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蚌埠禹会区万隆汽配厂古代墓葬和窑址发掘简报

2020-09-28刘腾飞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3期
关键词:窑址墓葬

刘腾飞

摘 要:2009年6—9月,蚌埠市文物管理局(蚌埠市博物馆)受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对禹会区万隆汽配开发有限公司厂区土地平整暴露出的8座汉代墓葬和1处宋代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此次发掘对研究蚌埠地区汉代历史文化和宋代窑址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九龙集;墓葬;窑址

蚌埠禹会区九龙集村万隆汽配厂区古墓群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长青乡九龙集村,北距淮河约4千米。该处原为当地村民耕地,后转为万隆汽配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厂房。万隆汽配厂区古墓群即是该厂在平整土地时被发现。2009年6月,受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蚌埠市文物管理局(蚌埠市博物馆)组织力量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现将此次发掘所获资料做一简要报告。

1 墓葬

本次抢救发掘共清理出古墓葬8座(编号2009BYJM1—M8)。古墓葬均为汉代砖室墓,除M8保存相对较好外,其余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损毁严重,仅残留少量墓底铺地砖若干块等。

1.1 墓葬形制

M1为土坑竖穴砖室墓,由墓道、墓室和耳室构成,平面略呈“凸”字形,通长6.2米,宽1.2~3.4米,残深0.4~0.5米,方向220度。墓道长2.1米,宽1.7米。铺地砖等遭破坏严重,仅南侧墓壁残留砖墙一段,残长1米,宽0.34米,残高0.12米,双砖平铺错缝砌筑。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米,南北宽3.2米。铺地砖和三面墓壁不见。耳室位于墓室南侧,平面呈长方形,长1.9米,宽1.1米,双砖平铺错缝砌筑墓壁,单砖平铺铺地。墓道、墓室和耳室发掘前遭场地平整施工破坏严重,残深0.45米。耳室中部发掘清理青铜碗1件(M1∶1)。

M4和M5均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发掘清理前遭施工取土破坏严重。M4平面呈“凸”字形,方向230度,由墓道和墓室构成。墓道长0.65米,宽0.61米,残高0.1~0.4米。墓室长5.2米,宽1.9~2.2米。墓壁采用“三顺一丁”方式砌筑,丁砖“人”字纹铺地。M5形制与M4相同。M4与M5两墓平行排列,相距2.1米,墓道由一橫向通道相连通,通道通长6.1米,宽0.9米,残高0.1~0.5米,“三顺一丁”方式砌筑。在墓葬中部回填扰土中采集到铜镜一枚、五铢铜钱三枚。铜镜(M4∶1)锈蚀严重,纹饰不辨,外径10.8厘米。铜钱均残损较严重,仅“五”字可辨。

M7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平面呈长方形,长5.9米,宽1.8~2.2米,残深0.5~0.75米,方向215度。墓壁采用“三顺一丁”法砌筑,墓底铺地砖一层,采用“人”字纹平铺。

M8开口于耕土层下,距地表约0.2米,方向235度。墓葬形制为竖穴土坑砖室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长6.2米,宽1.9~2.3米,残深0.6~0.9米。南面墓壁因崩塌而略内收。墓壁采用“三顺一丁”法砌筑,墓底铺地砖一层,采用“人”字纹平铺(图1)。

M2、M3和M6因受场地平整施工取土破坏严重,墓葬多仅剩有一端或墓壁一段,形制不辨。

1.2 随葬品

1.2.1 陶器

此次发掘共清理出土陶器17件,其中泥质陶罐16件,釉陶壶1件。

罐7件,均为泥质灰陶,直口矮领,圆唇略内勾,溜肩,肩以下斜收,斜弧腹,平底略内凹。下腹部和底部饰粗弦纹。M8∶6,口径22.5厘米,腹径38厘米,底径20厘米,高36厘米(图2)。

双系罐9件。均为泥质灰陶,侈口,卷沿,尖唇,高领,束颈,溜肩,肩部设两对称牛鼻耳,耳孔部腹壁内陷,鼓腹,圆底内凹。下腹部及底部拍印交错绳纹。M8∶9,口径14.2厘米,腹径26厘米,高27.5厘米(图3)。

