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红外传感器对隐身飞机作用距离估算研究

2020-09-30王莹莹岳韶华

红外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辐射强度导引头马赫数

何 苹,王莹莹,岳韶华

先进红外传感器对隐身飞机作用距离估算研究

何 苹1,王莹莹2,岳韶华2

(1. 西京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3;2. 空军工程大学 防空反导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6)

为了有效地估算先进红外传感器对隐身飞机的作用距离,以F-22与F-35进行对抗性仿真为想定,计算了F-22在长波和中波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拟合了典型条件下大气透过率的经验公式,推测了F-35机载IRST和AIM-9X红外导引头的特征参数,利用逐步逼近法,计算了F-35机载IRST和AIM-9X导弹导引头对F-22的作用距离。计算结果表明,F-22具有较强的红外隐身能力,可使F-35的IRST对其迎头作用距离不大于62km,但是F-22在近距作战中,仍将受到红外格斗弹的较大威胁。鉴于F-22的红外辐射随红外传感器探测角度的变化而敏感性高的特点,建议飞机编队进行红外反隐身探测时,采用稀疏编队方式,以提高探测概率。

隐身飞机;作用距离;IRST;红外格斗弹;F-22;F-35

0 引言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世界上主要的第四代战机普遍采用红外隐身技术,以提高战场生存力。比如F-22采用了涂敷红外吸收涂层、二元喷管发动机、尾翼侧向遮挡等技战术措施,降低敌方红外传感器发现、跟踪、识别、攻击的距离和概率[1]。

正确估算先进红外传感器对隐身飞机的作用距离,是研究隐身飞机红外性能和对其进行探测预警的基础。红外传感器对隐身飞机作用距离的研究主要涉及飞机红外辐射、大气红外衰减、红外传感器等方面。国外研究以美国为代表,他们将数值仿真与试验测试手段相结合[2-5],并且装备了F-22、F-117、B-2等多种具有红外隐身能力的飞机,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对相关成果严密封锁。国内在飞机红外辐射、大气红外衰减、红外传感器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6-10],有力地推动了飞机红外隐身问题的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于飞机红外辐射的计算方法尚无统一规范,且采用不同计算方法计算所得的数据差异较大,导致计算结果互不采纳。二是飞机红外隐身性能并不能单纯地用红外辐射强度来衡量,它还与探测飞机所使用的红外传感器密切相关。F-35机载的IRST(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ing system)和AIM-9X红外导引头等红外系统代表了世界红外传感器的领先水平,国内对F-35的IRST、AIM-9X红外导引头等先进红外传感器基本战技性能研究较多,而对其传感器性能参数的深入研究稍显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以F-22为例,将F-22放在模拟的战场环境中,与F-35机载的先进红外传感器进行对抗性仿真研究,构建F-22在长波和中波波段的红外辐射模型,拟合典型条件下大气透过率的经验公式,并依据公开报道的资料和技术原理,推测F-35机载IRST和AIM-9X红外导引头的关键参数,定量研究典型条件下F-35的IRST和AIM-9X红外导引头对F-22的作用距离,并利用已掌握的数据,对研究结果进行初步校验。

1 红外传感器作用距离模型构建

将飞机视为点源目标。则红外传感器对飞机的作用距离(单位m)为[11]:

式中:为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W/sr;b为背景的红外辐射强度,W/sr;0为光学系统的透过率;0为光学系统入射口径,m;F为光学系统的F数,F=/0,为光学系统焦距,m;为红外传感器瞬时视场角,sr;*为在红外传感器响应波长范围内的平均探测率,m×W-1×Hz-0.5;int为探测器积分时间,s;SNR为系统可分辨的极限信噪比;a为在红外传感器响应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大气透过率。

a可表示为:

式中:、为拟合系数。

对于式(1),等式两边取平方,得到:

由式(4)可知,红外传感器的作用距离主要与目标及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大气的红外辐射传输特性、红外传感器自身的性能有关。

采用逼近法求值。计算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给定作用距离的期望值I0,由=[ln+ln(D)-2lnI0]/计算得到的值与I0比较,如果在要求的误差范围内,就得到所需的解,否则修改I0值,直至值在要求的误差范围内为止。

图1 逼近法求R流程图

2 F-22红外辐射计算

对于涡喷发动机,综合涡轮叶片材料的热极限和强度极限,进入涡轮的气体温度最大值限制在1173K左右。就目前的发动机而言,离开涡轮时的废气温度EGT(exhaust gas temperature)高达973K,只能短时间内存在,比如起飞时存在,在飞机长时间飞行中,能经受的EGT最大值为773~883K。

