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
2020-09-30康金硕
康金硕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 南阳47300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管腔狭窄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引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1]。通过复通冠心病患者机体狭窄血管,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对于冠心病治疗,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应用率较高,其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小,且具备较好的治疗效果,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2]。但手术治疗后3~6 个月内,有大约1/5 的患者会出现支架内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绞痛,因此为患者开展心脏康复指导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3]。集束化护理是通过对有循证基础的干预措施进行集合,从而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改善患者疾病预后,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4]。本研究选取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80 例,旨在探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心脏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 22 例,女 18 例,年龄 40~78 岁,平均(61.7±5.3)岁;观察组男 24 例,女 16 例,年龄 40~77 岁,平均(61.9±5.5)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冠心病均符合WHO 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5];具备冠脉支架植入术适应证;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患者及其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异常患者;意识、交流障碍患者;机体运动障碍患者;机体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遵照医嘱督促患者用药,做好疾病知识和注意事项健康宣教,饮食运动指导及随访工作。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干预,参照《冠心病防治指南》开展护理干预措施指导,具体如下:(1)认知护理。术后2 d 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开展冠心病病因和危险因素讲解,对术后的注意事项进行指导,依靠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术后心脏康复的重要性认识度增加,同时使患者明白如何有效落实康复训练。(2)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出现的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其术后康复,因此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密切关注,依靠和患者热情积极地交流沟通,了解和评估其心理状况,并针对性实施心理疏导,从而使患者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疏解;护理人员以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疾病康复信心;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提供家庭系统支持,从而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关心和支持,有利于其负性情绪的改善;根据患者需求邀请心理咨询师为其开展心理治疗。(3)生活指导。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饮食注意低盐、低脂、易消化,营养配置均衡,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同时忌烟酒。(4)康复护理。需加强翻身、拍背操作,同时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从而使并发症得到有效预防;协助患者建立正确运动模式,若患者暂时无法自行活动,护理人员可为其开展被动活动,活动部位包括肩关节、腕关节、膝关节、肘关节、髋关节、踝关节,使关节活动度得到保持,避免长时间卧床引发关节粘连,并按摩患者肌肉,避免肌肉萎缩。若患者可实现自主活动,则指导其开展自主活动,包括抬手、抬腿、翻身、穿衣等。若患者可自行下床,则指导其根据自身能力开展活动,参照MET值对患者的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由简至难,将力度逐渐加大,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对运动强度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运动过度导致患者受到损伤。在患者出院前,需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运动量进行合理把握,在家中坚持开展合理运动,促使机体康复。(5)出院指导。出院时需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联系方式、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需求进行登记,同时尽快制定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出院当天,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饮食、运动、用药宣教,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做好监测和记录工作。出院后每周为患者开展1 次电话随访,1 个月后告知患者到院复查,并为其开展随访;2~3 个月后每两周为患者开展1 次电话随访,并参照患者自身机体恢复情况,为其开展后续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积极解决。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6 min 步行距离(6 MWT)比较。(2)两组预防行为评分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二级预防行为评分根据《冠心病康复与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中的相关标准进行评价,共0~100 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具备越好的依从性。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和6 MWT 距离比较干预后,观察组DBP 和SBP 均低于对照组,6 MW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和6 MWT 距离比较()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和6 MWT 距离比较()
6 MWT(m)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DBP(mm Hg)干预前 干预后SBP(mm Hg)干预前 干预后40 40 t P 93.61±5.11 93.17±5.36 0.376 0.708 84.63±4.91 77.80±5.00 6.164 0.001 151.36±8.96 150.74±8.66 0.315 0.754 144.32±6.39 127.78±4.98 12.912 0.001 414.69±26.35 411.58±31.20 0.482 0.631 437.05±28.33 477.46±26.99 6.532 0.001
2.2 两组预防行为评分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防行为评分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表2 两组预防行为评分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组别 n 预防行为评分(分)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例(%)]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例(%)]对照组观察组t/χ2 P 40 40 61.52±11.45 76.83±14.24 5.299 0.001 10(25.00)3(7.50)8.824 0.030 6(15.00)1(2.50)9.785 0.047
3 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基于循证对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其有效结合科学研究成果和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对护理服务进行优化,使各个环节均具备针对性,从而促使患者机体病情康复。集束化护理主要是协助患者开展运动训练,使其心脏射血分数增加,摄氧能力提高,使患者呼吸过快、心绞痛、眩晕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通过对疾病高危因素进行控制,如高血脂、高血压病等,指导其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通过实施心理干预使患者的疾病治疗信心增强,焦虑、恐慌等负性情绪减弱,积极配合治疗的开展,从而促进机体术后恢复[6~7]。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DBP 和SBP均低于对照组,6 MWT 长于对照组(P<0.05),提示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可使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可提升患者机体运动能力。与张晓琴[8]的研究报道中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集束化护理后,患者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的结果基本相符。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预防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集束化护理通过积极宣教和指导,可使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预防行为得以增强,改善患者的疾病预后情况。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的实施可有效促进冠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二级预防行为的增强,同时可减少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促使患者机体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