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色彩心理学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02罗时俊彦

科技传播 2020年16期
关键词:影视动画含义影视

罗时俊彦,袁 奇

关键字 色彩心理学;影视动画;观众认同;色彩;应用

1 色彩心理学的概念与影视动画的关系

在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和美国画家A·H·孟塞尔的理论奠基下,形成了由“光、视觉器官、感知个体、具体应用”四大部分形成的“表色体系”和定量的理论学科——色彩学[1]。就像大多数人见到红色这个颜色,都会感觉血脉喷张充满热量,色彩学在“感知个体”部分强调了观者对色彩存在同一感受的特点,应证了色彩在主体的运用上,具有表达特定情感的共性现象。但同样是红色,人们也会产生恐惧的情绪或喜悦的情绪等截然不同的感受,色彩学也承认了基于不同的观者在不同条件上,会出现对色彩的具体情感表达分歧。引发观者对的冷热、厚薄、大小、距离的色感差异;对单色或混合色接受程度的好恶差异;对内涵文化理解不同的象征差异;对个人联想能力的联觉差异的四大差异。色彩心理学,是以上述差异为基础,结合传统心理学的分析方法,科学的研究“观者”“色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其中的大体规律特点的一门心理学学科。

再观影视艺术,是一门光影音效手法结合的独立艺术门类。影视色彩作为视觉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代表的含义效果是一切影视手法的总和,不由单一画面的色彩比例或在影视上停留的时间长短而决定[2]。这也就告诫所有影视人,对影视色彩的使用和分析,不可一味地就颜色本身进行独立分析,要结合影视总体的表达目的和效果进行统一的归纳总结。而一般我们泛指的影视动画,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对画面进行编辑,创造出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影像[3]。影视动画当中的色彩,往往仅提供了渲染和塑造真实的作用,并未将其“独立”而又“综合”的特性发挥出来。借助色彩心理学的研究,将理论更好的发挥在影视动画当中色彩手法的使用当中,让色彩手法做到“有理可依”。

2 影视色彩含义形成的因素

1935 年问世的世界公认的第一步彩色电影《浮华世界》正式将色彩的元素带入影视当中,作为一种独特而后来的影视手法,色彩具有起不同于其他影视手法的“模拟”和“表现”的特征[4]。一方面,现实世界中本就存在色彩元素,色彩手法在影视中充当着还原更为真实现实世界的“模拟”作用;另一方面,色彩可以带来观者心理上的共鸣感受,从而可以展现出别的手法难以表达的内在情感。例如,影视当中表演者可以逼真的还原哭泣,但却无法直观的让观众感受悲伤,这时色彩可以充当悲伤的外化表现,故认为色彩具有“表现”作用。而影视色彩中“表现”的情感含义来源于以下三种:

2.1 自然能量感知赋予

色彩是建立在人的视觉器官感知被射物体的光的反射效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对太阳光谱的细致研究发现,太阳辐射所带来的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形成了如今的可见光中的色彩(如图1)。太阳光的本质是太阳富含能量的辐射,科技的进步将光学和能量进行转换已经不再出奇[5],但受到科技发展局限的古代人类,仅将光线所带来的热量和色彩可以做初步的连接认知,故对色彩产生类似温度的冷热差别。

在影视色彩中,“冷暖色调”的应用,能够带给观众以感官上对画面温度的识别,借用“温度”给影视当中的色彩赋予含义。在动画作品《冰雪奇缘》当中,大量利用蓝色等冷色调去构筑画面。在士兵们登山寻找Elsa 的画面时,导演将原本为白色的雪地上添加了蓝色的色彩,蓝色带给观众寒冷的感官认知,使得观众不自觉地将自我感受附着在影片中士兵的身上,其结果便是观众的冷便是“被观者”的冷。此为借用自然能量感知的效果给予色彩有冷暖区别的含义。

图1 波长-光子能量图

2.2 天然事物转嫁赋予

中西方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当中,色彩的区别往往和等级权力挂钩,平民百姓往往和象征高贵权势的鲜明黄色和金色无缘[6]。可见色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当中就不是简单的装饰之用,而是紧密的和文化历史连接在一起。色彩的含义产生,往往和事物给人的直观感受是相符合,它们遵循着直线型的产生方式(如图2),暨将事物本身给人的感觉感受转嫁到色彩上。例如,太阳的不可控制和带给农作物生命力的特点,转嫁到颜色黄色当中,代表了圣神和控制的象征;大海的浩瀚和古人的难以驾驭,转嫁到颜色蓝色当中,代表了深沉和冷酷。在手工业为主的古代,色彩的含义几乎直接承接了所有当时人们已知的天然事物,对色彩在人工事物上的使用,更多处于带有敬仰之意的直接借用。

