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亿年前地球的“巨虫时代”
2020-10-07
在地球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得比神话中还要出奇的远古动物(或称原始动物),当然,那时人类尚未出现在地球上。大约3.6亿年前,开始了地质学上称为“石炭纪”的地史时期。那时候,昆虫的个头大得吓人,地面上有体积大如一辆“巨龙公交车”的千足虫(马陆、蜈蚣等),蜻蜓像老鹰般在空中飞翔。动物如此疯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那时的空气中氧含量很高,达到35%,而今天的氧含量约为21%。此后到了二叠纪(约3亿年前),氧含量开始下降,爬行动物的体积也变小了。到了侏罗纪末期(约1.3亿年前),氧含量再度上升,造就了长臂龙(前肢长于后肢的大型恐龙)。
6600万年前,发生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宇宙大事件,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大森林消失,恐龙的食物来源也相应消失。按说巨型动物的地史时期也应该结束了,谁知过了1600万年,空气中的氧含量重新“短暂”上升,因而又出现了许多体积庞大的动物,人们曾经发现过身长2.5米的大海狸和身高4米的树懒以及小轿车那么大的犰狳的化石。
后来,体积较小、种类繁多的动物终于和人类一道,在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共同生活在氧含量约为21%的空气环境里……
其实在地球史上,影响空气中氧含量增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石炭纪的氧含量增大是因为当时陆地植物大面积扩展;之后的氧含量下降与地震、小行星撞击和火山爆发等因素有关,因为其间释放出的甲烷在氧化反应中消耗了很多氧,从而导致空气中氧含量的下降。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地球本来是一整块的大陆(即泛大陆,也称联合古陆)。5000万年前,泛大陆解体为今天的大陆(洲),于是形成了海洋,同时产生了很多藻类,它们的光合作用为大气层提供了较多的氧气。
感谢20世纪物理学的进展,科学家们可以根据海底钻探得到的试样进行测量,得知各个远古世纪空气中的氧含量。
6600万年前,发生了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宇宙大事件。
巨大的恐龙走向灭亡,而最终变为鸟类的小家伙却幸存下来。
茂盛的植物资源。
石炭纪时期的巨型青蛙。
海洋的生物很大,这是条巨大的剑射鱼化石标本,长达好几米。
石炭纪时期,地球上的植物茂盛,所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达到了35%(如今的地球氧气含量在21%左右),可以说地球完全处于富氧的环境之中,这也让陆生动物体型巨大,比方说蟑螂和蜻蜓,都是在石炭纪崛起的陆生昆虫,蟑螂不仅体型如同现在我们见到的蜥蜴一般,蜻蜓更是犹如老鹰一般,当张开翅膀的时候,长度可以达到惊人的70厘米。
石炭纪时期的蜈蚣身长达到了惊人的2.4米,犹如一条巨蟒,非常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