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城市庭院可食用性景观设计导则研究
——以株洲市颐景园小区为例

2020-10-02黎妍玥

现代园艺 2020年19期
关键词:种菜住户庭院

黎妍玥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

随着我国城市庭院的不断发展,对于庭院可食用景观的了解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相比单调的种菜、养花或无实际意义的景观草坪而言,多种可食作物在通过艺术设计手法改造后,充分地体现出了可食用景观的长处。高楼林立的城市生活中,庭院的存在给忙碌工作的人们营造了一处归园田居,与自然环境进行触手可及的交流。改造现今未完备的庭院模式,使居民结合自身需求,了解到可食用景观在庭院中的价值,可以享受自然新型体验。

1 可食用景观的概况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西方园林最早出现的“可食用性景观”,是在战乱的背景下为人民艰苦生活提供粮食支持。2014年,Johnson,Nathan在文中提到西雅图发布的政策:“以生产可食用性的景观为核心”,相关科学家开始研究探讨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道路,该研究或许可为其他城市提供经验借鉴。研究内容涉及在合理场地内如何统制可食用作物并及时推动种植、生产、运输、供给食品。自北美的梅尔·巴塞洛缪大叔发明了一种园艺种菜方法,名为“一米菜园”,其设定使得使用者能方便地操作种植箱的每个角落,梅尔还配制了“梅尔混合土”,主要是由等量的混合堆肥、泥煤苔、粗蛭石组成,能使植物健康生长。这种造型具有几何美感,加上有秩序的蔬菜排列,不管是从色彩还是造型方面,都是可食用植被对于景观设计的创新。

1.1.2 国内研究现状。早在殷、周时期就有囿园圃的“经营”。人们逐渐在居所或村落周围进行农耕活动,例如,遮荫、防风、采果、收菜等。伴随着经济发展变化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由单一的获得农作物到发展至今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均在提倡农产品安全生产、绿色输出;城市生活环境重视生态环保、可持续性;景观建设考虑人性化、生产性等要素。因而,我国在不断挖掘都市农业与景观未开发的潜在能力。可食用景观的运用是城市与农业深入联系的基石和有效方式,其作为一种崭新的生产性美化式景观,受到越来越多景观设计者的关注。

1.2 应用价值

1.2.1 景观经济价值。可食用景观不仅仅是农业活动,更是利用艺术视觉对农地的布置进行设计,深刻了解农作物的特性等方面因素,进行景观艺术的创造,与常规的植被相比而言,这是一种具有美感的食用景观。这种景观除了在观赏上进行改造,在经济上还可节约家庭日常开支,富余的农作物甚至可以在社区内进行销售,拉近住户距离,传递种菜的愉悦感。

1.2.2 城市生态价值。可食用景观的本质就是农作物,起初农作物仅限于乡村中,将这种极具生态价值的东西引入城市生活中,本就是我国人民与生俱来的特性。当下经济的发展,人民更加追求生态价值,在景观设计的基础上维系景观的本源,将农作物这一极具生态价值的景观融入城市生活中,可以丰富城市中的自然生态体系,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保护了城市中的环境。

1.2.3 文化情怀价值。自古以来,中国的战乱大部分都是由粮食问题引起的,这份热爱种菜的情怀,即使在今天这个已经解决粮食问题的时代下,该习惯还是被延续下来了。这并非一种恶习,反而是文化的传承,不管是对于年轻一代人的熏陶还是实现自身种菜情节,都具有一定的价值。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庭院种菜为居民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社区还可以举办相关活动,使人们更加了解农耕文化,增长见识。

2 案例研究分析

由于各家各户庭院的空间不同,住户使用庭院的习惯不同,可以根据多边形区域分布法来解决问题。多边形区域分布法就是根据自家的使用情况不同,对庭院内部使用空间进行调节的方法。这对于农作物的摆放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可根据作物的喜阴、喜阳、形状、搭配等方面建构一个部分区域的立体式可食用景观摆放。其他区域根据需求可进行多边形以及插空的摆放,如庭院中座椅摆放、晾晒衣物等需求。

2.1 调查分析

2.1.1 住宅人群分析。根据株洲市颐景园小区庭院调查分析(图1),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小区庭院的使用情况,对住户进行探访,分析人与环境关系当中的感知,明晰住户的需求,统计该小区庭院普遍可食用景观的种类,观察其生长状态。当前小区拥有庭院的住户主要由4类家庭组成,分别是青年夫妇、三口之家、三代同堂以及老年夫妇。青年夫妇:家庭成员均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在家时间少,对于庭院的打理缺乏时间。三口之家:相较于青年夫妇而言,庭院的使用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影响。三代同堂:在有老有小的家庭中,庭院更多是老小使用,老年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庭院的规划,比如种菜养花,在院里写字画画,小孩可在庭院进行室外活动。老年夫妇:晨练和夜间的广场舞活动之外有非常多的时间去开发庭院使用功能。

