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蒙汉族大学生学业成就对比研究
2020-09-27郭玮
郭玮
摘要:本文运用运用“NSSE——China”调查问卷对呼和浩特市六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200名蒙古族和200汉族大学生开展调查,将蒙古族、汉族大学生学业成就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的差异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社会工作;学业成就;蒙汉族;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0-0175-01
为了了解社会工作专业蒙汉族大学生学业情况,运用“NSSE——China”问卷对呼和浩特市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六所高校中的200名蒙古族和200名汉族大学生开展调查,以此将蒙古族、汉族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对比分析。
1 学习成绩
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多少或优劣,可以通过各种考试或考察来确定,最直观的表现方式是学习成绩。在学习成绩上,汉族学生成绩占班级前列的有32%、蒙古族学生占班级前列有9%;汉族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中上有30%、蒙古族学生占班级中上有24%;汉族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級中等的比例为28%、蒙古族学生在班级中等的比例为38%;汉族学生学习成绩占班级中下游的10%、而蒙古族学生学习成绩占班级中下游的比例为29%。由此可见汉族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上要高于蒙古族学生,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知识技能
在英语、计算机、专业及技能等级证的考取率方面,63%汉族学生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33%蒙古族学生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46%的汉族学生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19%蒙古族学生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63%汉族学生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36%蒙古族学生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48%的汉族学生通过专业资格考试、16%的蒙古族学生通过专业资格考试。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知识技能通过率上蒙古族学生的比例低于汉族学生。分析主要原因大部分蒙古族学生来自于牧区嘎查,学习环境差、资源匮乏、基础薄弱。
3 获奖情况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通常是和大学生的学习、日常表现、综合素质和能力息息相关,大学生获得奖项越多说明越优秀,大学期间奖项的获得也代表一名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根据调查可知获得各级各类的奖励情况,42%的汉族学生获得过校级奖励,如各种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员、优秀团员、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8.6%的汉族学生获得过自治区级奖励,如自治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党员、奖学金等,3.1%的汉族大学生获得过国家级奖励;而蒙古族学生获得校级奖励的人数有22%、自治区级奖励人数占4.6%,1.3%大学生获得过国家级奖励。通过对比发现,汉族学生获得校级和自治区级、国家级奖励比例比蒙古族学生高,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方面,由于文化语言差异,对于蒙古族学生而言蒙语是第一语言,汉语是第二语言,所以在和汉族学生竞争过程中不占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蒙族学生自卑心理,认为不如汉族学生优秀,在一些比赛或申报奖项的时候就放弃了机会。
4 政治面貌
学生党员在高校中是一个代表先进、模范的群体,也是检验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一个标准,党中央和高校十分重视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发展优秀大学生入党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四有”新人的有效途径。发展大学生入党,把他们中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有利于为党的事业选拔、培养和积蓄人才,为党的未来事业选拔和培养接班人,积蓄和储备后备力量。入党情况上看,汉族学生的比例为7%左右,蒙古族学生党员比例7%左右,主要原因是学校每次给各班级的入党名额几乎是相同的,所以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
5 沟通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沟通组织和管理能力这项调查中,46%的汉族学生大学期间担任过学生干部,蒙古族学生中只有30%的同学担任过学生干部。分析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语言原因,有些蒙古族学生在读大学以前只讲蒙语,来到大学才开始学习说汉语,所以在汉语表达上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在学生会或社团竞选时处于一种劣势。其次,由于大部分蒙古族学生来自牧区、农村在中小学得到的锻炼机会比较少,基础不如汉族学生。再次,有些蒙古族学生因为自卑心理而不愿意参加学生会、班委的竞选。虽然是蒙古族学生在参与社会组织的人数要少于汉族学生,但是在和学生工作的老师访谈时了解到,蒙古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工作风格和能力有较大不同。工作风格方面,蒙古族学生表现踏实肯干、勤劳的特点,服从老师的领导安排,有些蒙古族学生干部能歌善舞,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6 社会实践
在社会实践能力调查中,66%的汉族学生参加过校外的兼职、48%的汉族学生参加过老师的课题项目;54%的蒙古族学生参加过校外兼职、 29%的蒙古族学生参加过老师的课题项目。从整体上看汉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例高于蒙古族学生,主要原因是蒙古族学生由于自卑心理不愿意过多和社会接触,从而选择逃避实习、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
总的看来,汉族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外语、计算机水平知识技能上、获奖情况高于蒙古族学生,主要原因是大部分蒙古族学生都来自农村,更有不少人来自特别边远落后的牧区,他们的学习条件、成长环境较为恶劣,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汉族学生中来自特别边远落后农村的人较少,生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获得的资源都比牧区的学生好,成绩总体水平自然比较高。在学生组织任职情况和参与社会实践情况上,蒙古族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情况比汉族学生低;另外在党员比例方面不同民族学生无明显区别。
参考文献:
[1]吴红斌. 兴趣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基于学科比较的实证分析[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 05.
[2]张勤, 李学. 教学质量标准与大学生学业成就,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19年, 02.
[3]蔡文伯 曹旭.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业成就增值表现与差异分析[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