釉陶壶1件。盘口,方唇,束直颈,溜肩,肩部两对称桥形耳,平底微内凹。外施黄釉不及底。肩部饰两组弦纹。M8∶13,口径8.5厘米,腹径16.6厘米,底径8.4厘米,高21厘米(图4)。

1.2.2 青铜器

青铜器共3件。青铜碗1件,铜镜2件。

青铜碗1件(M1∶1)。敞口,卷沿,圆唇,弧腹内收,矮圈足,平底。器壁较厚,壁外附着大面积蓝色铜锈。腹部装饰有两道弦纹。口径18.4厘米,底径10.6厘米,高8厘米(图5)。

铜镜2件。规矩镜(M8∶12),圆形,镜面微凸,光亮。镜背有半球形纽,柿蒂纹纽座,纽座外方框内有十二地支与乳丁间隔,双线大方格,博局纹与八枚乳丁纹将主纹分为四方八区,饰四灵、羽人、兽纹。铭文为“尚方作竟(镜)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外环栉纹。镜缘饰三角锯齿纹两周、双线波折纹一周。直径17.8厘米,厚4.5厘米(图6)。

1.2.3 石器

石器1件(M8∶15)。石质易粉化,近似圆球形,直径2厘米,重32克,素面光滑(图7)。

2 窑址

发掘清理出宋代窑址一处,编号Y01。

2.1 陶窑形制

陶窑上部已被破坏,现存开口在扰土层下,距地表0.1米。陶窑自南向北由窑室、窑门和操作坑构成。

窑室位于窑的南端,平面略呈圆形。窑室分为火膛、窑床和烟道三部分。窑室上部已不存。自窑门内壁至窑室后壁全长3.2米,窑室内最宽约2.9米。火膛平面略呈半圆形,长0.8米,最宽约2.1米,深0.9米。窑床平面略呈马蹄形(图8),表面平整,呈砖红色,其上附着大量黑色灰烬,距地表残高0.4~0.6米。窑室南壁有一周烟道,平面略呈月牙形,砌筑方式为沿窑室南壁每间隔15~20厘米立一砖,其上再平铺一层顺砖砌筑。烟道中部有一方形排烟孔,长30.5厘米,宽40厘米。

窑门与火膛和操作间相连,拱顶,立面呈梯形,进深0.4米,高0.8米。窑门外两侧用单转错缝平铺的砖墙加固,残宽0.3~0.6米,残高0.8米。

操作坑与窑门连接。平面呈长方形,长4米,宽2.1米。中部有一通风道与火膛相连,通风道既起到助燃的作用,同时也是出灰口。通风道平面呈长方形,直壁斜坡状,坡道向窑室内下斜,坡度20度。操作间填土含有大量灰烬。

2.2 出土器物

窑址出土瓷碗3件,均残,均在操作坑内发现,应为当时烧窑窑工生活用具。瓷碗制作较粗糙。灰白胎,敞口圆唇,弧腹壁,矮圈足。内外施白釉,外腹施釉不及底。Y01∶3,口径15厘米,底径6.3厘米,高6.3厘米。内腹壁中下部有两道装饰带纹,内底中部草书“正(?)”字。

3 结语

这8座墓小砖结构的长方形墓室、耳室等具有东汉早期的特征,出土的罐、壶、铜镜和五铢钱也都有东汉早期的典型特征①,故墓葬的年代应为东汉时期。窑址的形制为江淮地区典型的馒头窑,出土的白釉瓷碗为宋代器物,推测应为宋代砖窑址。抢救发掘清理出的墓葬和窑址,形制优美,造型独特,在蚌埠地区少有发现,具有很高历史、科学及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窑址墓葬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寻梦“海丝”:多元参与助推漳州市古窑址保护策略探析
以中村窑为例探讨窑址的保护与利用
基于“一带一路”的景德镇陶瓷文化跨地域传播途径
辽宁辽阳冮官屯窑址完成考古发掘
四川地区战国墓葬概况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无故不窥中门
磁灶窑及其外销执壶的器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