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
2020-10-09轩慧杰
胡 蒙 轩慧杰
慢性病主要是指以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其病程发展容易促使患者主动寻求健康信息[1-2]。据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3],我国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3.99%。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日益庞大的老年慢性病人群对健康信息的需求愈发迫切。互联网是目前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也逐渐被老年人所接受。国外研究结果[4]显示,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能够促进慢性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可以增加公众的健康知识和社会支持,影响其最终的健康决策[5]。由于老年人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能力较青年人差,使得他们通过网络途径获取健康信息的过程中遇到较多障碍。扎根理论是从调查资料中进行经验概括,在不断比较过程中提炼出反映社会现象的概念,进而发展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关联,最终升华为理论[6]。目前国内关于慢性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扎根理论方法,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为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指导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选择2019年1-10月入住我院老年医学部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纳入标准:①患有至少1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有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经历;④语言表达能力正常;⑤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障碍;②有严重器官功能衰竭。研究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所提供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资料饱和)为标准[7]。本研究共纳入18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68.4±6.2)岁;本科及大专文化程度4例,高中及中专9例,初中及以下5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3例,合并脑卒中、高血压2例,合并脑卒中、糖尿病2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3例,糖尿病2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2例,合并3种及以上慢性病者4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拟定访谈提纲
研究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制定访谈提纲初稿,请信息学及护理学专家对访谈问题进行修改,经过预访谈后根据受访者的反馈修改访谈问题,确定最终访谈提纲如下:①您为什么选择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②能详细说说您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经历吗?③您如何评价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④您是否愿意继续选择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为什么?
1.2.2 访谈方法
由研究者本人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一对一深入访谈受访者。访谈前向受访者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以及结果呈现形式。征得受访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向其承诺保护隐私,用编码代替受访者姓名。选在下午患者做完治疗后在病区咨询室中进行访谈,房间安静,光线充足。访谈期间访谈者通过认真倾听、适当追问、重复等技巧鼓励受访者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重复确认受访者表述的真实意义。访谈过程中做好录音和笔录。每次访谈持续时间为30~60 min,根据受访者的情况随时暂定访谈,未完成的访谈内容可与受访者约定时间再次进行访谈。
1.2.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同步进行。采用Strass和Corbin的扎根理论方法分析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即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8]。每份资料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编码、分类,并从中提炼主题,研究组成员通过比较和讨论资料分析的结果,达成共识后确定最终主题。
2 结果
2.1 信息搜寻动机
本研究中受访者对于利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的动机各不相同,可归纳为个人认知、疾病治疗和社会环境3个方面。
2.1.1 个人认知
