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0-09-29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当代党员 2020年16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企业发展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今年以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坚持一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促创新、优服务,在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赋能经济发展。

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让企业“缓过来”。针对因疫情造成的企业贷款利息、场地租金、员工工资等成本支出压力,市经济信息委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以及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等系列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企业减负和清欠工作,切实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以制造业企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降本减负195.5亿元。充分发挥“渝企金服”平台融资服务功能,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积极打造全国一流用电、用气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实施“三零”、“三省”、“六减”服务,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

加强市场主体培育,让企业“多起来”。健全和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广泛集聚和共享服务资源,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管理咨询、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鼓励利用存量工业闲置厂房、科研楼宇、商务楼宇打造楼宇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微型企业孵化基地等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特色载体,提高创新创业资源融通效率与质量,打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着力推动停产半停产企业复产满产,按照兼并重组一批、租赁经营一批、转产经营一批、合资合作一批的方式,切实助推企业重回生产经营正轨。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育林”工程,培育一批在行业领域、细分市场的“小巨人”和“隐形冠军”企业,推动民营市场主体“个转企”、“微升小”、“小升规”梯度发展,加速中小微企业从“小而多”向“精而强”转变。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让企业“强起来”。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抓好“技术、产业、应用、人才”等创新要素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发展质量。重点围绕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突出分类指导、分业施策,加快其转型升级。以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抓手,建立一批企业牵头的新型高端研发平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支持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及区县新区建设一批孵化器、加速器等支撑平台,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生长地。引导全市制造业重点企业积极开展智能化改造,全年推动实施125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建100个数字化车间和10个智能工厂。推动300家工业企业深度“上云”、3000家中小微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中小企业领航人才培训计划,打造“渝企云课堂”线上培训平台,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强化保链补链力度,让企业“稳下来”。制定海外供应链保供实施方案,建立海外供应链断供风险、抢库存和全球调配保供、国产和低风险地区替代、进出口跨境物流运输需求四张清单,及时更新掌握通报疫情、库存、供应链、替代产品、货物运输等相关信息,强化问题协调办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机制,进一步完善市区县联动招商引资机制,强化与各区县、工业园区的对接协调,整合招商力量,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项目接洽机制,重点瞄准大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加强对其发展战略、产业布局、投资趋向的跟踪研究,找准深化合作的结合点。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发挥在资本、品牌和产供销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开放共享资源,推动大中小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资金融通等方面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协同、资源共享、供应链互通的产业创新生态。积极落实省市合作机制,强化产业战略协同和产业規划对接,推动产业要素信息对称化、动态化,促进产业在纵向产业链上优势互补、链接发展,在横向产业链上推动双城产业联动、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