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产业中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2020-09-28郝玉龙教授刘泽琴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军民突发事件协同

郝玉龙 教授 刘泽琴 副教授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应对突发事件措施和全社会不断增长的公共安全需求也推动了一批从事应急产品研发、生产和提供应急服务的企业涌现出来,催生了应急产业。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将军队和地方两个方面科研力量的优势充分调动起来,激发新产品协同研发、新技术协同攻关,以军民协同创新助力实现“战时应战,急时应急”,是新时代应急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急产业是为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提供专用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是我国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结合现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看,应急产业涉及6 个门类、23 个大类的数百个具体行业,本文将应急产业分为两大类别,分别为应急产品制造业和应急服务业(见表1)。如果考虑到产业链的延伸,则与应急产业有关的国民经济行业将达到上千个。

自2007 年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提出“进一步加快发展应急产业”,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我国应急产业取得了巨大进步,每年产值达到数万亿元的规模,先后有两批共12 家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获得命名,30 家企业成为首批国家应急产业重点联系企业。

表1 应急产业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

(二)我国应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应急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欠佳。我国现有的应急产业主要管理体制是按照灾种划分的,区域、条块分割比较明显,军队的应急生产和应急管理力量与地方之间也存在较高壁垒,片面追求“小而全”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造成的结果是我国应急产业尚未形成规模经济,资源错配情况比较严峻。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军队与地方之间、各地方企业之间的产品规格各异,不利于迅速建立应急救援的保障力量,客观上影响了救援进度和救援效果,可能酿成经济效益的更大损失。

2.一些关键技术对外依赖度较高。我国应急产业的主要力量集中于制造业企业,但是由于规模难以做大,缺乏有效的区域统筹和技术联盟机制,“小、散、乱”的现象比较普遍,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上长期受制于国外企业。一些企业事实上只能在加工、组装环节谋求生存,产业发展红利中很大一部分被上游拥有技术研发优势的国外厂商占据,这不仅大大挤压了国内企业的盈利空间,而且不利于应急产业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

3.应急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我国应急产业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在产品结构上表现出“重救援、轻预防,重硬件、轻软件,重产品、轻服务”的特点。从表1 可以发现,应急产业涉及的6 个行业门类中有5 个属于第三产业,即广义的服务业,其中大部分是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的比重相对较小,服务业是应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在我国现有的应急产业发展中,服务类产品偏“软”的情况比较突出,系统化、专业化程度亟待提升。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对应急产业发展的作用

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充分利用军工技术优势发展应急产业,推进军民融合”。在突发事件处理中,实现军民融合发展、鼓励科技协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发挥军队科研优势提高技术研发水平。我国军队系统内的许多科研院所或军工企业作为国防科学技术的研发力量,不仅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保障,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高精尖的技术成果。但是考虑到国防军工产业的特殊性,许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并且这种转化多是在国防军工体系内部单位之间,而“军转民”的过程中还存在较高的制度性障碍。开展军民协同科技创新,既可以通过直接将可民用化的军工技术投入地方应急产业相关企业以缓解其技术压力,又可以充分释放军队科研机构的研发力量,从而提高我国应急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以技术标准化提升应急处突效率。由近些年来我国应对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尤其是2019 ~2020 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实践经验来看,军民协同存在着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各种运输装备、救援设备和工程建设材料等往往存在规格、型号各异的情况,军地之间的差异就更显著。《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基础领域、重点技术领域和主要行业标准军民通用”,因此进行军民协同科技创新,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水平提升不仅有益,更是必须,标准化建设能够大幅提升突发事件处理中军队和地方联合救援的效率,有助于挽回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有效提高应急处置效益。

为军队备战打仗和国防动员做好准备。《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的“军事斗争准备”部分包括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并指出“遂行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是新时期军队履行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和提升作战能力的重要途径。”处置突发事件中所需的人员搜救、医疗卫生、心理干预、物资储运、数据分析、安全保障等项技术,与军队备战打仗的相关技术具有高度一致性。依靠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有利于在科技协同中实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军民一体建设,从而有效做好国防动员准备。