根据哈得逊经验公式,尾喷口外排出的废气温度,即发动机尾焰温度f为:

相比涡喷发动机,隐身飞机采用的涡扇发动机尾喷管、尾焰的温度要低些。仿真计算中,假设F-22涡扇发动机尾喷管可能的温度范围为508~828K,则对应尾焰可能的温度范围为432~704K[12-13]。

已知F-22机长18.92m,机高5.08m,翼展13.56m,机翼展弦比2.4[1]。估算得到飞机特征面积为140.1m2,侧视面积为45.6m2,前/后视面积为23.3m2。假定蒙皮光谱发射率可能的取值范围为0.1~0.5。发动机尾喷管后视面积为1.08m2,尾喷管顶/仰视面积为1.3m2,尾喷管光谱发射率取0.9。尾焰顶/仰/侧视面积为1m2,后视面积为0.2m2,尾焰光谱发射率取0.5。假设F-22飞行马赫数为0.9~2.0。

采用普朗克公式可求出F-22在给定波段内各辐射源的红外辐射亮度,根据各辐射源在不同方向上的辐射面积,可计算出各辐射源的红外辐射强度。为了得到飞机红外辐射强度方向图,设在机翼平面上,探测点和机体的连线与机体纵轴间的夹角为。则飞机在0°~360°方位上红外辐射强度1为:

通过仿真计算比较,当F-22飞行马赫数为1.6,蒙皮发射率为0.1,发动机尾喷管温度为588K,尾焰温度为500K时,在采用红外吸波涂料技术、二元喷管技术、遮挡技术等综合隐身措施后,可使前半球8~12mm波段红外特征降低约90%,下降比例如图2所示,与文献[14-15]报道的F-22的红外隐身能力基本吻合。

因此,在下面计算中,F-22蒙皮发射率取0.1,涡扇发动机尾喷管温度取588K,尾焰温度取500K。

长波探测时,当F-22马赫数为0.9~2.0时计算得到0°~360°方位上的红外辐射强度如图3所示。中波探测时,当F-22飞行马赫数为0.9和2.0,计算得到0°~360°方位上的红外辐射强度如图4所示。

由图3、图4可知:

1)长波探测时,F-22飞行马赫数越大,飞机的红外辐射强度越大;不同的探测角度下飞机的红外辐射差异较大;由于发动机的贡献,F-22后半球红外辐射强度大于前半球。

图2 F-22在8~12mm波段红外辐射下降比例图

2)中波探测时,由于发动机尾喷管、尾焰为主要的中波红外辐射源,蒙皮辐射与之相比、较为微弱,因此F-22后半球红外辐射强度远大于前半球。

图3 F-22在8~12mm波段红外辐射方向图

图4 F-22在3~5mm波段红外辐射方向图

3 大气透过率计算

依据作战想定研究,利用F-35机载IRST来探测F-22,可假定F-22飞行高度为12km;利用F-35机载AIM-9X与F-22进行对抗时,可假定F-22飞行高度为5km。由于F-35机载IRST工作波段为8~12mm,AIM-9X工作波段为3~5mm,因此,对飞机飞行高度为5km时中波段、12km时长波段的大气透过率曲线进行拟合。

3.1 高度12km的大气透过率曲线拟合

大气条件:中纬度春夏季,气溶胶模型为乡村消光系数,缺省气象视距为23km。利用红外大气传输软件的原始数据,飞机飞行高度为12km,8~12mm波段平均大气透过率拟合公式为:

拟合曲线如图5所示,拟合精度较高,最大相对误差为2.2%。

3.2 高度5km的大气透过率曲线拟合

大气条件:中纬度春夏季,气溶胶模型为乡村消光系数、缺省气象视距为23km。利用红外大气传输软件的原始数据,飞机飞行高度为5km,3~5mm波段平均大气透过率拟合公式为:

拟合曲线如图6所示。除个别样本点需剔除之外,拟合精度较高,最大相对误差为2.28%。

4 红外传感器作用距离计算

4.1 先进红外传感器参数推测

4.1.1 F-35机载IRST参数推测

采用8~12mm波段碲镉汞探测器,像元数为1k×1k元,探测器辐射探测率波段平均值为7×108m×W-1×Hz-1/2;取瞬时视场角1°×1°;光学系统焦距为1.173m,取系统F数为3,则系统入射口径为0.391m;设光学玻璃数为3,则光学系统透过率为0.86;为了保证IRST系统95%的探测概率,信噪比取5;积分时间取0.5ms[11,16-17]。