但不同的环境、国家、民族的人们,对于色彩的审美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同的色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含义。例如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使用植物颜料为主的东方,将难以获得红色象征权贵;反之因使用矿物颜料为主的西方,却将最易获得的红色象征着低贱的含义。这印证了天然事物感受转嫁含义的过程中,因各项变量的差异所导致的色彩含义偏差[7]。可见在影视当中使用色彩时,必须充分洞察目标受众的心理情感,洞察文化习俗差异。仅有这样,才可更有效的在影视动画当中恰当的使用与搭配这个色彩的影视手法。

图2 色彩的产生

2.3 后天人为主观赋予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从传统手工业发展到机械制造业到如今的数字科技时代,出现了越来越多后天人为创造的全新事物。在基于原有的色彩含义的同时去创造的新事物,因其自身带给人们的感受差异,让色彩含义形成了新的闭环式结构(如图3)。例如,黑褐色在传统色彩含义当中并无“甜腻”的含义,但可乐、巧克力等黑褐色物品却潜移默化中赋予了黑褐色甜腻、肥胖、粘稠等含义。可见,不管是否含有主观刻意,当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和使用的过程,就会改变或标定一个全新的含义,附着在色彩本身上。

说到孙悟空,人们往往联想到金色的虎皮战袍;说到哪吒,人们往往联想到红色的混天绫、风火轮。在影视动画当中的色彩也是同理,全新主体(人物或事物)的诞生,一开始是借用色彩含义塑造主体的过程,后是将主体的感受赋予到色彩当中的结果。这样的“标定”可以看成是招牌的效果,为之后的剧情情感与合理性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3 色彩含义形成闭环结构

3 影视动画中色彩的特征

3.1 色彩的还原表达特征

在现实世界当中的山川、河流等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被人类的视觉器官感知到色彩的。不同于黑白动画,彩色影视动画作品中,其色彩的首要作用是还原现实世界当中的色彩,达成初步认知真实,从而使得观众建立代入感。异常的色彩使用,因违背现实认知,会触发大脑主动的矫正行为,会导致观众在审美的过程中产生眩晕和思维疲惫的不良效果[8]。除非别有需要,否则在正常的影视动画当中,色彩的使用要基于现实进行还原和展现。

3.2 色彩的综合节奏特征

影视动画不同于美术作品,是通过视觉暂留原理对人们视觉器官进行误导,从而产生的连续的动态画面。色彩不会因为单一画面中的停留时间和个别画面中的出现,而形成具体的含义。不同于影视的基础手法——镜头剪辑,色彩是不可效仿剪辑中的蒙太奇手法,在动态的影视动画当中,使用多个独立色块拼接的手法形成含义。而是,在一段画面当中,色彩要形成一个有韵律和节奏的整体,使得色彩能够在影视动画作品当中成为一种诉说故事情节的语言,有效地渲染影片所表达故事的氛围,通过整体去展现含义。

例如在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中,塑造沈孔雀的画面常常使用黑色作为背景色,出战的画面中往往伴随着黑色的乌云,黑褐色的铠甲士兵护卫、黑色的绸缎布匹等深色元素,对比沈孔雀一身白衣白毛的视觉冲击,形成了富有诙谐意义的刻画出内心黑暗沈孔雀来。其中的黑色并不单一存在在某一个主体上,而是配合在整体的塑造上,产生综合的含义。

3.3 色彩的表情陈述特征

影视动画中的色彩运用是连续而完整的,它饱含着人们对情感传递的欲望和期盼。在不同的叙事段落中,不断变化的色彩图案组合,应用连续的画面来进行故事情节的讲述于情感的表达[9]。而作品的主旨表达,常常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主观性以及剧情和画面的非写实性,因此,作品的色彩语言也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可谓是导演自身话语的“表情”符号。在进行故事讲述的时候,会根据所讲故事情节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色彩基调来进行情感的烘托,使整个影视动画作品都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色彩风格,有一个整体的色彩基调,科学合理地用色彩来进行影视作品主旨的表达。

虽然,影视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画面色彩,不一定能够体现出现实实际的色彩,甚至大部分色彩的使用,已经远远的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客观的物体色彩。但在“客观借用”和“主观赋予”的色彩含义使用上,进一步结合故事情节发展,不仅能够表达作品的思想含义,有效地渲染出影视作品的中心思想感情氛围,还能够通过异常的色彩视觉效果达到,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从而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观众的思想意识,表达导演核心的作品主旨。