应急产业中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总体设计

(一)平台的参与主体及相互关系

适应应急产业发展所需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涉及三方面主体——军队系统、地方系统和政府,其中前两个方面包括的单位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专业科研机构和企业两个类别。科研机构的职能是研究、开发产业所需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职能是生产应急产品、提供应急服务。

军地专业科研机构之间可以通过联合科技研发项目等形成技术协作关系,军地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产品供应链形成生产协作关系,两个系统的科研机构与各类企业之间可以形成技术供求关系。对于应急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过程而言,其中最主要的关系是军民两个系统之间的技术供求关系,其次是军民技术协作关系(见图1)。

本文认为,作为协调军民双方应急产业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其建立和运营主体应当是政府,这是由军队系统在国防技术和军工生产等方面的保密特征决定的,也受到应急产业自身固有特点和该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政府部门具有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先天优势,政府主导是构建应急产业所需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可选方案。

(二)平台的主要功能设计

1.科技成果展示交流。军地科研机构借助平台发布本单位取得的创新性科技成果情况,简要介绍科技成果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哪些关键问题或新产品、新服务的应用领域,为生产性企业提供可用的科技成果信息。

图1 应急产业中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的参与主体及相互关系

2.技术需求分类汇总。军工企业和地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利用平台发布生产应急产品、提供应急服务过程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利于相关科研机构了解业界所需,研发更具针对性、实用性更强的高新技术。

3.科技协同创新相关法律与政策咨询。平台运营方搜集、整理国家和地方政府与科技协同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政策涉及行政事务、金融和税务等方面,使平台各使用方及时了解与科技成果转化有关的法律、政策变化。

4.应急产业发展动态和技术热点研究。平台运营方收集、汇总国内外应急产业的相关数据,动态反映业界的发展情况,同时分析应急产业的技术热点所在,为平台使用方提供系统、翔实、专业的行业咨询服务。

(三)平台建设应突破的重点领域

2014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的重点方向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方面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设备;个体防护和设备设施防护等预防防护装备;现场保障、生命救护、抢险救援等处置救援产品;围绕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处置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创新应急服务业态。

1.应急产品技术研发的军民协同创新。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中,三个方向值得特别关注:一是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例如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类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置救援中可以大幅减少人员伤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军民联合推动实现应急装备、设备的关键零部件通用,实现产品功能模块化;三是平急结合、军民通用,通过军民协同研发扩大应急产品的使用范围,回应多样化需求,同时降低制造和维护应急产品的经济成本。

2.应急服务技术研发的军民协同创新。着力从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两个领域推动技术研发。生产性服务能够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应用实例如3S 技术用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海上救援等。生活性服务业解决消费者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具体应用如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用于应急物流、网络与信息安全、灾害保险。军民协同科技创新在应急服务技术合作方面应尤为重视应急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和一体化。

应急产业中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加强与应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促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法制保障。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国防相关技术保密和解密、“军转民”与“民参军”的市场准入机制等方面,加快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切实破除军地之间的“二元”结构。在金融支持、利益共享、优惠扶持等方面加快配套政策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依托已建立的三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覆盖全国的高质量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在平台建立和运行过程中,以制度建设规范平台自身运营,实现工作透明化和服务专业化。

机构保障。建立适应应急产业发展所需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专业化运营机构,由国防科技工业局主导,军地科技主管部门参与,发改部门、工信部门以及财政金融部门协同。建立重大事项的跨军地、跨部门协调会商和议事决策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提高应急协调和决策的效率。平台运营团队的组成体现高端化、专业化,吸纳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组建日常运营团队,聘请军地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相关专业领域的资深人士组建顾问团队,为促进应急产业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提供坚实的智力保障。

激励机制。完善与应急产业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产权制度,划定技术开发方和应用方的权利与责任边界,明确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享机制,以此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激发生产企业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敦促尽快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融资便利、土地使用等优惠政策,鼓励高新应急技术的产业化落地。采取适当的补贴政策,为军民协同研发高新技术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引导地方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鼓励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应急产业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军民突发事件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军民鱼水情
突发事件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