图6 大气透过率拟合曲线

4.1.2 AIM-9X导引头参数推测

采用3~5mm波段碲镉汞探测器,像元数为128×128元;探测器辐射探测率波段平均值取为3×109m×W-1×Hz-1/2;导引头瞬时视场角为3°×3°;光学系统焦距为0.132m,取系统F数为3,则系统入射口径为0.044m;光学系统透过率为0.73;信噪比取5;积分时间取1ms[10-11,18]。

4.2 F-35机载IRST对F-22作用距离计算

当F-22飞行马赫数为0.9~2.0时,F-35的IRST对F-22的作用距离如图7所示。

图7 F-35机载IRST对F-22作用距离

根据图7可得到,随着F-22飞行的马赫数不同,在迎头和尾后两个探测方向上,F-35的IRST对F-22的作用距离如表1所示。

表1 F-35机载IRST对F22的作用距离

由图7和表1可知:

1)当F-22飞行马赫数为0.9~2.0时,F-35的IRST对F-22迎头的作用距离≤62km,据报道,先进IRST对三代机迎头探测距离为185km[12,14]。IRST探测时,由于迎头探测为主要作战方向,因此,F-22的红外隐身效果显著。

2)F-22飞行马赫数为0.9~2.0时,F-35的IRST对F-22尾后的作用距离≥129km。尾后探测时,虽然飞机主要红外辐射源的红外辐射面积比侧视和仰视时要小,但由于发动机的贡献,飞机的红外辐射仍很大,因此F-35的IRST对F-22尾后作用距离较大。

3)从IRST的角度看,以F-22飞行马赫数为1.6为例,在方位平面上迎头方向±30°范围内,F-35机载IRST对F-22的作用距离为44.3~69.3km,IRST探测角度的变化对传感器作用距离的影响敏感度较高。因此,在飞机编队进行红外反隐身作战中,编队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差和高度差,采用稀疏编队方式,从而有利于提高编队利用红外传感器发现敌隐身飞机的概率。

4.3 AIM-9X对F-22作用距离计算

AIM-9X导引头在3~5mm波段探测F-22时,假设F-22飞行马赫数为0.9和2.0,计算得到导引头的作用距离如图8所示。

图8 AIM-9X导引头的作用距离

由图8可知,当F-22的飞行马赫数为0.9~2.0时,AIM-9X的导引头对F-22前半球作用距离均小于20km,而后半球的作用距离在18~42km范围内。由于红外格斗弹攻击时,尾后攻击为主要作战方向,因此,F-22在近距作战中,相比三代机并不具备明显优势,进入近距作战的AIM-9X红外导弹对F-22的威胁较大。

5 结束语

依据公开资料和技术原理,研究了F-22的红外辐射特性,依据大气红外传输软件,拟合了典型条件下的大气透过率经验公式,外推了F-35的IRST和AIM-9X红外导引头的特性参数,计算了F-35的IRST和AIM-9X红外导引头对F-22的作用距离。研究结果对于飞机红外隐身设计与效能评估,以及红外隐身反隐身作战方案制订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为提升研究结果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结合高精度飞行器红外特征软件、大气红外传输软件、红外传感器数据库,以及外场它机飞行试验,对本文研究方法和计算模型进行校验和修改完善。

[1] 杨伟. 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22“猛禽”[M].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9.

YANG Wei.F-22[M]. Beijing: Aviation Industry Press, 2009.

[2] 王海晏. 红外辐射及应用[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4.

WANG Haiyan.[M]. Xi’an: Xi’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2014.

[3] Gonda T G, Curran A R. Applications of the MuSES infrared signature code[R]. AD-A457152, 2005.

[4] 朱宝鎏. 漫谈飞机红外隐身技术[J]. 兵器知识, 2011(5): 46-47.

ZHU Baoliu. Ramble on infrared stealth technology of aircraft[J]., 2011(5): 46-47.

[5] 黄臻, 姜伟, 张杨. 飞机红外隐身及探测技术简介[J]. 红外, 2017, 38(8): 1-7.

HUANG Zhen, JIANG Wei, ZHANG Yang. Brief introduction to infrared stealth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aircraft[J]., 2017, 38(8): 1-7.

[6] 刘娟, 龚光红, 韩亮. 飞机红外辐射特性建模与仿真[J].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1, 40(7): 1209-1213.

LIU Juan, GONG Guanghong, HAN Liang.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irplane infrared characteristic[J]., 2011, 40(7): 1209-1213.

[7] 李飞. 大气传输对中长波红外辐射衰减分析[J]. 红外技术, 2019, 41(4): 311-316.

LI Fei.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transmission impact on mid-wave and long-wave infrared radiation[J]., 2019, 41(4): 311-316.