3.4 色彩的联想象征特性

在影视动画作品当中,根据作品主旨以及导演对剧情表达的需要,使用一种或多种特定的色彩,来表达一些抽象情感含义、哲学道理、的方法,来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使得人们通过色彩进行联想,进而感悟到作品所要表达的主旨。根据地域特点的差异;民族文化的不同;历史发展的特点;教育或宗教的影响等客观因素,赋予影视动画中的色彩元素特定不可替代的含义[10]。使得动画本身借助色彩的联想,形成专有象征或多层次的含义表达。

广义上说,色彩在特定的元素中具有普遍的联想与象征意义,它是基于现实世界的直观反应。但在侠义上理解,色彩要完成具体的联想和象征就一定要基于具有主观性的色彩基调。色彩基调是一部影视动画作品总的画面色调情感的大体倾向,影视动画运用了大量的具有共性特点的色彩来进行画面渲染,进而烘托出影视动画中导演的主旨思想。思想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联想与象征,只是在让色彩的传递过程当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将色彩引发的联想和象征再次通过闭环的方式重新注入色彩的含义当中。

4 色彩心理学在影视动画色彩中的应用

4.1 角色设计中的色彩作用

关于角色的塑造,一直是各种影视手法各显神通的擂台,当然为首的肯定是完整的剧情以及人物的合理反应。在人物角色塑造的初期,剧情和其他影视手法还未做好各种铺垫各种,带来给观众的视觉和感知效果会显得略显生硬,但鉴于影视色彩具有“天然”转嫁含义的能力,在角色初期塑造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够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于角色的第一印象。不同的色彩在转嫁含义中能够体现出角色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恰当地利用色彩来进行人物角色的塑造,可以从侧面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有效地增强影视动画当中角色的辨识程度,使得观众对影视动画中的角色产生因人而异的独特的审美效果。例如,在2015 年上映的迪士尼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中(如图4),五种性格的代表人物,在出场时就是通过不同的色彩进行区分,结合开心、悲伤、嫌弃、生气、恐惧五种“记忆球”一一对应,借用色彩感知含义的共性,表现出五种不同性格。用鲜亮的黄色,第一时间将欢快的“开心”这个人物角色直观的表现了出来,又将所有代表开心的事件融入金黄的“记忆球”中。观众在看见金黄“记忆球”的时,就将金黄这个色彩带来的情感——珍贵、重要,转嫁到了主体“记忆球”中。同理,蓝色的悲伤、绿色的嫌弃、红色的生气、紫色的恐惧都是将色彩的含义潜移默化的转嫁给角色本身。在剧情未全面铺开之时,就已经让观众对五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有了初步的认知和感受。可见,在进行人物角色塑造时,通过合理的应用色彩可以有效地烘托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增强其辨识程度以及审美性,也大大缩短了前期铺垫的时间,为后续剧情的铺开争取更多的篇幅。

图4 不同的色彩进行人物区分

不但在角色初期的塑造,色彩也是影视动画作品中角色造型设计的基本元素之一。鉴于色彩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理解[11],根据不同的受众需求,结合导演对角色表达的理解,综合地考虑作品的整体风格以及作品故事情节的变化,对大体色彩进行合理的形色搭配处理。从而,使得色彩成为角色的形象塑造帮手的同时也成为角色性格的标致。例如,在影视动画作品《哆啦A 梦》中,机器猫角色配色使用代表智慧理性象征的天蓝色,与动画整体的角色性格保持高度的一致的同时,也将天蓝色和机器猫挂钩成为了整体。在后续剧情中,主人公大雄想念已经离开的机器猫时,导演安排了一个蓝色皮球放在窗边的画面,让观众和主人公大雄都误以为机器猫回来了,利用色彩和角色挂钩的情感,调动起大家对机器猫角色的想念。可见,利用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在角色,发型,服饰等方面恰当的运用匹配的色彩,使得色彩和这个角色的形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串联,能够更加鲜明加深观众的情感认同,达到色彩标致的效果。

