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纷纷+V”结构研究
2020-09-29闫郁文
闫郁文
摘 要:通过语料探讨分析“纷纷+V”结构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补充修正前人研究结论,对留学生造句偏误进行探讨。在句法结构上,“纷纷”后接双音节光杆动词的用法并不罕见,动词后接趋向补语用法应区分单、双音节两种情况。在语义特征上,副词“纷纷”具有突出的“无秩序”义,“纷纷+V”结构主语全部有[+多数]义,大多表现为[+人类]或与其相关;谓语动词全部有[+动作性]义,不局限于“有界”动作,并且可以不具有[+变化]义;从主谓语义关系看,主语应具有“非受事性”特征。
关键词:“纷纷”;对外汉语教学;句法结构;语义特征;偏误
一、引言
李泉教授在给中国人民大学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授课时,常常援引他在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发现的留学生造句实例,其中有一类偏误句,李泉教授曾多次提及,引起笔者极大的研究兴趣。留学生在学习词语“纷纷”时造出了这样的句子:“*同学们纷纷睡觉”“*饺子纷纷下到锅里”。显然,这两句话不符合中国人的语感,我们一听就觉得不对劲,但解释起来却非常棘手。为什么这两句话不能说?“纷纷”究竟应与怎样的主语和谓语搭配?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纷纷”的解释是:“① [形](言论、往下落的东西等)多而杂乱:议论~|
落叶~。②[副](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大家~提出问题。”[1](P384)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中,“纷纷”的义项则包括:①杂乱、混乱的样子;②众多的样子;③忙乱[2](P369)。这些义项均为形容词。本文只研究“纷纷+V”结构,即“纷纷”作副词时的含义,形容词义项则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笔者在中国知网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位论文库共检索到4篇期刊论文、5篇学位论文涉及本文研究对象①,相关文献主要观点如下:
从基本用法看,赵晶[3]、曾琼[4]均认为,“纷纷”没有否定形式,倾向于出现在肯定句中。从语义指向看,赵晶认为,“纷纷”指向后面的谓词性成分[3];曾琼[4]、关蕾[5]则认为,其语义指向前面动作的发出者,即作为主语的施事成分。关于“纷纷”的句法组合情况,宋春阳、陆汝占认为,“纷纷”作状语常与复杂谓语搭配,动词后有结果或趋向补语;“纷纷+V+了1+O”句式大量出现,但却有排斥“了2”的倾向[6]。
关于“纷纷”在句中的共现成分特点,董为光指出,“纷纷”作为重叠词的“情境性”使其在“非情景性”语言环境里的使用可能遇到限制[7]。针对“纷纷”后谓语的语义特征,宋春阳、陆汝占认为,动词结构多有开始或结束义,语义上主要描写“有界”动作的状态[6];郑丽雅[8]、董正存[9]则指出,“纷纷”后的谓词性成分也可具有无界的特征,而且一般具有变化义。针对“纷纷”前行为主体的特征,董正存认为,“纷纷”所约束的名词性指称集合须≥3,一般位于“纷纷”左侧,其所关涉的个体不一定要求是其所约束的名词性指称集合内的每一个或全部个体成员 [9]。
此外,刘艳[10]、白婧[11]考察了“纷纷”的历时发展情况,“纷纷”的副词用法最早见于东汉,唐宋时期用例不断增多,到明代得到突破性发展,成为常用义项。
尽管学界对“纷纷+V”结构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本文开头提出的两个偏误句,却无法借助已有成果得到合理解释。通过对语料的考察,笔者认为,宋春阳、陆汝占所描述的分布情况,以及“‘纷纷后动作具有‘有界的语义特征”、“纷纷”与单音节词语组合时后面一般要有助词“了”、“纷纷”后谓语动词一般具有[+变化]的语义特征等说法,值得商榷。因此,我们有必要扩充语料规模,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分布频次,并进一步探讨“纷纷”共现成分的语义特征。同时,已有研究没有通过实际语料对“纷纷”本身的语义内涵展开描述,并且未对“纷纷”指向的主语与它修饰的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作出清晰的考察说明,这些也是我们所要关注的重点。本文将通过语料库分类统计与典型例句语义分析的方法,对“纷纷+V”结构进行探讨,以期对上述问题作出比较全面合理的解答。
二、“纷纷+V”结构的句法分布
本文运用北京语言大学BCC现代汉语语料库,在“多领域”子库检索“纷纷+V”,共得到48531条。笔者采用“随机显示”排序,经过人工判断,共筛选出1500条语料,作为研究对象。
在句法结构划分上,本文对“纷纷+V”后紧接着的成分进行计算。如“不少商家纷纷打出了‘杜甫这一金字招牌开设加油站、茶楼”,我们按照“纷纷+
V+趋向补语”统计,而不是“纷纷+V+了”。再如“他们纷纷挥动着手臂”,我们按照“纷纷+V+着”统计,而不是“纷纷+V+O”。其中,在统计“纷纷+V+趋向补语”时,排除复合词中的动补式。经过对语料逐条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果:
(一)“纷纷+光杆动词”
“纷纷”后接光杆动词的用法共有253条,占比为16.86%,而且全部为双音节光杆动词。这与宋春阳、陆汝占所阐述的“纷纷”后大多数为复杂形式、鲜有光杆动词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例如:
(1)根据地党的组织迅速发展,红色政权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福建日报》,1992-04-09)
(2)各種和平方案和建议纷纷出台。(《人民日报》,1999-04-19)
(3)进入九十年代,电台纷纷改革,一个电台衍生出一批子台。(《人民日报》,2001-03-02)
(4)由于诺贝尔基金会理财有方,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纷纷效仿。(《文汇报》,2003-12-19)
(二)“纷纷+V+趋向补语”
“纷纷+V”后接趋向补语的用法共有244条,占比为16.21%,和“纷纷+光杆动词”的分布频率相当。其中,“单音节+趋向补语”共230条,占全部“V+趋向补语”的94.26%;“双音节+趋向补语”的用法只有14条,占5.74%。可见,这一结构中动词后接趋向补语的用法有必要区分单、双音节动词两种情况,而不能一概而论。
