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慈欣说:《珊瑚岛上的死光》 曾是“中国唯一一部纯粹的科幻片”

2020-10-09黄永逸

东方电影 2020年9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科幻科学

文/黄永逸

2019 年,年度票房亚军《流浪地球》被称为开启中国科幻元年之作,但要说起国产科幻电影的起源,就得把时间拨回40 多年前。这或许颠覆很多人的认知,但国产科幻电影的种子确实播撒得非常早,只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提供给科幻片的土壤并不足以让其发芽。

甫一开始,中国科幻创作便被赋予“科学普及”的厚望,担当起教育和宣传的特殊使命。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越来越多科幻小说作家认识到,科幻作品不应从属于儿童文学,作家除了介绍科学知识外,还要写出对社会、民族、科学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在这次科幻大潮中,科幻小说作家不断向科幻创作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很快,中国出版界形成了四大聚集科幻创作的地区:北京、上海、四川和黑龙江,这四个地区同步出版中国科幻创作的最新作品。不少主流刊物开始发表科幻作品,包括《人民文学》《当代》《小说界》等等。童恩正撰写的《珊瑚岛上的死光》最早刊登于《人民文学》1978 年第8 期,一经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小说被认为是软科幻流派的代表作,并且荣获该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此后这部作品不但多次再版,还衍生出连环画、广播剧等诸多艺术形式,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对所有科幻爱好者来说,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也是一个不可复制的高峰。

然而就在1979 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谈谈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使用“科学文艺”这一相对笼统的概念,提出“科学文艺”应当与“科普作品”相区分,它并不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科学内容应该是为展开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发展作为背景的。

童恩正的这一观点立刻引起了广泛反响,这之中有人支持,也有人在不同报刊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场关于“科幻文学”到底“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论持续到了1983 年,导致一度活跃的科幻创作急速衰落,科幻期刊纷纷停刊,相关出版物也成了绝版,这种萧条的局面直到20 世纪90年代才有了转变。

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争论闹大之前,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已经完成了拍摄和后期。电影于1980 年上映,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并发行,张鸿眉执导,沈寂与童恩正合作编剧。饰演男主角的乔榛,本是一名配音演员,这部电影是他第一次在镜头前表演。在《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的口中,《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中国唯一一部纯粹的科幻片”,并且短期内都没有出现能与其比肩的同类型作品。

《珊瑚岛上的死光》从科学家赵谦教授试制成功高效原子电池一事开始说起,虽然各大财团试图花重金收买专利权,但赵谦还是坚持要把这项发明带回祖国。然而就在他准备回国之时,却遭遇暗杀,生命垂危之际,他将这项任务交给其女婿陈天虹。

电影的后半段,陈天虹的护送之路也危难重重,驾机逃亡的他被袭击后坠海,在海里又险些被鲨鱼攻击,好不容易活下来的他误打误撞来到了科学家马太博士的小岛上。在这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马太博士花了十年时间试制成功了激光器。两人见面后,意识到高效原子电池与激光器结合起来,会成为威胁人类和平的新式武器,于是决定共同阻止这一行径。

与原著相比,电影的故事情节几乎没有变动。只是由于当时条件简陋,很多特效场面都是剧组绞尽脑汁拍摄而成的。比如剧组无法飞往国外拍摄,于是所有开车戏都是棚拍,观众通过车窗户看到的街景,其实都是从摄影师的素材库里拿来的影像资料。再比如一扇看起来是自动感应的铁栅栏门,实际拍摄时需要工作人员隐藏起来,手动推拉完成。而影片结尾岛屿被核弹摧毁时升腾起来的蘑菇云,是工作人员通过将黄土倒进盛满清水的玻璃缸里,翻转画面而得。

此外,像视频通话、掌纹识别、自动门、机器人、激光器等这些技术,当年并未普及,为了满足电影中的科幻元素,工作人员动用了所有可操作的技术来实现这些超前的技术。“科幻”这一类型,首先要求故事有逻辑可依,有科学理论的支持,其次必须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足够开放的思维,只有满足这两点,才能组成真正的“科幻”。第一次将科幻小说搬上银幕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在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填补了国产科幻电影的空白。这对当时的中国电影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与《珊瑚岛上的死光》同时期的国产科幻电影,有《错位》《霹雳贝贝》《合成人》《隐身博士》等等。其中,由黄建新执导的《错位》于1986 年上映,电影中加入了梦中梦、仿生人、AI 自主意识、替身梗等科幻元素,同时,也围绕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要知道,中国第一台手机在影片上映后一年才面向大众推出,人工智能在当时属于极其超前的领域。虽然电影中特效很少,但是通过场景布局的设计风格和颜色应用,也成功让观众体会到了“未来感”。

如今在制作一部科幻电影中至关重要的后期特效环节,在当时仍是奢望,但是低成本并没有过多地影响观感,创作于20 世界80 年代的这些电影评分都不低,甚至比近些年的电影评价更好。从创作角度来说,很多国产科幻作者都秉持着自己的理念。当时很多作者是理科出身,更偏重于传统技术性的科幻,喜欢描写技术奇观,描写未来技术的可能性,创造激发想象力的美学。

一直以来,文字都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的地方。制作电影之前,剧本是第一步,无论是原创还是改变,想要让一部科幻电影立得住脚,最重要的就是编剧提出的科幻概念,是否有强大的科学逻辑和技术体系作支撑。在“科学理论”与“幻想力”双双到位后,“科幻”才是完整的,才能经得起跨年代的检验。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科幻科学
Burst Your Bubble
未来科幻城
意聊
点击科学
科幻电影五问
科学大爆炸
科幻画工厂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