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020-09-29潘学琴

文理导航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生活化教育

潘学琴

【摘  要】“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事实上就是幼儿生活的世界,这些真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往往能够引发幼儿的共鸣,也能拓展幼儿对于生活的有益经验。以生活教育为先行者,结合我园“百草园”资源,挖掘了以“羊宝宝出生啦”为主题的生活课程,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中學习与主题活动相关的课程,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从而真正体现“让幼儿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

【关键词】主题活动;生活化;教育

一、开发生活化的主题内容,拓展幼儿经验

幼儿时期的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生命认知等方面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为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提供了基本前提和基础,幼儿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科学人文、社会艺术等方面的种种价值和利益都脱离不了生活。蒙台梭利曾说:“幼儿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而能够让主题回归幼儿的生活,可以使得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更广泛地认识到生活的丰富,深刻地体验到生活的精彩;从另一方面来说,主题回归幼儿的生活,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生命的热爱,发现生命科学的意义,教师也可以从生活中直接切入生命教育的内涵。

“羊宝宝出生啦”缘起于孩子们的一次散步活动——餐后散步,孩子们发现百草园的羊妈妈的肚子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之后的散步活动中,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询问等方式,知道了羊妈妈肚子变大的原因是因为肚子里有了小宝宝,之后孩子们一直会围绕羊妈妈和羊宝宝展开讨论。孩子们的讨论引发了我的关注:追随着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教师可以给予幼儿怎样的支持和帮助呢?羊妈妈肚子的变化会引发孩子们有哪些学习与发展呢?基于幼儿的兴趣以及羊宝宝即将出生所蕴涵的丰富生活教育契机,主题课程“羊宝宝出生啦”便应运而生。

二、运用生活化的实施手段,实现生活化主题目标

在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主题以后,教师要对主题活动进行一个拟达成效果的分析,以此让幼儿形成一系列的连续性体验,同时也考察教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的分析以及经验筛选,提取有价值于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幼儿具有成功和自信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根据主题线索,预设所能开展的课程和活动,在这些开展的课程和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一同参与其中,这样的参与其中,可以让教师也有更进一步的体验,是否可以达成预设的效果?幼儿经验是否能够得到提升?这些问题能够让教师在做一做、想一想的过程中得到更进一步的思考。

譬如:在“羊宝宝出生啦”主题课程开展初期,我们通过文字、调查表、图画等各种方式和途径了解、收集了幼儿获取的已有信息,从反馈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孩子的现有经验。他们觉得可以通过每天轮流当值日生的办法去照顾羊妈妈和羊宝宝,让大家具有责任感、使命感和规则意识。那么,怎样来提升他们的已有经验呢?我们带孩子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我给羊宝宝取名字”、“猜一猜,羊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为羊宝宝制作小档案”、“羊宝宝最喜欢吃什么”“羊宝宝每天吃多少呢”、“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和小羊做朋友”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展开,其实都需要幼儿围绕“羊”这一主体物,孩子们通过亲自参与这一系列体验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懂得了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而在另一方面,等待羊宝宝出生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焦虑、紧张、期待,甚至兴奋,在我们的生活中,结合幼儿有妈妈生二胎的生活化经验,一系列期待生命、重视生命、认识生命、爱惜生命的经验让幼儿有了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孩子们也有了自己的小小的思想。

在这一系列的生活化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所体验到的既是我们课程审议中需达成的目标,也是我们主题活动所需的目标,更是幼儿的需求所在。教师需要根据幼儿所参与的这些活动中,提炼有价值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目标即是幼儿的关键经验,同时,这一生活化的实施手段,能够让教师与幼儿站在同一起跑线,一起在活动中游戏,在活动中收获经验、拓展思路,这里收获的经验,指的既是幼儿收获的经验,也是教师收获的经验,明确了幼儿所感兴趣的点,教师可以再次预设幼儿所需达成的目标,这样,活动越多,线索越多,幼儿获取的经验也就越丰富。

三、实施生活化教育途径,引导幼儿珍视生命教育的独特价值

孩子们的好奇心,促使我们要给孩子探求生命奥秘的机会,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了解生命,尊重生命,从而能珍惜生命、保护生命。随着主题开展的不断深入,教师采用活动与价值相统一的办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能力,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珍视生命教育的独特价值。

(一)认识生命,尊重与爱惜生命

“老师,小羊宝宝是怎么来的?”孩子们对人、对自然界生命充满了好奇,他们迫切的想知道小羊从哪里来?通过“羊宝宝出生啦”这一主题活动,孩子们亲自等待和见证了小羊出生的过程,了解动物生命的来之不易,我们要懂得生命的珍贵,从而爱惜生命,尊重他人和自然界的生命。同时,我们还衍生出了“我从哪里来?”“树叶怎么会落下来?”等一切关乎生命的有效生命特征。这个看似深奥的生命教育话题,在主题活动开展期间,幼儿亲身体验、直接感知,相信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收获。

(二)懂得感恩,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在羊妈妈怀宝宝的这一段时间里,孩子发现羊妈妈的肚子一天天变大,同时,羊妈妈开始变得不愿意与人接触,喜欢一个人呆在角落里躺着。孩子们一边讨论一边寻找原因:原来,随着羊宝宝们在肚子里一天天长大,羊妈妈的体重也随之增加,因而总是喜欢呆在角落里,孩子们猜测可能是羊妈妈的体重增加了,不喜欢运动了,也有的孩子猜测:因为羊妈妈肚子里有宝宝,不能多运动。当孩子们开始为羊妈妈和羊宝宝着想时,我发现孩子们真的是长大了不少,他们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体谅别人,那么内心也一定住着感恩的心。

(三)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师,我那么喜欢小羊宝宝,为什么它看到我就跑呀?”在与小羊宝宝的相处过程中,孩子们刚开始显得非常沮丧,只要孩子们一靠近小羊宝宝,小羊宝宝们就跑的飞快,而羊妈妈则会用尽力气保护它们。而参与照料小羊宝宝的门卫爷爷,则非常受到它们的喜爱。后来,应孩子们的要求,他们与门卫爷爷一起参与照顾小羊,为它们割草、喂食,一个星期之后,小羊不再惧怕孩子们。动物与人类、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心心相惜的一面,懂得如何更好地与动物、植物相处才是孩子们从中学习到的重要本领,一切必须顺应自然规律,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

“羊宝宝出生啦”主题课程源于幼儿在生活中的偶然发现,教师抓住了隐含的教育契机,让主题课程中隐含一切生活教育,并珍视游戏和生活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独特价值,推进主题课程的有效进程。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生活化,让幼儿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幼儿的已有经验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的提升,回归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化的主题活动,让孩子在自己的世界中亲历与实践,促进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在发展中学习。

【参考文献】

[1]朱银珍.源于幼儿生活的主题课程[J].早期教育,2018.2

[2]周德蕃,王铁军等.走近陶行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苏州市吴江区横扇幼儿园,江苏 苏州 215000)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生活化教育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