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南队:实现安全救援23年

2020-09-28包冬冬朱丽晶

劳动保护 2020年6期
关键词:淮南演练救援

文/本刊记者 包冬冬 朱丽晶

发生于1997年的2次煤矿事故,先后夺走了5名救护队员的生命。自此,淮南队深耕于科学救援、安全救援,至2020年,实现了安全救援23年。成绩来之不易,他们有什么确保救援安全与科学的“法宝”?

救援是救人生命于旦夕之间。救援是用智慧力挽狂澜于危难之时。相信,安全救援23 年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以下简称“淮南队”)对此深有体会。淮南队除了参与山东平邑石膏矿区“12·25”采空区重大坍塌事故紧急救援,并创造了中国矿山救援史的奇迹之外,还曾历经多次“低调”救援。发生在2019 年2 月的这次救援,就是其中一次。

2019 年2 月24 日,安 徽 省 阜阳市临泉县宋集镇杨蒲村一村民在拆除自建两层楼上方搭建的顶棚模板时,顶棚发生坍塌,造成8 人被困。

经过地方救援队7 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援,发现被埋人员5 名。但却因无法确定另外3 人位置,让救援工作陷入僵局。

应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召请,淮南队紧急出动19 名指战员和卫星通讯车、救护车、宿营车、多功能充电照明车、集成式装备保障车,疾驰近200 千米,赶赴救援。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

到达现场,提出救援方案,仅用时1 小时48 分,淮南队便安全高效地搜救出3 名遇难人员。

据参与现场救援的淮南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现场处置时,因无法确定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一方面,淮南队将事故现场划分为6 个区域,进行重点搜救,改变前期地方救援队整体开挖盲目搜救的低效问题,为快速高效救援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在技战术安排上,设置了搜救组、破拆组、支护组、安全警戒观察组等,由安全警戒观察组疏散周围围观人群,同时对现场救援人员和物的状态安排专人观察,提高了救援安全性。

此外,优良的应急救援装备也在此次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事故现场停水停电,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为淮南队配备的宿营车、应急照明发电车、装备车均发挥了强有力的安全救援保障作用;生命探测仪、人体搜寻仪、剪切钳、切割机、风动工具、气垫等救援装备在现场灵活运用,为安全高效救援发挥关键作用。

在总结此次成功救援经验时可以发现,此次事故处理从应急响应、现场勘查、制定方案、地方协同,到最后的现场处置,均体现出了淮南队指战员良好的素质和顽强的纪律作风。同时,也与淮南队平时加强应急救援装备建设,努力提高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注重救援装备的配备升级,经常性开展灾害事故救援人员和救援装备协同演练,密不可分。

实现安全救援23年

始建于1954 年的淮南队,是新中国最早成立建设的专业矿山救护队伍之一。建队66 年来,这支队伍共参加各类事故救援3 200 余起,救出遇险遇难人员4 300 余人,实现了安全救援23 年。

在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淮南队承担本土煤矿井下大型事故的抢险救援处置;矿井日常安全技术性工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动态监管等职责;指导矿井应急管理专业建设,参与对安全生产人员救援知识的技能传授;承担淮南矿区地面消防、防汛减灾总预备队职责。

此外,淮南队还承担着华东地区,重点是安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省重特大、特别复杂矿山事故救援,突出现代化大型矿井事故救援任务;承担非煤矿山、油气管道、地质灾害、交通事故等其他行业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抢险救援职责。

淮南队除了服务企业外,还承担了服务社会的职能。按照建设“国际领先、国内一流”应急救援队的任务目标,淮南队始终坚持把队伍锻造成“作风优良、装备先进、技术过硬、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救援铁军。

回顾23 年前,也就是上世纪90 年代,淮南队曾经遭遇救援的“滑铁卢”。那时,淮南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1997 年11 月13 日,淮南矿务局潘三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2 名救护队员在救灾过程中牺牲。此事故后不足半月,11 月27 日,淮南矿务局谢二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抢险过程中,发生第二次爆炸,造成3 名救护队员遇难。

接连两次救援导致的自身伤害事故,给救援队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淮南队意识到了安全救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淮南队从事故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严管理,从严治队,坚持军事化管理,牢固树立服从命令的意识,做到令行禁止。同时强化指挥信息化,持续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做到科学研判、科学指挥。

