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
2020-09-29梁和
梁和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关注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虽然近年来初中德育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本文从初中的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探索提高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教育;实效性
一、当前初中德育的教育现状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虽然素质教育中中学生德育逐渐受到重视,但是依然有许多老师对德育的内涵和价值诉求的认知存在严重不足,依然沿袭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教育模式,以单向反复灌输德育的理论知识为主,使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很容易激发起青春期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反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长期采用简单粗暴的德育教育方式,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导致学生容易滋生出新的心理健康问题。
2.家校协调机制不完善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家校联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途径,但是大部分老师忽略了家长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的影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未能建立起家长和老师之间有效的沟通桥梁,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导致家长不知道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变化,老师对学生也难以拥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导致老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未能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現了教与学的背离,影响了初中德育的实效性。
3.外界信息文化的冲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逐渐被人们所依赖,但是良莠不齐的文化、信息很容易给思想意识仍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学生带来强大的冲击,导致学生无法明辨是非、沉迷网络,衍生出各种互联网时代特有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自由的网络信息背景下,初中德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中德育教育的难度,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提高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1.以生为本,明确德育目标
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明确规范的教育目标,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性格特征为学生设计可操作、适用性强的教育策略,确保初中德育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深度贴合,从而赢得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可,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为提高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强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同时也要注意教育方法,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有的学生活泼好动,难以管教,老师要从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角度制定个性化指导策略,确保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优化环境,强化德育氛围
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环境因素,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强化学校的德育氛围,使学生在环境中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思想、行为的积极改变。老师可以在校内的宣传栏、走廊、操场等场所布置德育相关的知识内容,可以是名人名言、典型事迹、德育故事,也可以是经典的《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使学生不论身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德育知识,使学生在浓厚的德育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德育的熏陶,实现了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大大提高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和谐关系,提升德育效果
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优化教学方法,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间良好的双向互动也是提高的与效果,增强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老师在德育过程中秉承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行为榜样,同时要轻说教重引导,用鼓励代替批评,用关心、爱心、耐心来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进而在从排斥与老师沟通转变为遇到问题时愿意与老师沟通,寻求老师的帮助,师生间从紧张的对立关系逐渐变成可以敞开心扉的朋友关系,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家校联合,增强德育实效
家庭环境作为学生主要生活场所,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前影响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愿意就在于教育环节的脱节,因此老师要制定良好的家校联合机制,增加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既能够拓宽德育教育渠道,使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德育教育合力,发挥出更好的德育功能,同时老师也能够在家校联合过程中对学生拥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同时借助微信、QQ等多种网络平台将更科学、先进的德育教育知识渗透给学生家长,使学生在家庭教育中也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德育引导,从而在积极、有效的家校联合中增强了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了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德育教育过程中,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性格特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德育指导策略,同时借助家校联合使学生不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能够得到积极、科学的德育指导,从而大大提高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促进了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温俊城.新时代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