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2020-09-30本刊评论员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大团结大家庭民族团结

本刊评论员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我们要团结一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工作高度重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推动我国民族工作进入新时代。各族儿女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团结奋斗。开创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必须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必须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共同发展。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必须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让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过上好日子。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坚持各民族经济共享。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和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必须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各族群众看到民族的走向和未来,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大团结大家庭民族团结
“民族大团结 建设示范区 喜迎二十大”主题演讲比赛决赛在昆举行
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民族团结之歌
中队大家庭掠影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大家庭文摘
大家庭文摘
大家庭文摘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