在装备方面,淮南队按照规定要求,定期对装备进行维护保养,不容一点马虎。并且加紧装备现代化建设,按照“先进集成,功能完备”的要求,对新装备开展改造、培训和实操演练,实现装备升级,提升救援效能。

在训练和培训方面,淮南队致力于提高队员的安全救援意识。“练为战、战必胜”,淮南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工作。创新“空地合作”,开展和医院、航空等单位的联合演练。通过实战演练,不断查找应急救援处置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改善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协调能力及技战术水平。让队员提升救援技能与安全意识,懂得如何避开危险。

另外,为了确保安全救援,规范救援行为,淮南队明确要求,在救援行动中,必须制定行动计划、安全措施,上报审批合格后,严格按照程序执行。无论是到矿上排放瓦斯、进入火区等,还是应急演练,都要制定行动计划,审批后贯彻到每一名队员,才能实施。

就是通过上述这些举措的保障,再加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理论学习与刻苦训练,才为淮南队实现安全救援23 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创新不停滞

近年来,淮南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随着国家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改革和建设,淮南队结合当前形势,紧跟时代步伐,以安全救援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根本,着眼“多灾种、综合性”,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是强化管理机制创新,着力推进专业队伍建设。近几年来,国家给淮南队陆续配备了一大批先进的救援装备,这些装备的配备,切实促进了淮南队救援能力的提升,也给装备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淮南队通过大胆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装备管理体制,制定了《救援装备应知手册》。同时,为了保证救援装备在救援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淮南队在直属中队的基础上,成立了装备分队,按照灾害性质和范围对装备分队进行分组,有排水防汛装备小组、破拆支护装备小组、灭火装备小组、侦测搜寻装备小组,按照功能定位的不同进行侧重训练,使装备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发挥应有的功效。

淮南队参与阜阳市临泉县民房坍塌事故救援

二是扩充应急救援机制,初步形成扁平化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通过近些年的发展,淮南队已经从单一的煤矿救护逐渐向其他救援领域延伸,这就迫切需要在方案制定、人员配备、装备保障、物资运输等方面形成联动机制。淮南队从应急救援预案入手,逐步制修订应急响应、专家智库、通信保障、物资调配等制度机制,组织开展矿井、水域、地震、隧道、石油等相关救援课题攻关,分类制定矿井、水域、地震、隧道、石油等灾害事故救援行动预案,编制各类灾害处置规则,强化技战术训练,战勤物资保障建设,逐步形成了扁平化的应急救援指挥体系。

三是贴合实战、突出救援能力建设。在以往救援预案的基础上,淮南队不断向着“多灾种、综合性”方向转变,不断探索、开展跨专业、跨区域联合演练,重点检验应急预案、突出实战能力。从方案制定到多小队联合作战,从任务分工到灾情处置,全面、全方位检验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同时,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大型综合性联合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加入新战术、新装备,解决救援实际问题。各救援分队间通过信息共享、技术支持、联合行动、共同处置等方面的合作,强化了跨地区、跨专业应急救援的指挥协调能力,在预防和处置重特大事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了救援能力建设。

通过新技术、新装备的支持,有力提升了淮南队处置灾情的能力,为事故处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训练和演练过程中,不断推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行视频监管指挥。由于队伍分片区驻扎,需要始终保持24 小时战备,所以无法将人员全部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演练,而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联合演练,可以让所有队员都参与其中,更方便对训练质量和效果的直接管控。

在科技创新方面,淮南队一方面通过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专业技术和工作方法,带动队伍专业技能素质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围绕“安全生产、降低成本、提质增效”等主题,组织各中队各科室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课题研讨、学习交流等活动,既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又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

近年来,为推动创新工作走上新台阶,淮南队持续开展“五小”创新及“金点子”活动。2018 年以来,大队总计有12 项创新。以救援车辆升级改造为例,国家为淮南队配备了救援的装备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装备分类不明确等问题,使队员感觉有些不顺手。淮南队通过和车辆厂家的沟通,提出改革方案,通过优化功能区划分,调整装备方式情况,使救援装备的取用变得更加方便,提高了救援的效率。

当前,装备智能化方面还需要加强,淮南队工程技术人员联合科技院校,共同开发虚拟仿真演练系统,致力于通过创新技术能力,为科学规范处理灾害事故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淮南演练救援
首次演练
紧急救援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3D打印大救援
未雨绸缪演练忙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救援行动
民国时期淮南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紧急救援
忆父亲徐海东在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