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凸显高效
2020-09-29朱锦飞
朱锦飞
【摘 要】小学时期的教育不仅具有基础性,而且具有启蒙性。针对小学语文,“读”与“写”是教学的两个侧重点。但是由于早期教学的单一性以及偏向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发展常常是不均衡的。因此,为了改善这一教学趋势,教师需要促进读写结合,这样才能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
阅读,培养的是学生对信息的检索、提炼的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而写作,是检测学生输出能力的核心方式,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考察。在小学语文中,阅读与写作同等重要,互为表里。因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相关策略,旨在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读写情境
在早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由于信息技术不够发达,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形式较为单调,教学内容相对枯燥,“读”“写”长期处于割裂状态。但是语文素质的提升,不能只发展阅读、或只注重写作,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有质的突破。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促进读写结合呢?我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实现读写融合的秘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读写情境,助学生下笔如神、文思泉涌。
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文章中有这样一句描写引人注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很多小学生并不能切实理解这句的精妙以及其中蕴藏的情感,如果教师用直白的方式教学,不仅无法实现教学目的,而且也会破坏文章中的意境美。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这句话中的画面进行随堂展示——夕阳西下,点点落晖洒在苍茫的草原上,好像将草原踱上了一层金边。此时,教师可以配上悠扬、辽阔的音乐,如呼斯楞的《鸿雁》或腾格尔《天堂》,给学生营造一个“蒙汉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让学生围绕文本进行阅读,放飞自身的想象。然后,组织随堂练习,让学生试着站在汉族兄弟和蒙古同胞的立场,同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写一写草原送别时二者的心理活动以及感想。正因为情境的铺垫,能够有效促进读写结合。既帮助学生深入感受文本中描绘的蒙汉情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读写结合,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呈现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灵感,给学生营造一个写作的氛围,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效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借助微课形式,攻克读写难点
语文教材中并非所有内容都易于理解,尤其是一些抽象、晦涩的知识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如,语文教学不只涉及生字词,还涉及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语言赏析等内容,这部分较为抽象,小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如果直接教学,学生并不容易掌握。因此,为了突破难点,教师需要强化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即运用微课改善教学,将其与枯燥的写作知识点相结合,赋予教学过程生动性,从而促进读写融合。
例如,在教学《丁香结》一课时,作者的写作手法以及语言风格需要引起教师注意。在这篇文章中,丁香是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意象。它清幽的香气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将作者引入古人的诗词,又从点点微雨中谈到人生的不顺与愁怨,从而帮助作者领悟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结”(挫折),但是正因“结”的存在,生命才不会平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遵循着作者的创作思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知丁香花,了解它的特征,诵读和丁香相关的诗词,体会“丁香结”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层层深入品读文本深意。在扩展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开展写作练习,让学生选择某一种花或植物,写一写它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启示。在学生写作前,教师利用微课视频输出写作技巧,让学生懂得多个角度描绘事物。比如,写一种花,不仅需要写出花的颜色、特征、气味、形状,还需要写出花所具备的人的特质。而且,写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感官,还可以妙用古人诗词、俗语润色笔墨,让学生写出更加有文采的作文。
微课是一种创新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针对语文教学,为了实现读写融合,教师需要借助微课突破读写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指导读写过程,提升学生想象
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早期语文教学中,教师很少关注这一层面,常常用填鸭的形式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同样有自己的情感、思想,并不能完全成为教师思想的接收器。小学生虽然想象力丰富,但是如果教师不加保护,也很容易丧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学生想象,体验文本中描写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直观与灵感中体会读写结合的美妙。
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教师首先需要打通学生思维上的障碍——即,文本背景的理解。为此,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直观呈现新中国真实境况: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华大地千疮百孔,国家贫穷落后,处处可见衣衫褴褛的人们。此时,学生对课文所处年代背景有了深入感受,借助人民生活的现状品读出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然后,将开国大典的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盛况。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描写,让学生由点及面,发挥想象:那庄严的声音与宣告,借助一个个无线电的传播,你觉得能到哪里?此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试着写下你所想象的内容。由于前面的情感铺垫,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在进行写作练习时“如有神助”,从而很好实现读写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是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把握文本细节,鼓励学生由点及面,让学生想象字里行间缺失的细节,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借助课堂活动,实现读写融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读写融合,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堂活动达成目的。小学生是一群爱玩、爱笑的精灵,他们不喜欢沉闷的课堂氛围,向往轻松、自在的教学环境。而学习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对学生是一个意志考验。因此,教师可以融入一些课堂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转移学生的焦点,还能促进读写融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我来编童话”时,由于这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童话,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首先和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读过、听过的童话故事。由于小学生幼儿园时期就接触了童话,因此这个环节唤醒了学生的很多美妙的回忆。在教师的刻意引导下,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倾诉,还能进一步感受童话这一题材的魅力。此时,教师邀请几个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独家的阅读经验。在分享过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同学们,想必你们肯定读到过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但是光读别人写的多没意思,咱们自己也写一个,不是更有意义?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展开创作。比如,有的学生根据书签,创作了一个“书签姑娘”形象,描绘了她如何跟着月亮的脚步寻找银河;还有的学生围绕桌子、椅子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对话故事,表现团结的重要性等。接下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故事,甚至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在这个过程中,活动赋予了课堂更多活力,同时也为读写结合留下余地。
小学生性格活泼、生动,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堂活动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如果教师可以借助活动促进读写结合,将能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读写结合对提升学生素养、扩展语文课堂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高效、优质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雷青林.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41-43
[2]李文辉.浅析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學的高效性[J].课外语文,2019(36):50+52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江苏 南通 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