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光伏发电系统科技示范及综合效率分析*

2020-10-09胡国武陈维铅

甘肃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单晶硅双轴多晶硅

胡国武,陈维铅

(甘肃省太阳能发电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酒泉 735000)

1 概述

随着化石能源的不断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达80GW,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应用较广泛的光伏组件主要有多晶硅、单晶硅、非晶硅薄膜、砷化镓等,常见的跟踪模式主要有高倍聚光、平单轴、斜单轴、双轴跟踪等。不同跟踪模式、不同光伏组件的光伏发电系统效率不同,衰减程度也不同。文章以酒泉地区某0.6MW光伏发电科技示范电站为例,综合分析不同跟踪模式、不同光伏发电系统发电效率及衰减情况。

2 不同光伏发电系统

该电站于2012年12月31日建成,并上网发电。不同发电系统包括0.1MW砷化镓高倍聚光发电系统,0.1MW多晶硅平单轴跟踪发电系统,0.1MW多晶硅斜单轴跟踪发电系统,0.1MW多晶硅双轴跟踪式发电系统,0.1MW单晶硅固定式发电系统,0.1MW非晶薄膜固定发电系统。不同光伏发电系统具体如下。

2.1 不同跟踪模式发电系统

图1(a)为砷化镓高陪聚光发电系统,高陪聚光发电系统具有独立跟踪功能,实现全方位跟踪太阳。每个独立的发电系统由48个发电模块组成,每个发电模块由16个发电单元组成。每个发电单元结构从上到下分别为菲涅尔透光镜、高陪聚光镜、导电胶、散热片、导热胶、基板等。图1(b)为多晶硅平单轴发电系统,平单轴跟踪系统由主轴、驱动电机、太阳能感应系统、支架等组成,实现从东向西跟踪太阳能。多晶硅光伏组件水平固定在跟踪主轴上,倾角约为38°,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随跟踪主轴从东向西跟踪太阳,组成平单轴光伏发电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不同跟踪模式光伏发电系统

图1(c)为多晶硅斜单轴跟踪发电系统,斜单轴跟踪发电系统与平单轴跟踪系统一样,均由跟踪主轴、驱动电机、太阳能感应系统、支架等组成,实现从东向西跟踪太阳能。与平单轴跟踪系统不同的是光伏组件不是水平固定在驱动主轴上,而是与主轴成45°夹角,倾斜固定在主轴上。图1(d)为多晶硅双轴跟踪发电系统,双轴跟踪发电系统具有独立双轴跟踪功能,跟踪系统由钢结构、驱动电机、太阳能跟踪系统、混凝土轨道等组成,光伏组件固定于钢结构上面,倾角为25°,实现全方位跟踪太阳。

2.2 不同光伏组件发电系统

图2(a)(b)、(c)为分别为多晶硅、单晶硅、非晶薄膜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件面朝西南方向固定在支架上面,支架固定在地面,不具有跟踪功能,组件倾角为38°。多晶硅电池组件理论发电效率16%,较单晶硅电池发电效率稍微低一些;但是多晶硅电池组件制作工艺较单晶硅简单,节约能耗,总的生产成本低于单晶硅,得到了大量的发展。单晶硅光伏发电系统光电转换效率18%,组件理论效率可达24%,高于多晶硅发电效率。但单晶硅光伏组件制造工艺相对复杂、能耗高、生产成本高于多晶硅。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单晶硅生产成本的降低,单晶硅高效叠瓦光伏组件得到了大量发展。非晶硅薄膜光伏组件是在玻璃基板上通过真空镀膜的方法,将硅及半导体材料镀于玻璃表面,薄膜表面再封装一层光伏玻璃制成,理论光电转换效率10%。

图2 不同光伏组件发电系统

与晶体硅材料光伏组件相比,非晶薄膜光伏组件的硅材料消耗较少、能耗较低、制造成本低于晶硅组件。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其效率衰减较快。非晶薄膜组件的优点在于弱光条件下也能正常发电,晶硅组件适合于强光条件下发电。与晶硅电池相比,砷化镓光伏电池禁带宽度较大,耐高温性较高,光谱响应性和空间光谱匹配能力较好,单结的砷化镓电池理论效率达27%,多结砷化镓电池理论效率超过50%。

3 光伏发电系统综合效率分析

分别以0.1MW多晶硅、单晶硅、非晶薄膜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光伏组件对光伏发电系统日累计发电量及发电功率的影响;以0.1MW多晶硅固定式、多晶硅平单轴、多晶硅斜单轴、多晶硅双轴跟踪模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跟踪模式对光伏发电系统日累计发电量及发电功率的影响。系统效率测试,从早7h至晚上20h,每隔1h从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读取不同光伏组件、不同跟踪模式系统日累计发电量和系统发电功率,连续测试1个月,取其平均值。