[8] 何建伟, 曹晨, 张昭. 红外系统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距离分析[J]. 激光与红外, 2013, 43(11): 1243-1247.

HE Jianwei, CAO Chen, ZHANG Zhao. Analysis on operating range of a IR system for stealth aircraft[J]., 2013, 43(11): 1243-1247.

[9] 王芳, 罗寰,王海晏, 等.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有效探测区域研究[J].激光与红外, 2018, 48(5): 585-590.

WANG Fang, LUO Huan, WANG Haiyan, et al. Research on effective detection area of airborne 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ing system[J]., 2018, 48(5): 585-590.

[10] 马晓平, 赵良玉. 红外导引头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J]. 航空兵器, 2018(3): 3-10.

MA Xiaoping, ZHAO Liangyu. An overview of infrared seeker key technologies at home and abroad[J]., 2018(3): 3-10.

[11] RD小哈得逊. 红外系统原理[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5.

Richard D Hudson J R.[M]. Beijing: National Defend Industry Press, 1975.

[12] 牟达, 王建立, 陈涛.凝视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高速飞机作用距离的分析[J]. 光学技术, 2007, 32(3): 420-423.

MU Da, WANG Jianli, CHEN Tao. Analysis on operating range of a staring 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 system for high-speed aircraft[J]., 2007, 32(3): 420-423.

[13] 何苹, 左文博, 杨建军. 预警机红外辐射特性研究[J].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9, 36(5): 114-116.

HE Ping, ZUO Wenbo, YANG Jianjun. Study on infrared radiation feature of early-warning aircraft[J]., 2009, 36(5): 114-116.

[14] 刘剑. 飞行器红外隐身性能评估系统研究[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2017.

LIU Jian. Infrared Stealt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Aircraft[D]. Nanj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15] 罗明东, 李悦霖. F-22战斗机红外特征预测模型及飞行测试验证[J]. 国际航空杂志, 2010(11): 60-61.

LUO Mingdong, LI Yuelin. F-22 IR signature flight test model validation[J]., 2010(11): 60-61.

[16] 杨百剑, 万欣. 新一代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技术发展分析[J]. 激光与红外, 2011, 41(9): 961-964.

YANG Baijian, WAN Xin. New generation of IRST technology in plane development[J]., 2011, 41(9): 961-964.

[17] 申洋, 唐明文.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综述[J]. 红外技术, 2003, 25(1): 13-18.

SHEN Yang, TANG Mingwen. An overview of 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 (IRST) system[J]., 2003, 25(1): 13-18.

[18] 贾林通, 童中翔, 王超哲, 等. AIM-9X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发展综述与启示[J]. 飞航导弹, 2015(12): 20-24.

JIA Lintong, TONG Zhongxiang, WANG Chaozhe, et al. Development overview and revelations of AIM-9X infra-guided missile[J]., 2015(12): 20-24.

Operating Range of the Advanced Infrared Detector for the Stealth Aircraft

HE Ping1,WANG Yingying2,YUE Shaohua2

(1.,,710123,;2.,,710046,)

To compute the operating range of the advanced infrared detector for the stealth aircraft, the combat simulation scenario of F-22 and F-35 is given in the paper. In the scenario, the infrared radiation intensity of F-22 is computed in middle wave-band and long wave-band, the fitting formula of the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is given under typical conditions,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F-35 airborne IRST and AIM-9X infrared seeker are inferred and the operating ranges of F-35 airborne IRST and AIM-9X infrared seeker for F-22 are computed with the gradually approaching method. The computation shows that F-22 has good stealth capability and the operating ranges of F-35 airborne IRST is less than 62km from the nose of F-22 while the infrared dog-fight missiles threat F-22 in short range strikes. The infrared radiation of F-22 is sensitive to the detection angle of the infrared sensors, thus in the aircraft fleet anti-stealth infrared detection, sparse formation is adopted to increase the detection probability.

stealth aircraft, operating range, infrared search and tracking system(IRST), infrared dog-fight missile, F-22, F-35

TN219

A

1001-8891(2020)06-0899-06

2019-07-23;

2019-08-19.

何苹(1982-),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武器装备军民融合发展。E-mail:47619870@qq.com。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3M532222)。

猜你喜欢

辐射强度导引头马赫数
载荷分布对可控扩散叶型性能的影响
高超声速进气道再入流场特性研究
氧气A(O,O)波段气辉体发射率和临边辐射强度模拟与分析
紫外灯辐射强度稳定范围测定
中波红外系统探测能力计算方法
全极化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技术
半捷联雷达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
一种捷联式图像导引头的解耦算法
毫米波导引头预定回路改进单神经元控制
红外地球敏感器辐射强度在轨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