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技巧探析

2020-09-29魏胜

青年时代 2020年21期
关键词:导入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魏胜

摘 要: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直接决定整节课程的教学节奏。课前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课堂导入过于单调、导入随意性较强、导入环节过于喧闹影响课程主体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剖析当前课堂导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略阐述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策略方法,希望可以进一步增强导入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导入新课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小学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教材、环境等因素,精心设计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呢?笔者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以达到课堂导入的效用。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重要性分析

小学阶段的知识难度并不是很高,而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调动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开篇,要达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先导效果。

首先,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对数学课程的认知还比较浅,因此他们很难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好比一匹数学课的“先头马”,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一种亲密感,在进行后续的课堂学习时会更加投入。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列举一些有意思的小故事,使用一些形象鲜明的道具,这样能够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使整节课的气氛更加活跃。

其次,课堂导入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小学生充满了好奇心,对于一件新买的玩具,他们会进行各方面的尝试,希望能掌握玩具所有的奥秘。对于数学课堂亦是如此,教师在课堂开篇抛出的第一个问题至关重要。小学生不希望这个问题是可以被一口解答的,而是希望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让他们可以开动脑筋思考,或是动手尝试,然后才能突破这一问题,获得更强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一个问题,思维的能动性也得到了有效调动。他们享受这样的过程,对于后续出现的问题,也会有更強的解答欲望。

最后,课堂导入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经历了课间10分钟的休息之后,在课堂刚开始时,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比较放松的状态。这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知识搭桥、情景营造、道具吸引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个灵活的问题情境。在这些铺垫的基础上,课堂导入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与数学思维之间建立联系,使学生摆脱单纯围绕问题学习的心态。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的应用性价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判断能力,让学生在今后遇到问题时,能做到有效思考、快速判断,将真实的问题抽象成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顺利答题,真正感受到数学思维的广泛应用价值。

二、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导入环节需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程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然而,当前数学课堂的导入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课堂导入过于单调

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旧知识导入,可以通过看图的方式导入,还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悬念导入、生活化问题导入等多种方式。但很多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只利用一种方式,就是从旧知识导入到新知识,而且导入的语言也比较平淡,这使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对课程学习失去了兴趣。虽然教师在后续的讲解中准备了诸多有趣的道具,课件也制作得非常精美,课程内容非常充实,但是因为在导入时学生的兴趣就不高,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导入的随意性较强

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也能够做到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但很多教师采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带有一定的随意性,造成课堂导入与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以“垂直”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非常善于运用教室内的道具,如窗户的边角、桌子的直角等进行导入,然后就开始向学生讲授垂直这一知识点。学生虽然在头脑中对垂直产生了一定的直观认知,但对于为什么要垂直、垂直究竟有哪些作用等尚不清晰,因此对于垂直这一概念并没有产生很强的求知欲,也不懂得垂直的应用价值,导致对这一知识点的认知非常浅显,问题解决意识也没有得到有效培养。

(三)导入环节过于喧闹

很多教师本着“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一原则,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视,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影音视频、道具、精彩故事等多种元素,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但这种片面求新求异的导入方式,在课堂的开篇过度消耗了学生的注意力,显得后续知识的讲解十分平淡,加之新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很多小学生在课堂后期提不起精神学习。这种过于喧闹的课堂导入方式产生了喧宾夺主的不良效果,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应遵循的原则及技巧

课堂导入环节作为课堂的开篇,一般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设计上要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针对性、简洁性、直观性等。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有效设计和运用课堂导入的方式,切勿千篇一律,更不能过于求新求异,要做到高效设计、有的放矢。

(一)兼顾学生年龄特征,有效设计导入方式

课堂导入不仅要考虑课程本身的特征,更要兼顾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以低龄段学生为例,他们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比较差,而且活泼好动,因此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一些动作性活动;而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影音素材等完成导入。高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强,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舒缓学生的情绪,使他们静下心来听课。以小学一年级“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一课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木棒自己动手摆一摆。教师可以先从10以内的加法开始进行摆小棒训练,然后让学生试着摆一摆10以上的加法,逐步提升难度,训练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细心、认真地计数,通过动手自主探究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仅仅让学生简单地动手,更要鼓励学生自主去发现算理、探索规律,强化小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二)明确导入目的,细化导入环节

教师要明确课堂导入的目的,围绕目的对课堂导入进行有效的增、减、添、调,使课堂导入既能有效促成教学,同时又简洁明了。以观察物体这节课为例,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直接拿出物品让学生观察和触摸,这样可以很好地建立学生的直观认知。但是这种导入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小学生因为不明确观察的目的与方法,不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观察,需要教师不断通过问题来引导。而频繁的提问和讲解,又会使学生观察的注意力变得分散。在这节课导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盲人摸象的故事,或是借助多媒体把这个故事引入课堂,同时提出问题:“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腿部,他们会觉得大象像什么呢?”“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你认为他觉得大象像什么呢?”让学生发散思维回答。随着故事的推进,学生渐渐明白,观察一个物体要从大小、形状等多个角度观察。这时教师再拿出实际物体让学生观察,不需要问题引导,学生就会主动观察并发现许多问题,这樣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课程的推进也会更加顺利。

(三)吸纳借鉴,参考优秀教师的课堂导入经验

随着教学经验的增长,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不断反思和总结,这样才能得到进步。除了反思之外,还要借鉴优秀教师的成功案例,吸取他人的教学智慧,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互联网时代,很多优秀教师都会把自己讲课的视频上传网络,教师要有选择地观看和借鉴,对于优秀的公开课、观摩课、培训课程等,教师要静下心来学习和观摩。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多交流、多探讨,吸收其他教师的奇思妙想,反思自己的课堂导入方式。

四、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提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究、积极地发现的素材或情景,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权和选择权,使学生能在新课一开始就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敲出教育的强音。

参考文献:

[1]王佳惠.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情境的创设[J].新课程(上),2019(3):28.

[2]杨贞标.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8(1):62.

[3]韩敬丽.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的策略[J].都市家教,2017(4):90.

[4]刘燕.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8(14):96.

猜你喜欢

导入技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