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干中雄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2020-09-30张朋举
张朋举
(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河南郑州 450016)
西藏干中雄矿区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位于怒江与澜沧江深大断裂间,隶属于昌都县若巴乡管辖。区域矿产资源种类丰富,矿种主要为铅、锌、锑、银,次为铅锌、锡。附近矿床有大型矿1个,中小型4个,矿化点较多。区域成矿条件优越,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了干中雄矿床地质成矿特点,探讨矿产成矿模式。
1 矿区地质特征
干中雄铅锌矿位于羌塘地块东部昌都地区的昌都盆地,三江成矿带北部,在卡玛多-刚沱断裂带与桑多-吉塘断裂带之间,羌塘-唐古拉-保山板片之内,为澜沧江板边带北西延伸部分。区内断裂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动力变质规模宏大,成矿条件优越。
区域地层出露主要为中生代地层。区域岩浆活动较强烈,岩浆活动从元古代至古近纪均有不同程度地质记录,晚古生代、三叠纪岩浆活动记录最为广泛,出露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昌都盆地的构造活动在喜山期,在中生界到新生界内,岩层的顺层剪切现象比较普遍,主要发生于36Ma~38Ma[1],表现为地层的劈理及岩石的糜棱岩化,构造破碎带是铅锌矿床的控矿构造见图1[2]。
2 矿床地质特征
干中雄铅锌矿区主要地层有甲丕拉组(T3j)与波里拉组(T3b)。地层基本为倾向70°~110°,倾角30°~60°,呈单斜构造。上三叠统甲丕拉组(T3j)为一套浅变质的由粗到细碎屑岩系。主要岩性为灰黄色中-厚层状变砾岩、变砂砾岩、变砂岩、变泥质砂岩、砂质绢云母板岩夹泥灰岩透镜体、绢云母板岩。反映出由粗到细的沉积韵律,与上覆三叠系上统波里拉组地层为断层接触。波里拉组(T3b)为一套滨-浅海相含丰富藻类化石的碳酸盐岩。岩性主要为灰岩、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该组与下伏甲丕拉组接触面上普遍见有铁帽型氧化铅锌矿,局部富集成为具有工业价值的矿体。
矿区位于桑多-吉塘断裂与卡玛多-冈沱断裂之间。在干中雄矿区西部发现两条北西西、北西向压扭性断裂。F1断裂呈弓型,沿北西西展布,倾向北东,倾角近于直立。断裂带宽8m~50m,断裂破碎带中见有角砾岩和碎裂岩,为矿区控矿构造。F2为较后期断裂,倾角也近于直立,它切割了F1断裂。矿区内地表未见岩浆岩,在矿区西侧约5千米处有中酸性侵入岩出露,主要有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呈带状分布。
3 矿体特征
矿体位于甲丕拉组(T3j)与波里拉组(T3b)地层中或断裂附近,呈似层状产出,含矿性较稳定,与地层产状一致,矿体产于断裂附近,矿体走向呈西—南向,倾向北倾,倾角比较陡,矿体长约900m,厚度约28m,品位Pb1.87%、Zn3.16%,铅锌最高品位分别为Pb10.35%、Zn5.65%[4]。
4 矿石特征
4.1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
干中雄铅锌矿床主要矿石类型有:铁帽型、土状氧化矿型、脉状-网脉状氧化矿型。
铁帽型矿石:是干中雄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分布在铅锌矿体中。矿石多呈铁红色,为块状、似肾状、针状等构造。似土状型:多呈黑绿色、土黄色等各种颜色。网脉状矿石:可见方解石、重晶石网脉状分布[5]。
地表上矿石氧化现象比较严重,原生硫化矿物已经被氧化,矿石氧化矿物比较常见,主要为褐铁矿、闪锌矿和铅锌矿等矿物,可见方解石、石膏等矿物,局部肉眼可见黄铁矿[6]。
4.2 矿石结构构造
蜂窝状构造:由褐铁矿、赤铁矿等组成。放射状构造:由铁矿、铅锌矿组成。粉颗粒状构造:由杂色氧化矿物构成。壳状构造:由褐铁矿、铅锌矿组成。肾状、脉状、网脉状构造:由褐铁矿、脉石英、方解石、重晶石等构成网脉[6]。
5 围岩蚀变
各个矿体的矿化带中均发育有:褐铁矿化、白云石化、重晶石化、大理岩化等,在断裂破碎带中发育有:黄铁矿化、硅化等[6]。
6 矿床成因及成矿时代
干中雄铅锌矿床赋存在波里拉组(T3b)碳酸盐岩中,受波里拉组碳酸盐岩建造控制十分明显,根据本矿床的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控矿构造等特征以及大地构造环境,认为干中雄铅锌矿与断裂控矿构造,昌都盆地流体活动有关,为碳酸盐岩层内的热液脉型铅锌矿床[7]。青藏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作用,导致含矿流体的大规模活动有关,推测干中雄铅锌矿床形成于35Ma~40Ma[7]。
7 成矿模式
干中雄铅锌矿床明显受构造和地层岩性的控制,在区域上受构造控制而在矿区范围受层位控制十分明显,其成矿机制为:在青藏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背景下,板块深部的相互挤压作用下,昌都盆地内的地层脱水,从而形成盆地卤水,卤水沿着深部的断裂系统长距离运移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从所流经的岩层中淋滤出富矿金属,形成含矿流体,含矿流体通过矿区的高角度逆冲断裂F1进入上三叠统波里拉组白云化灰岩的构造破碎带中或者波里拉组和下覆甲丕拉组的接触面后,由于温度的降低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沉淀出成矿金属,形成铅锌矿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