图1 株洲市颐景园小区居住人群

2.1.2 环境因素分析。住宅小区内规划了每单元一层的小庭院使用区域;城市生活的压抑使得人们愈发想要走进自然、走进乡村生活;食物的安全问题促使人们想要自给自足的种植食物;南方城市过于潮湿,在阳光充足的日子要把握好时间晾晒衣物。

2.1.3 主要使用习惯。三类使用习惯分别与小区居住人群的生活特性挂钩,如工作忙碌的年轻人往往对于庭院的使用没有那么精细打算,更多的是生活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有时间可以花费在打理庭院的家庭来说,打理好庭院,更像是一种精神寄托。比如曾经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群,种菜是一种美好的回忆,这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想要给家里人吃到无添加的食物,使得这类家庭对于种菜这一方式格外偏爱(图2)。一是种植蔬菜:辣椒、西芹、上海青、芥菜、红菜苔、紫苏、朝天椒、白菜、胡萝卜、艾叶草、苦瓜等。二是种植花果:杜鹃花、叶子花、菊花、薄荷、大丽花、栗、柑桔、红豆杉、矮棕竹、印度榕、葡萄藤等。三是晾晒物:伸缩晾衣架、不锈钢及铝合金的落地衣架。

2.2 可食用景观导则

图2 颐景园小区庭院使用情况

庭院主要为可食用植被,融入适量的观赏植物进行景观营造,可增添美观效果。据植被种植期不同而更换品种,使可食用景观保持丰富多样的状态,换下的蔬菜也可当作肥料使用。可运用花带式种植甘蓝类、白菜、玫瑰、胡萝卜、百合、菊花等可食用植物品种。

2.2.1 种植方式。可食用性景观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丰富的景观性,同时还需保持种植作物的质量输出,这种耕种方式相较于农田或大棚种植没有那么专业、规模化,所以需要找到适合小区庭院的种植方式。想要空间充分利用,在种植方式上可进行立面式种植、轮流制种植的形式。①立面式种植:调查小区中大部分居民种菜是容器式种植,结合这种生活方式将空间合理化,可以根据种植物的习性不同,建立由架子低、中、高层的种植方式,例如南瓜和苦瓜属于藤本植物,可以沿着立面式的架子生长。②轮流制种植:根据种植物的播种时期的间断更换种植物,可合理规划种植物的轮流输出,根据自然规律、地域特色来种植当季食物。例如以叶菜类为主的适合在较寒冷的秋冬季种植。

2.2.2 作物生长习性。种植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各类瓜果蔬菜的生长习性,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培育,将各类作物的生长优势发挥好,种植出有质量保证的作物。作物的生长与温度、湿度、阳光、养分的联系紧密。喜阳作物有:花果类蔬菜如辣椒、南瓜、冬瓜、丝瓜、西红柿、茄子等,由于其果实的成熟需要充足的日照,每日至少8h的日照;根类蔬菜如马铃薯、胡萝卜、山药、姜、洋葱等,半天的日照用来制造糖分和淀粉,储藏于根部。喜阴作物有:叶类蔬菜如芹菜、生菜、白菜、茼蒿、薄荷、苋菜、油麦菜、菠菜等。喜湿作物有:水生植物如莲藕、茭白、空心菜、芹菜、芦笋等,瓜果类蔬菜如黄瓜、丝瓜、西红柿、苦瓜等,这些作物枝叶多,果实含水量高,所以对于水分的消耗大,整个生长期都需要大量的水。叶类蔬菜不耐旱,缺少水分则口感不好。喜旱作物有:豆类只需在开花结果时浇水,比较耐旱,甘薯、山药、芝麻等蔬菜最耐旱。无需化肥作物有:苦瓜、葱、姜、韭菜、角菜、蒜黄等。

图3 蔬菜生长现状

图4 庭院使用现状

2.2.3 可食用景观沤肥方法。①厨余垃圾沤肥法:做饭产生的厨余垃圾,像鸡蛋壳、蔬菜被摘掉的部分和骨头等垃圾,其中骨头可以再用清水再煮一遍后敲碎,将这些垃圾埋入土壤中,夏季自然发酵2个月,即可得到肥沃的腐熟土。②骨头沤肥法:将各类吃完剩下的骨头装入高压锅,上火蒸半小时后,捣碎成粉末,垫在容器底部大概3cm厚度再垫一层土,最后栽植蔬菜,这种氮磷钾含量充分的复配基质,有利于蔬菜生长、开花、结果。