4.2 场景设计中的色彩作用

不同于普通的影视作品,动画作品可以倚仗色彩,完成原本由镜头景深、构图、角度等手法的突出主体事物作用,让观众的视觉焦点集中在主体上。因为色彩类似魔术,具备将主体改变视觉大小、改变视觉重量、改变视觉关注点的特点[12]。暨利用颜色色调的感知温度,通过“热胀冷缩”的观众情感共鸣,将主体在视觉情感上实现大小可变;利用颜色深浅的程度差异,通过人们对厚实等于重量的习惯认知,改变主体在视觉上的总量;利用颜色鲜暗色差的视觉吸引,通过人们视觉习惯观察较为明显的事物原理,改变观众视觉注意的焦点。可见,合理的色彩搭配进行整体渲染,可以将影视动画中的画面场景进行视觉上的改变,营造影视动画场景的动态感以及空间感。例如,2016 年上映的梦工场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中,对比剧情中阴间地府获得阳间祝福神力的前后两个画面(如图5)。两者并未通过改变场景来进行对比,虽然以墨绿色为主的神力前画面在景别上要大于以金黄色为主的神力后画面,但是因为金黄色在色调上亮于墨绿色,故给观众带来的是后者从视觉上感受更为宽大的效果,从而侧面映衬出“祝福、期盼”的力量强大。可见,通过合理地使用色彩心理学的原理,将色彩来进行情绪以及气氛的渲染传达,有效地促进观众对待场景形成在情感上身临其境的体验感,更容易将自身带入到剧情的发展过程当中。

影视动画色彩,不但单纯的在场景设计当中可以发挥作用,而且可以根据角色性格特点的不同,以及剧情对角色情感表达传递表达的需要,将动画场景当中的色彩变成情感气氛的“晴雨表”。场景的色彩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及时对角色情感进行传递和表达,例如连续短片动画《蜡笔小新》中,为表现小新的梦境场景,画面将色彩进行高亮处理,照成虚幻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从情感上理解到此为梦境。而在梦境中小新遭受挫折时,并没有将挫折的表情或色彩效果强加在角色小新身上,导演转而将画面上半部分的色彩纯度降低,形成灰色上沿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形成“灰心丧气”的情感认同;同理在小新遇见喜欢的事物时,导演也不会将一切效果强加在角色身上,而是通过改变场景环境的色彩效果营造气氛。可见,通过对场景合理地应用色彩可以有效的调动观众的情感变化,再将其情感的变化反向转嫁到角色身上,从而侧向反应角色的内心活动或情感表达。

图5 色彩对不同场景的渲染

4.3 色彩心理学的象征色彩作用

影视动画拥有所有影视作品的一个相同特性——可以形成特定的制作风格。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已经形成了内核美式价值,外包各国文化表皮的特征[13]。在细节上,保持着浓厚美式价值情感以及角色的沟通方式,在大体上,却可以套用任何背景故事,从而不管是何剧情,都可以让观众感受情感习惯带来的“亲切感”。而完成这“亲切感”的影视手法中,不论宏观还是微观,色彩都功不可没。

色彩心理学基于文化、背景、历史、宗教等差异,在色彩的选用上有着中国喜红、美国喜蓝、日本喜紫的大体特征。故提示我们在动画作品中的交代上,为达成情感共鸣的需要,除了以往重视的道具安排、语言差异、角色性格等方面,还要重视色彩带来的固有象征印象的使用。

通过色彩心理学在微观的角度上,观众对影视动画色彩在角色象征、物品象征都有着习惯的认知,在色彩材质的区别分类上观众也有着固定的印象:色彩质地鲜艳夸张的往往是美式动画作品;色彩质地类似铺上一层磨砂而阳光感的往往是日式动画作品;色彩质地类似油画或水粉画的细腻柔和的往往是欧式动画作品。我国的动画作品本是拥有“文人画”这样的“水墨色质地”的特征,但因新世纪以来中国动画作品的断代发展,导致具有个性的中国动画色彩质地象征失去了。一方面,告诫影视动画制作过程中可以借用色彩的特点象征塑造角色或铺垫背景,另一方面,提醒我们要树立动画的色彩特征,从而加强受众的持续吸引力。

5 结束语

色彩心理学要求每一位影视动画制作者,对动画自身主旨表达的受众进行摸底分析,只有合理的借用观众内心对色彩的情感认同,才能更好的让色彩发挥出其作用,使得整个作品的故事性以及协调性得以加强,作品的画面更具动态美以及画面美,作品的思想情感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体现,有效地促使观众投入到影视动画作品的故事发展当中。对影视色彩的使用,最终应该树立剧情或角色塑造的情感认同转嫁回色彩本身作为目标,从而更好地让色彩成为自己的影视动画作品的“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影视动画含义影视
影视展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浅谈镜头设计在影视动画中的影响
“翻转课堂”在影视动画实践教学中的探讨
影视风起
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中的应用
影视
虚荣的真正含义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