6位受访者表示网络搜寻是获得所需健康信息的便捷途径。个案A:“有需要我就上网查查,虽然现在年纪大了,但是也要会上网呀,网上信息很多,很方便。”个案P:“到我们这个年龄了,儿女也都不用操心了,除了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主要是把自己身体照顾好,这手机上网可方便了,我就经常从网上查查我这个病都需要注意些什么,不给儿女添麻烦。”个案D:“我不吸烟、不喝酒、又不爱吃甜食,怎么会得个糖尿病,得把它搞清楚。大夫都忙,去一趟医院也不容易,人太多,跟大夫说不了几句话,年纪大了,医生说的有时候也记不住,主要还得靠自己,我就自己上网查,很方便的,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在线咨询。”
2.1.2 疾病治疗
6位受访者提出,选择网络搜寻健康信息源于医护人员和病友的推荐,了解更多疾病信息,更好的参与医疗决策。个案M:“住院的时候护士给我推荐他们科室的一个公众号,里面有怎么吃药、怎么注意身体的一些信息,很好用,我就开始自己试着去找其他类似的信息。”个案K:“老张(病友)给我发了一堆跟我们这个病相关的链接,我看着挺好的,就开始自己去找,后来我也就发给其他人(病友)。都是为了把病治好嘛。”个案F:“现在不像从前,啥也不懂,医生让干啥就干啥,现在进步了,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医生也都会跟我们讲这些方法的利弊,让我们自己做决定,咱没学过医,很多东西不懂呀,上网看看别人咋说的,参考看看。”
2.1.3 社会环境
5位受访者表示选择网络搜寻健康信息是为了跟随时代的发展。个案G:“现在都是互联网时代了,要学不会上网查信息,感觉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呢。”个案B:“我们这些病友聚在一起,都会聊聊最近看到哪些治病保健的信息,你要是不会在网上找这些,都没法跟大家聊天。”
2.2 信息搜寻过程
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网上搜寻健康信息过程中出现信息焦虑和信息规避。
2.2.1 信息焦虑
由于网络信息质量混杂,数量巨大,在信息搜寻过程中有些老年慢病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焦虑。这些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信息因素。
2.2.1.1 身体机能下降
本研究中7位受访者表示由于身体原因,在使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时困难重重,并不能有效的获得信息,感到焦虑。个案C:“我现在眼神不好,字多的时候看不清楚,真是着急。”个案A:“年龄大了,脑子也不好使,网上东西太多,记不住,很多时候看了跟没看一样。后来一说要网上看东西,我就各种担心,怕自己弄不好。”个案P:“感觉自己很不中用了。护士出院的时候告诉我怎么查看了,我就记不住。我必须得让儿子给我再写在纸上我才安心。”
2.2.1.2 疾病认知
本研究中3位受访者表示网络上关于疾病的信息让其感到焦虑。个案D:“网上把我这种病(糖尿病)说的特别可怕,会残、会死,越看我越害怕。”个案O:“自打上次在网上看到说糖尿病会伤到肾,我就每天很担心,总怕自己的肾出了问题。”
2.2.1.3 信息冲突
由于网络上健康信息繁多,10位受访者提出遇到过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当出现信息冲突时,会影响其做决策。在面对网络上大量的健康信息时,如何检索到与自己需求最匹配的、如何甄别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如何恰当的应用信息,在这些问题面前,受访者表示会出现焦虑情绪。个案N:“网上信息太多了也不好,你都不知道哪些对哪些错,还有那么多信息一下子摆在你面前,你咋用呢?其实有时候我查信息的时候还挺慌的。”个案E:“之前都是按大夫讲的吃药,感觉效果不明显,我就自己在网上找些信息,发现有的信息跟大夫说的不一样,这下我就蒙了,不知道网上说的对不对。要是去问大夫,人家肯定觉得我不相信他,后面就不好相处了。这下搞的挺闹心。”
2.2.1.4 电子健康素养
本研究中2例受访者表示由于文化水平低,对健康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健康信息的内容掌握不足,不会主动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个案L:“没啥文化,手机就用过一两次那个(公众号),还是孙子教我,他不在我根本搞不来,而且网上讲的那些我也看不懂,我听医生的就够了。”个案I:“感觉每次查到的东西都不是我想要的那种,我就想是不是我不会弄。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这种情况。每次查不到也会很烦。”
2.2.2 信息规避
老年慢性病患者会带有特定情绪和期许通过网络检索健康信息,并对信息采取选择性的规避。信息规避主要受个体心理因素、认知因素及信息因素的影响。
2.2.2.1 追求安慰信息
本研究中3位受访者表示,在网络搜寻信息时,会倾向于可以让自己得到安慰的信息,而规避那些可能让其产生消极情绪的信息。个案E:“我就不愿意看一些说吸烟对身体危害的信息,我也知道吸烟对我这个血压、心脏都不好,但是我到这个年纪了,也戒不掉,看了只会让我不舒服。”个案G:“得病以后我就非常注意,在网上查信息其实也是为了看看自己病情有没有改善。所以会重点去看一下那种积极的信息,让我自己增加(应对疾病的)信心。”个案J:“人老了,有些东西就会有忌讳,而且自己这病大概心里也有数,所以就刻意回避那些不好(消极)的信息。”
2.2.2.2 缺乏应对策略
本研究受访者表示,受自身知识、经验、所处环境等因素影响,对于自己难以理解、难以应对的信息选择规避。个案O:“网上讲的那些太专业,我也看不懂,就算看懂了,年龄这么大了,我也没法完全按那上面说的做,所以我也就不去看那些太复杂的。简单的看看就行。”个案E:“很多信息都说二手烟对我这个病有影响,但是家里老头子抽了几十年了,也戒不了。所以我就不看这些信息,看了我也没办法改变,省的烦心。”
2.2.2.3 信息来源不权威
本研究受访者表示,网络上来源不明的信息太多,真实可靠性无从考证,对网络上来源不明的信息会立即规避。个案M:“我从来不看那些个人写的健康知识,都不知道他们专不专业。我只看医院大夫推荐的几个微信(公众号)。”个案D:“现在网上假信息那么多,假医院、假药啥的,太危险,我就不看。我只相信附院大夫说的。”
3 讨论
随着信息化发展,慢性病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得到广泛传播。通过网络搜寻健康信息逐渐被老年人接受。本研究18位受访者均表示为维护个人健康,主动选择利用互联网搜寻信息。老年慢性病患者网络搜寻健康信息行为包括搜寻动机和搜寻过程两个方面。搜寻动机受个人认知、疾病治疗、社会环境三方面影响。在信息搜寻过程中个体出现信息焦虑与信息规避,主要受个人生理、心理、认知因素及信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图1)。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能够促进慢性病患者做好自我管理,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4]。但信息搜寻过程中出现信息焦虑会影响患者信息搜寻的积极性,甚至影响患者做出正确的决策[9]。因此,患者出于自我保护而采取的信息规避行为应得到重视,提高健康信息的有效性和利用率。