(22)*因此,中国纷纷出现了50多所女子中学,并且有某些中学进行男女分班实验的现象。(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例(22)中的主语“中国”不符合[+多数]的语义特征,不应使用“纷纷”一词。此句意在表示先后出现,可以改为“中国陆续出现了50多所女子中学”。
(23)*时间到了,老师纷纷地叫學生做每个题目。(HSK动态作文语料库)
例(23)中的主语“老师”不符合[+多数]的语义特征,不应使用“纷纷”一词。此句意在表示“叫学生做题目”的方式,可以改为“老师逐个地叫学生做每个题目”。
(24)*大厅里的灯纷纷打开了。(自拟)
从主谓语的语义关系来看,例(24)中的“灯”是受事主语,违背了主语“非受事性”原则,把“打开”改为“亮起来”即可。
(25)*随着国旗缓缓升起,大家纷纷唱国歌。(自拟)
例(25)中的“唱国歌”缺乏突出的[+动作性],可以改为“唱起国歌”“唱起了国歌”“唱起国歌来”。通过添加趋向补语,使此句谓语具有开始义,即补充了[+动作性]。
(26)*失火了,人们纷纷跑。(自拟)
例(26)中的谓语动词“跑”是一个持续的、不具有完整义的动作,可以改为“跑下楼”“跑了出去”等,使其拥有内在终止点,即补充了[+完整性]。
本文通过语料分析,探讨了“纷纷+V”结构句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补充修正了前人的有关结论。从句法结构来看,“纷纷”后接双音节光杆动词并不罕见,占比为16.86%,与“动词+趋向补语”数量相当;单、双音节动词后接趋向补语的用法分布比大约为16:1,因此应当对这两种情况加以区分。从语义特征来看,“纷纷”作副词时具有突出的“无秩序”义;全部主语具有[+多数]的语义特征,且绝大多数表现为[+人类]或与其相关;“纷纷”后谓语动词全部具有[+动作性]的语义特征,同时除了“动词+着”形式外,还具有[+完整性]义;“纷纷”后谓语动词不局限于“有界”动作,并且可以不含[+变化]义;从主谓语义关系来看,主语应具有“非受事性”的特征。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2]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修订.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3]赵晶.现代汉语重叠式副词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曾琼.常用AA重叠式副词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关蕾.现代汉语方式副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6]宋春阳,陆汝占.说“纷纷”[J].语言研究,2003,(2).
[7]董为光.汉语重叠式概说[J].语言研究,2011,(2).
[8]郑丽雅.副词“一一”和“纷纷”的偏误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9]董正存.现代汉语量化方式副词的语义特征、句法表现及教学建议——以“逐一”“纷纷”为例[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
[10]刘艳.现代汉语AA式副词的历时考察与形成动因分析[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11]白婧.“纷纷扬扬”的历时演变情况[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10) .
[12]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5).
Study on “Fenfen(纷纷)+V” Structure Based o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Yan Yuwe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Abstract: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syntactic expressions and semantic features of “fenfen(纷纷)+V” structure through corpus could supplement and correct the previous research conclusions, in addition to giving clear analyses of errors sentences made by foreign students. In terms of syntactic structure, it is not uncommon to use “fenfen(纷纷)” followed by two-syllable bare-verbs. It should be distinguished between monosyllabic and disyllabic as for the usage of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fter verbs. In terms of semantic feature, the adverb “fenfen(纷纷)” have a prominent meaning of “disorder”. The subjects of “fenfen(纷纷)+V” structure all contain the meaning of [+numerous], most of which are [+ human] or related. The predicate verbs of “fenfen(纷纷)+V” structure are totally [+action-oriented] and not limited to “bounded” action, and they can have no meaning of [+variational] as we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s and predicates, the subjects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patient”.
Key words:“fenfen(纷纷)”;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syntactic structure;semantic feature;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