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理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2020-09-29廖燕萍

文理导航 2020年33期
关键词:理性思维说明文小学

廖燕萍

【摘 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说明文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开展说明文阅读教学时,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理性思维培养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如何在说明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说明文;阅读教学;理性思维

说明文是阅读教学的关键形式之一,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思维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本素质。说明文这种体裁具有很强的说理性,逻辑上也比较清晰。它可以有效正确的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客观性。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

一、小学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理性思维培养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对理性思维的认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于理性思维概念的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他们只能从表面感知理性思维,却缺乏深度的探究。在开展说明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对理性思维的认识对于教学的成果有直接的影响。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通过说明文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可行性的认识程度也存在偏差的情况。

(二)缺少培养理性思维的策略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比较陈旧,使用的教学方法也具有单一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教材中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孤立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对于说明文教学还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带领学生去探究说明文背后的知识,这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二、小学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理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关注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

归纳能力是通过现象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演绎能力是指对个别现象应用一般规律的能力。将这两种能力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开阔,增强其创造力。首先,教师应允许学生通过探索规律来提高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应该经历从局部到全部的过程,以便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对现象中隐藏的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比如,在学习《赵州桥》这篇文章的时候,文章的第二段主要对此桥的长、宽、设计等进行了描述,学生可以归纳这些语句来理解石拱桥坚固的特点。其次,教师应逐步促进学生演绎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时,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演绎能力。尽管演绎和归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演绎能力。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归纳演绎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归纳演绎能力。比如,在学习《新型玻璃》这篇课文的时候,前五个自然段对不同玻璃的特点以及用途进行了介绍,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可以通过归纳的方法将其中包含的规律总结出来,然后通过演绎的方式按照课文的内容进行仿写。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演绎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利用事物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能力

比较能力是指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分类能力是指根据事物的实际特征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分类为不同的类型。在理性思维中,比较和分类是两种非常普遍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对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首先,通过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比较。当遇到具有某种关系的事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和分析事物,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确定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则,并了解事物的本质。其次,通过比较分析,学生可以总结事物的共同点,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发现其中包含的一般规律。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非常重要。教师让学生根据说明文课文的特点理解事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比如,在学习《我是什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观察,并且将其中包含的规律找出来。学生可以发现水的共性,并且对水的作用进行分类,这对培养学生的归类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三)利用恰当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能力指的是将事物划分成不同的部分进行细致研究的能力。综合能力是指感知事物整体的能力。在小学教学课本中,分析和综合都非常普遍。通过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事物的规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部分来了解整体。理解事物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从部分逐渐去认知整体,这样才能够对事物的本质有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具有多面性的事物,很难通过几个词语去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理解事物的一部分,然后逐渐了解整个事物,从而对事物的本质有更全面的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部分作为起点,并最终全面了解事物。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综合整体,从整体去理解部分。在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既可以从部分到整体,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比如,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内容的时候,文章是采用由面到点的方式进行说明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从局部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逐渐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重视质疑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能力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引导学生在看待事物时使用批判的眼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小学的说明文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事物的本质,勇敢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且应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分析规律。学生也可以使用画图或者检测的方式来证明规律的正确性,或者将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不必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内容,还可以应用更多的课外材料引导学生去探究和辨别。首先,引导学生多问为什么。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很少去进行主动的思考。他们对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往往会不加思考的接受,很少去探究原因,也不去思考知识的正确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盲目相信权威,敢于对已知提出质疑,敢于探求事物的本质。其次,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事物往往是帶有多面性的,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在说明文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从多个角度入手,获得有用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找出不同之处,最终发现事物存在的规律并且找出答案。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图解的方式进行逆向思维,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答案找出来,使学生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抽象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说明文教学中,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思路,着重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利用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能力,利用恰当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重视学生的质疑和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芳.思维导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才智,2019(21):9

[2]叶胜阳.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16):131

[3]吴照东.对小学阅读教学学生思维训练策略的探究[J].学周刊,2019(14):121

[4]林其雨.PIRLS对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启示[J].语文建设,2019(06):76-80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福建 三明 353300)

猜你喜欢

理性思维说明文小学
说明文阅读专练
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做法和反思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产物验证探究实验
认知抑制与理性思维新论
说明文阅读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