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金沙遗址出土金器的审美趣味

2020-09-28姚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审美

姚佳

摘 要:金沙遗址现已探明面积约5平方千米,性质属成都平原先秦考古学文化序列中的十二桥文化,年代为公元前1200—前600年,时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现已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等珍贵文物5000余件,其中出土金器200余件,金器数量和种类为我国商周时期金器发现之最。文章通过对金沙遗址出土的具有典型性的金器进行归纳整理,从造型布局方面着手研究,运用美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观点和方法,借助形而下的审美对象来透视形而上的美学观念,对古蜀金沙时代金器的审美文化特征做出一定的阐释。

关键词:金沙遗址;金器;审美

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初,是继三星堆后第二处古蜀文化都邑遗址,也是中国21世纪第一个重要考古发现,荣获“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金沙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二五”150处重要大遗址之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预备名单。遗址内已发现大型建筑基址区、宗教祭祀活动区、一般居址区、墓地等重要遗存,出土珍贵文物5000余件以及象牙1000余根,还有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鹿角等。据专家推断,金沙遗址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古蜀国在成都平原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落。金沙遗址现已出土金器200余件,这是截至目前古蜀出土金器最多,也是商周时代出土最多金器的一处遗址。金器种类以金箔、金片类器物为主,器形有人面具、冠带、“太阳神鸟”金饰、人面形饰、鱼纹带、蛙形器、鱼形器、盒、喇叭形器、三角形器、“几”字形器、条形器、圆形金箔及大量金片等,品类繁多,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充分表明了古蜀先人对黄金制品的珍爱与推崇,以及与中原文化相比,黄金制品在古蜀文化中超过青铜器,具有至高地位。金沙遗址出土金器不仅反映了古蜀先人在黄金冶炼制作方面的技艺成就,也展示了金沙时代人们奇幻瑰丽的精神世界。本文将从金器形制方面入手,探索当时人们对万事万物的审美感知和美学体验,在一定程度上阐释古蜀金沙时代的审美意识和美学趣味。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具有自身的审美系统,王国维不仅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證据法”,还将“三代之钟鼎,秦汉之摹印,汉、魏、六朝、唐、宋之碑帖,宋、元之书籍等”文物用于美学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期,宗白华曾多次在谈话、演讲和文章中指出,应该从美学角度研究文物,“研究中国美学史如果同文物考古结合起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金沙遗址作为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遗址之一,与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商业街大型战国船棺墓葬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出土以“太阳神鸟”金饰、大金面具、小金面具、金冠带、蛙形器、喇叭形器等为代表的极富特色的金器群,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金器遗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蜀金沙时代人们在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大环境影响下特有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萌芽。从美学角度对金沙遗址出土典型金器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古蜀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进而探寻古蜀文明的美学源头以及渊源。

2 金沙金器的审美分析

2.1 崇尚圆形

“太阳神鸟”金饰、喇叭形金器等具有代表性的金器以圆形为布局。表面上看,“圆”属于几何学范畴,但其蕴含的审美思想和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厚。以“太阳神鸟”金饰为例,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在其公示中说到,“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表达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而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从古蜀人在器物制作中崇尚圆形的审美特性,推测其蕴含包容性、整体性等思想意识。圆形具有显而易见的包容性和讲究完整的求全意识,在质朴平淡中给人一种圆满具足的整体感,呈现出一种端庄静穆的美学体验。中国古籍《释名》中称“美者,合异类共成一体也”。“太阳神鸟”金饰、喇叭形金器等圆形器物中包含多种各具特色的元素,均衡分布在圆形器身上面,和谐归整在一件器物中,具有显著的完整性和整体感。

2.2 对称构图

对称美可以说是人类自从有了美的意识就发现的一种形式美。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金面具、金人面形器、蛙形金器、金冠带、鸟首鱼纹金带等金器,在器物造型或纹饰布局上具有对称构图的特征。对称美是人类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去追求的一种形式美,体现了人类本能地对美感的追求。细观大金面具、金人面形器、蛙形金器等器物的造型布局,左右对称,构图规整,让器物呈现出稳定性。在文化意义上,稳定性通常与中庸、秩序、和谐、典雅、庄严等含义相关联,也是一种审美倾向。金冠带、鸟首鱼纹金带等器物上面刻制的图案均为对称构成,使器物具有显著稳定性,更能增强器物带来的庄重感和威严感。古蜀先民在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候,将自己对对称美的喜好倾注在劳动对象的形式造型和纹饰打造上。对称构图常与和谐、协调、平衡以及形式美感等含义相关联,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以及所崇尚的“天地交而万物通”“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相一致。这种利用对称意识带来的静态美在中国设计历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并逐渐形成一种完整、均匀、和谐的静态对称美,更上升为一种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

