词的重叠式表示的,而分路方言主要是用“V+一哈”表示,例如:
(45)把物理书翻开一哈。(把物理书翻开看看)
(46)尅要尝一哈排骨汤。(他要尝尝排骨汤)
有时为了强调尝试貌,在“V+一哈”这一结构中去掉“一哈”,把动词重叠后再加上表示尝试的貌标记“看”,变成“VV+看”,同时还包含着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在内,例如:恩猜猜/想想/做做看。
3.反复
它用动词的重叠式来表示动作是多次发生、反复进行的,主要用于指动作的重新进行。分路方言用“V+一哈+伲”这一结构表示反复,其中“伲”的意义虚化了,读轻声,例如:
(47)看一哈伲就掉安斤水伲了。(看着看着就掉眼泪了 )
(48)尅七一哈伲就吐了。(她吃着吃着忽然吐了出来)
反复貌的否定形式是在动词前加上否定词“(还)冇”,例如:
(49)(还)冇站一哈伲就到站了。(他站着站着就到站了)
(50)尅笑一哈伲就停了。(她笑着笑着就停了)
八、结语
语法范畴表示的是特定的语法形式和特定的语法意义相结合,本文通过对分路方言体貌特征的分析,发现它们都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从意义上来说都是虚化的,如“了”表完成体,“倒”表持续体,“过”表经历体,它们都有明确的抽象意义;二是从结构上来说,它们是黏着性的,不能独立使用,如表进行体的“在”是黏着在谓语动词或附加成分后面的,因而它们在句中的位置不能随便变动;三是从功能上来说,它们都是专用的,体标记在不同的实例中有不同的位置;四是从语音形式上来说,大多数的体貌标记都读轻声。
参考文献:
[1]陈淑梅,夏慧.楚语区黄梅方言的持续体标记“倒”[J].理论月刊,2011(11):71-73.
[2]杨凯.湖北蕲春方言的进行体[J].方言,2008(4):329-332.
[3]李小凡.苏州方言的体貌系统[J].方言,1998(3):198-210.
[4]李如龙,张双庆.动词的体[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6:6.
[5]赵元任,丁声树.湖北方言调查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
[6]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