2.3 使用优势

2.3.1 可食用景观的优势。根据庭院中进行种菜的这一行为,以种菜人群分析,劳动最光荣和勤俭节约是人们最遵循的美德,同时也是利用合理空间进行种菜的理由。对于收获而言,人们主要在3个方面有需求,首先是想要得到新鲜的食物,没有比即采即食更加新鲜的渠道了。其次是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忆往昔的情结,在城市高速发展中,这种远离机械、喧嚣的想法愈发强烈。再者就是安全健康问题,自家种菜不会使用农药、激素等,食用较为放心。

2.3.2 多边形区域分布法的优势。该导则清晰地表明了要合理利用空间,了解作物习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住户本身的需求。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外,可在社区内进行种菜方法以及区域分布的交流心得,在拉近人们距离的同时,也让人们在枯燥乏味的城市生活中跳脱出来,做一会遗世独立的农夫。多边形的分布是不规则的,其本身的简约质感与住户自由的分区碰撞出的趣味是五彩缤纷的,立面方向的作物经过色彩的插空搭配促成一处小景,在景观的基础上,根据占地区域的不同进行模块化,也是一种特殊的美感存在。

3 庭院可食用景观营造建议

3.1 目前庭院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1 卫生与观赏问题。在调查中看到,庭院中种植种类杂乱,缺乏庭院观赏性。有些居民甚至将藤架搭到庭院外部便于植物攀爬、农具摆放不规整、菜地边堆积垃圾,这对小区的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1.2 安全问题。部分小区住户有直接使用生活废水进行灌溉的现象,这样会导致蔬菜的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很有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隐患。其次,在小区进行农业种植活动容易引起纠纷,住户之间因为施肥异味以及招虫引起纠纷,环境问题也容易产生争执。

3.1.3 浪费空间问题。植被的景观性和生产性之间出现了矛盾,部分庭院仅重视景观的美化,不考虑采用可食用性植被。反之,有些庭院一味地追求生产输出,导致庭院毫无景致可言,其形式过于相似,缺少个性或整体性,导致庭院显得杂乱无章。

3.1.4 管理技术问题。走访中发现有很多庭院种植了可食用景观,意味着居民乐于参与到可食用景观的种植。但对大多数的城市住户而言,食物仅是一道可即食的菜,很少或几乎没有人参与过农作物种植,并对园艺知识毫无了解。还有居民对于可食用景观种植也是突然间的兴致所致,在种植过程中,逐步放弃对植被的养护,致使庭院出现一块块荒地。

3.2 庭院景观建设建议

3.2.1 问题建议。在卫生方面需要小区物业进行监督,对于卫生安全问题进行卫生教育宣传,与学校相关部门组织志愿者活动,既促进学生对贴近自然生活上的学习,又能及时传递给居民朋友们最新关于庭院卫生安全的知识。对于庭院管理技术及植物配置问题,可根据小区内部情况进行网络的沟通交流。有热情有技术有经验的住户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给大家进行指导,对于种菜、景观布置有兴趣有了解的住户也可进行传播宣传。

3.2.2 作物配置。不仅是形式上面,还有色彩方面的搭配值得探究,可在传统的行列种植的基础上,做出不同造景的效果。例如不同颜色的蔬菜进行交叉种植,立面的种植可根据各种蔬菜瓜果的习性进行有规律的摆放,各种可食用景观的排列组合,可以加入抗虫害性能较好的品种进行搭配,例如八角、大蒜、薄荷等防虫害作物。

3.2.3 作物选择。应当遵守地域性原则,优先选取适宜本地种植的农作物以及本地乡土树种。在种植搭配上,应重视不同季节农作物的排列组合,充分利用好其鲜明的四季特征,营造出景观的季相变化。选取地域性农作物种类,可恰当显露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4 结语

在居民区引入可食用景观,不仅显示在农作物的经济价值上,更多的是一种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在构建居住区文化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适宜的设计素材,根据观察居民生活习惯以及对庭院种植的了解程度,将空间进行区域化、模块化的植物搭配,才能建立拥有生态文化气息、农业价值的可食用景观。同时,可宣扬耕种的悠久历史,这些具有生命力的作物更是令人发现新的生活意义,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猜你喜欢

种菜住户庭院
海底能种菜?
回到庭院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简单的高招
自种菜,更安全?
斑鸠飞落的庭院
射频感应电子门锁
家庭装修过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