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守夜人”勇做“护堤者”
2020-10-09王晓芸
王晓芸
今年暑期,我国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防汛形势严峻。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河海大学两位“00后”青年学子程小龙和徐彭俊晖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助力家乡防汛,当好“守夜人”,勇做“护堤者”,在大堤之上留下了无畏的青春身影……
程小龙:助力防汛 青春“守夜人”不掉队
面对连日阴雨,暑期放假在家的河海大学学生程小龙很是忧心。
程小龙的家乡安徽省枞阳县是此次全国洪灾重灾区之一,汛情紧急。而他所在的村子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儿童,防汛形势尤为严峻。
因为家就住在大坝附近,程小龙每天都能看见当地政府组织的防汛人员冒着大雨巡视堤坝,排查险情,这让他很受触动。于是,程小龙决定向村委会报到,主动加入到村里防汛抗洪的队伍中去。
白天,程小龙和防汛人员一起巡逻江堤,勘查水位;晚上,他则和村里几名年轻小伙伴一起主动承担起值夜的任务,成为了一名汛情“守夜人”。
“要是夜里水位涨了上来,后果不堪设想。”程小龙说,“我们年轻人精力足,值夜班的工作我们能干好并且一定要干好,绝不能掉队,这样大家才可以安心休息。”
做好防护,带上手电,夜里,程小龙和小伙伴们轮流在大坝上巡守。由于光照有限,他们只能徐徐前行,耳边不断传来水浪拍击堤坝的声音;风雨交加,尽管穿着雨衣,身上也依然被浇得湿透。
程小龙的奶奶担心他遇到危险,曾劝他回家。在跟奶奶一再保证后,程小龙依然选择坚守在堤坝上。“汛情严峻,我必须站出来,为家乡防汛出一份力。”程小龙坚定地说,“这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该有的担当!”
徐彭俊晖:执着坚守 年轻“护堤者”敢担当
在安徽省铜陵市,程小龙的同学、河海大学水务工程专业大二学生徐彭俊晖也十分关注汛情发展形势。
徐彭俊晖的妈妈是水务公司的工作人员,防汛期间主要负责巡堤工作。看着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十分辛苦,本身学习水务专业的徐彭俊晖很想做一些事,为防汛出一份力。于是,经过申请,徐彭俊晖成为了一名防汛志愿者。
铜陵市地处长江沿岸,7月以来连续的降雨使得长江水位暴涨,给防汛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巡堤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徐彭俊暉跟着工作人员,从早晨8点到晚上5点,每隔40分钟就要在滨江大道上巡逻一次,仔细检查漫水现场,按时记录水位变化,帮助工作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雨靴踩进淤泥里,寸步难行;雨衣紧裹在身上,湿热黏腻——一整天下来,徐彭俊晖累到腿脚酸麻,却从未有一句抱怨。“我本身就是学水务专业的,这次能够加入到一线防汛队伍中来,从专业的工作人员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徐彭俊晖告诉记者,“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助力防汛,守护家园,我感到很荣幸,这对我是一次很大的锻炼。”
值得一提的是,程小龙、徐彭俊晖都是“00后”,作为成长在新时代的强国一代,面对汛情,他们闻“汛”而动,迎难而上,以行践言,在防汛一线展现出了动人的青春风采。
得知了两位同学的光荣事迹,河海大学团委副书记、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朱乔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程小龙和徐彭俊晖两位同学为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一面面鲜艳的团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这正是我们青年应该集聚战斗的地方。”
据悉,今年暑期,结合“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河海大学团委鼓励青年学子主动向社区、村组报到,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运用所学水利专业知识参与到防汛救灾工作实践中去,为助力防汛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