2.3 仿生设计

“通过研究自然界生物系统的优异功能、形态、结构、色彩等特征,并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原理和特征便是仿生设计。”自古以来,人类便具有观察和模仿能力,可以说仿生设计是在人类师法自然的思维中诞生的。大金面具、小金面具、金冠带等文物造型或纹饰取材于人面,“太阳神鸟”金饰取材于鸟和太阳,金冠带、鸟首鱼纹金带等器物中也有仿照鸟和鱼的形象,蛙形金器则取材于青蛙或蟾蜍,喇叭形金器、金人面形器上面的纹饰是模仿云纹制成。

3 金沙金器的审美情趣

我们对文物进行美学研究,不能仅停留在作为审美对象的“物”上,而最终要回到“人”,回到对审美主体的研究,即研究“物”上所凝结的人们的美感状态。通过对金沙遗址出土的重要金器进行研究,一方面分析器物的艺术特质,另一方面通过对器物进行研究,发掘出古蜀金沙人审美思想的独特性及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

3.1 饱含神话意蕴,极具浪漫色彩

四川盆地多山川河流,气候温润潮湿,容易造就蜀中仙山的意境。再加上地理环境蔽塞,农耕文明发达,为古蜀神韵沉积了丰厚的土壤,使古蜀人有产生超越有限生命的渴望,产生逾越高山、自由飞升的向往。《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后有王曰杜宇……西山隐焉。”继杜宇之后的蜀王开明氏仙化成为守“昆仑之虚”的开明兽。《山海经》记载岷山是“百神之所在”,后被认为是仙化的地方,是飞升的阶梯。神仙文化重在“仙”字,“仙”字义源为“僊”,即迁,古蜀部落为了生存从高原迁往盆地,在迁徙过程中,受地理环境影响容易产生飞升、羽化升仙的思想,这也成就了古蜀独特的仙方神道的审美意识。正因为古蜀文化中的神仙文化,給先人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古蜀金沙文化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3.2 崇尚祭祀活动,追求和谐美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发掘情况看,金沙遗址具有一定规划和较为明确的功能分区,有专门的宗教祭祀活动区,该区域内出土大量珍贵文物,且无使用痕迹,推断为古蜀国最高统治阶层所有,这些器物的大量埋藏与当时的宗教礼仪活动密切相关。金沙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礼仪性用器,还有一些与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特殊遗迹现象。古蜀先民崇尚祭祀活动,并选在专门的区域,利用专门的建筑,将金器等珍贵物品专门用于祭祀。这种通过祭祀祖先、祭祀天地万物来祈祷农事顺利、族群康健和平的方式体现了古蜀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世界。天府之国土地肥沃,物产富足,为古蜀人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命的精神追求奠定了基础。

3.3 风格简朴务实,注重人本思想

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金器造型简约,取材务实,与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庄重神秘、狰狞怪诞相比,金沙时代的文物线条更柔和优美,风格更简洁朴质,少了直线的棱角与轮廓,原始宗教的神秘性大为减弱,淡化了宗教色彩浓郁的狞厉雄浑造型和风格,纯粹的审美装饰性大大增加,呈现出务实、简朴的审美情趣。

金沙金器造型设计多取材于鸟、鱼、蛙等具有较强繁殖力的动物,并在器物构图、韵律动感中体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意识不同于早期的神权意识、鬼神崇拜,其审美思想倾向于神性的淡化、人本的提高,一定程度表现出世俗精神,有较强的人本思想和生命意识,关注点集中在人类本身。

4 小结

成都是一座两千多年城名、城址从未改变的城市。2001年2月,金沙遗址的横空出世将成都市的建城史从距今2300年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金沙文化所蕴含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正是现代成都展现的城市风貌和人文风情的源头所在。作为城市文化DNA,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金器所表现出的追求浪漫、热爱生活、勇于创新、注重人本、包容开放等人文趣味,正是孕育于古蜀金沙文化。作为城市建城史的发源地、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诞生地和守护地,金沙遗址既要传承历史文脉,固城市之根,又是成都文化自信源头,励文化底气。继续深度挖掘金沙文化的核心内涵,尤其是蕴含的美学思想,有助于切实做好金沙遗址的保护呈现,推动金沙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城市文脉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金沙:再现辉煌的古蜀王都[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21世纪中国考古新发现金沙[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

[3]河北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神奇古蜀: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文物[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4]王仁湘,张征雁.金沙之谜:古蜀王国的文物传奇[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5]朱志荣.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7]高丰.中国器物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审美
阐述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审美特征的异同性
论风骨与崇高
论少儿美术培训对审美的作用及影响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