图1 老年慢性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模型
3.1 重视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搜寻动机与需求
由于老年人各方面生理机能下降,慢性病病程长,症状复杂,加之就医不便捷,其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尤为迫切,同时由于网络健康信息的丰富性、便捷性和低成本性,越来越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利用网络搜寻健康信息[10-11]。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学者[12]指出,社交网络和社会支持是影响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之一,本研究结果亦支持此观点。本研究中,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动机源于信息时代的发展及社交网络中病友的影响。有研究[13-14]显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同伴支持能够增加信息的交流,有效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因此,未来在慢性病管理中,需重视老年人的需求和体验,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符合老年人操作习惯、生理需求和认知特点的健康信息网络搜寻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增加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同伴支持,促进其对网络健康信息的搜寻行为,提升自我管理效果。
3.2 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降低信息搜寻焦虑
由于网络信息量大,信息来源不明,真假难辨,严重影响个体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体验,最终影响搜寻意愿及决策。本研究发现,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搜寻信息过程中会因信息冲突和疾病知识认知不准确而产生焦虑。此外,受文化水平和生理机能影响,部分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水平低,从而出现搜寻信息焦虑,这与Cao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电子健康素养指在电子资源上搜索、理解和评估健康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获得的信息处理、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16],共包括6个核心技能:传统素养、健康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媒介素养和计算机素养[17]。电子健康素养是网络搜寻行为的重要的因素,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应重视老年慢性病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的提升,可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指导老年慢性病患者正确高效的通过网络检索及甄别有效的健康信息,用于疾病自我管理中。目前国内开始有大量的依托微信等移动平台进行慢性病管理的研究报道,未来在老年人慢性病管理领域开发相关平台及系统时需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信息需求,把握系统易用性,同时通过提升老年人电子健康素养,降低信息焦虑感,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意愿,有效促进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切实有效的提高其生活质量。
3.3 提高网络健康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减少信息搜寻过程中信息规避行为
本研究发现,老年人个人情感更为脆弱,对于某些疾病预后的信息更为敏感,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于来源不可靠的信息、网络上一些负性健康信息及自己无法应对的健康问题采取规避行为。这与王莹莹[18]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这与Manafo等[10-11]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19]显示,感知有用性是老年人接受网络的核心因素。因此,可以通过提高网络健康信息的权威性和可靠性,提升老年慢性病患者对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的感知有用性,促进其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医护人员被老年慢性病患者确定为最权威的健康信息来源,因此由该人群提供给老年慢性病患者全面、准确的疾病相关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及健康信息,能提高老年人网络信息搜寻的感知有用性。家人的支持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重视家属的作用,对家属进行宣教,指导其支持患者应对疾病,正确积极的搜寻健康信息并应用。
老年慢性病患者对健康信息需求迫切,该人群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受个人生理、心理、认知等因素以及信息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深入探寻该人群的信息搜寻行为,为有效的指导老年慢性病患者利用网络进行健康信息搜寻,提高自我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