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的课堂实践
2020-09-28高雪
◎高雪
一、 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内涵
地理“综合思维”是指人们具备的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出主要基于地理学综合性的特点,它是地理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主要包含地理要素的综合、地理时空的综合和地方的综合三个方面。学生具备“综合思维”能力,就能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能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全面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比较区域差异和分析区域联系,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二、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策略
“综合思维”具体表现为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三个维度。本文主要以课堂教学实例浅谈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
(一)对综合性性问题,建立清晰的逻辑分析步骤,提高全面性的分析能力
对地理现象的“综合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分析步骤:明确地理现象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地理现象; 分析地理现象产生的影响;提出解决的对策及措施。
案例一:如人教版必修一中第二章第二节关于“热力环流”这一知识本课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学习“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产生的空气环流,学习时可以通过简单模拟实验的方法展示并讲解“热力环流”的示意图,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的一般原理,接下来将后续所要学习的与“热力环流”有关的知识进行简单的提示,使学生小结并形成知识框架。第二步,地理原理的学习要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利用原有知识的迁移。利用“热力环流”这一基本原理解释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可进行问题研究这一探究活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综合思维”的培养。
要求:明确城市比郊区的温度高这一现象,得出“城市热岛效应”。学生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讨论城市热岛效应带来哪些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和对策。探究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先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先分析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市区的温度与郊区温度差异,由此分析出人类活动使得市区温度升高,进而分析城市与郊区形成热力环流,得出“城市热岛效应”。在分析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针对“城市热岛效应”,让学生提出改善建议。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能力
运用“综合思维”知识框架图即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是指从一个主题出发,引导思维向不同维度延伸和拓展,以荒漠化为例,分析了荒漠化的原因及对策;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出现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从位置来看,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从地形上来看,西北地区受高山高原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接下来分析荒漠化出现的原因,建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最后探究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地理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特定的情景和问题设计可以引导学生重视有关地理过程的学习,按照“时间轴”理清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时,由于黄土塬是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黄土梁: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黄土土质疏松,长期受到流水侵蚀造成地表沟壑纵横,形成了塬、梁、峁、川等多种黄土地貌景观。不同类型的黄土典型地貌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随着流水侵蚀的加剧,从初期黄土塬,到中期的黄土梁、到后期的黄土峁,最后 形成川,这是从时间尺度可以看到的黄土地貌类型的发展变化。
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优化设计。反复实践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