以上述光伏发电科技示范系统为例,测试2018年8月15日至9月15日不同光伏组件、不同跟踪模式系统的日累计发电量及发电功率。

图3 不同光伏组件日累计发电量及发电功率

图3(a)为0.1MW多晶硅、单晶硅、非晶薄膜等不同光伏组件平均日累计发电量折线图,纵坐标为光伏组件日累计发电量,横坐标为时间。从图可知,非晶薄膜组件平均日发电量为400kWh,明显低于单晶硅和多晶硅组件日发电量。多晶硅组件平均日发电量为700kWh,稍低于多晶硅组件,单晶硅组件平均日发电量750kWh。图3(b)为不同光伏组件日发电功率折线图,纵坐标为系统发电功率。从图可知,光伏组件日峰值发电功率在13~14h,单晶硅发电功率最高,峰值功率为90kW;多晶硅发电功率稍低于单晶硅,峰值功率为85kW;非晶薄膜发电功率明显低于晶体硅组件,其峰值功率为55kW,这与单晶硅、多晶硅、非晶薄膜光伏组件理论转换效率相符。

图4 不同跟踪模式光伏系统日累计发电量及发电功率

图4(a)为固定式、平单轴、斜单轴、双轴等不同跟踪模式0.1MW多晶硅光伏发电系统平均日累计发电量折线图,纵坐标为光伏组件日累计发电量,横坐标为时间。从图可知,不同跟踪模式日累计发电量在620kWh至700kWh之间,其中双轴跟踪模式日累计发电量最大,固定式日累计发电量最小,斜单轴跟踪模式日累计发电量稍高于平单轴。图4(b)为不同跟踪模式0.1MW多晶硅光伏发电系统日发电功率折线图,纵坐标为系统发电功率。由图可知,双轴跟踪与固定式发电系统功率折线图在13~14h时,出现峰值发电功率,二者日发电功率走势相同,但双轴跟踪发电系统峰值功率稍大于固定式发电系统。平单轴与斜单轴跟踪模式发电系统在10h之前,系统发电功率增长速率高于双轴跟踪与固定式发电系统。而在13~14h时,平单轴与斜单轴跟踪模式系统发电功率保持平稳增长,并未出现峰值发电功率,这说明太阳能跟踪模式能够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综合效率。

4 结论

1)非晶硅薄膜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明显低于晶硅发电系统料率,单晶硅发电系统效率稍高于多晶硅发电系统效率。日发电功率在13~14h达到最大,单晶硅系统峰值功率为90kW,多晶硅系统峰值功率为85kW;非晶薄膜系统峰值功率为55kW。相对应单晶硅系统日累计发电量最大,达到750kWh,多晶硅系统日累计发电量700kWh,非晶薄膜系统400kWh。

2)双轴跟踪与固定式发电系统功率走势相同,在13~14h时,出现峰值功率,但双轴跟踪发电系统峰值功率稍大于固定式发电系统。而在13~14h时,平单轴与斜单轴跟踪模式系统发电功率保持平稳增长,并未出现峰值发电功率。双轴跟踪系统日累计发电量最大,为700kWh;固定式日累计发电量最小,为620kWh;斜单轴跟踪模式日累计发电量稍高于平单轴。

3)单晶硅系统发电效率稍高于多晶硅系统发电效率,但由于单晶硅组件生产成本高于多晶硅组件,其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太阳能跟踪系统能够提高系统综合发电效率,但是跟踪系统的安装复杂、机械故障较多、驱动系统耗能等综合成本高于固定式发电系统。因此,在酒泉地区大面积光伏电站的建设中,主要采用多晶硅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

4)砷化镓光伏组件理论转换效率较高,但其对光的吸收要求比较高,其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钢结构的变形等因素,导致其系统发电效率衰减较大。本文提到的砷化镓高倍聚光发电系统目前峰值功率15kWh左右,与较高的转换效率不符,所应并未受到广泛的应用。

猜你喜欢

单晶硅双轴多晶硅
争议多晶硅扩产
单晶硅光伏发电的前景和问题
简易双轴立铣头装置设计与应用
基于SolidWorks对双轴搅拌机的静力学分析
单晶硅回归
单晶硅引领光伏产业走向更高效率、更高收益
双轴太阳能跟踪与市电互补的路灯控制系统
多晶硅进口量价双重压制 国内企业再陷生存困境——2015年3~4月国内多晶硅市场评述及后市展望
多晶硅行业再陷生存困境?
晶盛机电拟投产单晶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