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

2020-09-28梅红杨学奎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36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玉米

梅红 杨学奎

摘 要:玉米是粮食种类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农作物,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基础农作物的需求量较大,随之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是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而玉米的高产种植栽培技术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所在,据此,结合玉米种植业的实际情况,本文简要阐述了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并提出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的实践要点。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玉米种植业

前言:玉米在粮食种植量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尤为明显,我国又是农业大国,每年除了自给自足还要出口一部分。因此,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是促进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进而提升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提升粮食生产的发展效益。

一、玉米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玉米种植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落实好高产种植栽培技术主要有如下应用:

首先,我国现阶段,随着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现有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想要大面积的种植玉米来提高产量并不现实,因此应利用玉米种植栽培技术来提高玉米的单产,从而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以此达到提升玉米种植量的目的。且,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提高种植密度的科学技术已非常成熟,只需在原有面积的玉米植株上,适量的投入化肥,就可以实现量产,与此同时,还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其次,传统的玉米种植方式费时费力,由于玉米种植面积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在田间工作,时间成本人工成本极高。而现今的栽培技术可利用机械化的优势,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现了在更大面积和范围的玉米种植,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玉米生产工作的效率,并为推动玉米栽培机械化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方位实现了玉米栽培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农业种植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1]。

二、玉米栽培技术的生产实践要点

(一)做好科学播种工作

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匀称、发芽率高、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是确保玉米产值高产稳定的前提和基础。结合种植区域实际情况,选择龙单13、龙单8、合玉17等品种能够更好的发挥种子的增产潜力。

在选好合适的玉米种子同时,种子的处理技术也很重要。在播种前需进行一系列专业化处理工作,以確保种子具有良好的发育,需在播种前采取浸泡、晾晒、药剂等措施,从根本上增强种子的性能,提高种胚生命力,以达到降低病虫害对玉苗的伤害程度,进而达到玉米健康茁壮成长的目的。

播种前种子处理的具体方法是:选择晴朗的天气将玉米种子放在干燥的平面上,向阳晾晒,隔一段时间翻一次面,以防止温度过高晒伤种子,2-3天即可。将晒好的种子在水中浸泡,若冷水浸泡12-24小时,若温水,水温不要超过60度以上,浸泡6-12小时即可。通常情况下,浸泡好的种子需当天进行播种,以达到玉米种子满足种植的基本条件。

(二)提高施肥技术的应用

有效的施肥测量,是确保玉米健康成长的具体方法,也是达到玉米高产稳定的关键所在。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播种时应从温度、土壤的湿度、以及肥力等方面进行考量,从而保证种植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成长环境,通常情况下,播种时的温度,10摄氏度最佳。播种若与施肥同时进行时,施肥的深度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通常情况下,0.1米左右的深度即可,各区域的土壤环境不同,需结合当地土壤环境状态进行调整。

与此同时,应在种植细节做好把控,科学施肥,播种与施肥的同时,需满足土壤基础营养条件,尽量做到肥力充足,使壮苗尽早发育。在播种一个月后,需追加施肥,在追加施肥时需严格把控肥料用量,一般应控制在20%-30%左右,以保证不会烧到玉米根须的同时还使得玉米叶片上部得到充分的营养支撑。其后,在玉米生长出穗时期,此时的追肥对玉米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玉米的旺盛程度,此次施肥需在50%左右,通常情况下以有机肥为主,与生物肥相结合,活化土壤,保证土壤的充足养分,使玉米密度得到提升,以此达到玉米量产的目的。

(三)科学运用灌溉技术

玉米是很吃水的农作物,提升灌溉技术可使玉米个头壮实、甜糯美味,因此科学的灌溉方法是能确保玉米茁壮生长的重要手段。在科学灌溉是,相关人员需结合当地土壤特性、天气情况、温度、湿度等环境进行分析,选择最科学的灌溉技术,从而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和效率。玉米田地灌溉的主要方法有移动式喷灌、垄上浇灌等,灌溉时将硬塑料管和软塑料管结合一起用,不仅能够延长长度以保证玉米田地边缘不被忽略,还可一边灌溉一边后退,以保证覆盖整个玉米田地,来实现整个玉米田地全面充分灌溉,以此为玉米的成长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且具有节水的作用,并为玉米提高产量提供了保障[2]。

(四)有效防治病虫害

玉米田地面积大,且唯美甜糯,是极易受病虫害侵害的一种农作物,病虫害的侵蚀会伴随在玉米从幼苗到成熟整个生长过程。

幼苗期,这个阶段的玉米是生长根系的重要时期,而玉米处于发芽期,免疫力比较低下,这个时期若发生严重的病虫害会导致整个植株的死亡,所以幼苗期的害虫防治至关重要。首先做好培育壮苗的同时,清理田间的杂草,以防止病虫害发生的同时避免影响玉米的生长,若发现叶片发黄或有病变,应及时摘片处理。在这个阶段尤其注意地下害虫,可采用辛硫磷乳油进行灌株措施,以降低地下害虫对玉米的损伤。

穗期,这个阶段的玉米已发育起来,对外界的抵抗力比较高,但也要注意茎腐病、褐斑病等。茎腐病是寄生虫引发的一种疾病,且传播广泛。一旦发现需及时摘除病变叶片,减少传播。主要的应用药剂可采用辛硫磷、丁硫克百威等,以灌溉的方式施药。

结论:综上所述,提高玉米栽培技术,是玉米健康生长保质保量的重要办法。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做好播种前期工作,科学检测生长种植条件,严格把控施肥追肥用量,有效防治病虫害的侵害,是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实现粮食生产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举措。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需不断提升玉米栽培技术,更大程度地实现玉米高产技术化。

参考文献:

[1]毛廷珍.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优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1):73+75.

[2]张建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4):182-183.

[3]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种子发芽的量化模型[J].王立志,王连敏,张国民,刘功,石峰. 中国农业气象.2000(03)

[4]山区半紧凑型玉米生育、生理特性和高产技术研究[J].吴盛黎,赵致,张荣达,宋碧,江龙,张邦昆,兰静,徐琴,周启江,丘文元. 玉米科学.2002(S1)

[5]玉米栽培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郭银巧.河北农业大学 2005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为什么玉米长“胡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