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溪柄镇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效益

2020-09-27郭德生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效益水稻

摘要: 2017-2019年,溪柄镇在示范稻田探索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综合防治效果达90.56%,增产12.2%,纯收入增加15.00%,农药使用量减少37.5%,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今后绿色防控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效益

郭德生. 福建溪柄镇水稻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效益[J]. 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0):30+42.

溪柄镇是福安市农业生产大镇,位于福安东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左右,是福安粮食主产区。截至2019年底,全镇水稻播种面积586 hm2,产量3500 t。前几年,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重大病虫发生严重,平均危害损失率在20%以上。农户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方法,对粮食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有一定影响。2017-2019年探索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面积133.33 hm2,取得较好的效益。

一、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组合,培育壮秧

近几年溪柄镇大力推广甬优15号、甬优17号等甬优系列组合,丰产性好,米质优,抗稻瘟性强,由于水稻茎杆粗硬,对稻飞虱也有一定抗性[1]。培育壮秧,要掌握好3项技术:一是选种、晒种、浸种,即选择发芽率高达90%以上稻种,育苗前进行晒种,然后使用强氯精浸种消毒48 h以上;二是合理稀播,一般每亩稻田用种子1.5-2.0 kg,育秧面积10 m2,稀播育出的秧苗矮键壮实,移栽后发棵快、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三是加强苗期管理,做好水、肥、气、热调节和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2)减少田间致病源

在冬闲时清除田间稻草、稻桩,减少二化螟越冬寄主;灌深水杀死蚁螟、虫蛹;捞除田间菌核,带出稻田集中深埋,减少田间致病源。

(3)科学管理肥水

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科学施肥掌握好各个时期的施肥量,基肥占总施肥量的40%,每亩施用复合肥20 kg;分蘖肥每亩施复合肥20 kg;穗肥每亩施肥复合肥10 kg;粒肥施用氮肥5 kg。

科学灌溉。分蘖前期浅水灌溉够苗烤田;盛期适时晒田,抽穗后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虫能力。

2、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

悬挂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螟蛾,每2-3 hm2安装1盏,杀虫灯安装高度以接虫口离田面1.8 m为宜。

(2)昆虫性息素诱杀

每亩放置1-2个诱捕器,配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专用诱芯,一个月更换诱芯一次。

(3)黄色粘虫板诱杀

每亩悬挂黄色粘虫板20-30张,悬挂高度前期黄板底部距水稻剑叶50 cm,后期黄板底部距水稻剑叶20 cm,诱杀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害虫。

(4)防虫网全程覆盖育秧

使用20-30目白色防虫网,于育秧出苗前覆盖秧田,防止白背飞虱危害。

3、生物防治

(1)稻田养鸭

每亩放鸭15-20只,每隔3天放一次,连续放鸭3-4次,每次8 h,对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具有一定作用。

(2)保护和利用天敌

保护田间的青蛙、蜘蛛、寄生蜂、隐翅虫等天敌,发挥生物链控制害虫的能力。

(3)应用生物农药

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每亩用200-300 g苏云金杆菌(Bt),兑水45 kg,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盛期均匀喷雾。

4、化学防治

科学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1)二化螟防治

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10 mL/亩,兑水50 kg喷雾,在蚁螟1-2龄期喷药,施药后保持静水3-5天。

(2)稻纵卷叶螟防治

亩用5%阿维菌素EC20 mL/亩,兑水50 kg喷雾,在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到1-3龄幼虫高峰期喷药。

(3)稻飞虱防治

亩用25%噻虫嗪WG2-4 g,兑水50 kg喷雾,在稻飞虱若虫盛发期施药,喷雾时应将喷头塞进稻纵间,喷到稻纵基部稻飞虱栖息危害部位。

(4)稻瘟病防治

亩用40%稻瘟酰胺SC40 mL/亩,兑水50 kg喷雾,在叶瘟发现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立即施药控制发病中心,防止病害扩散蔓延或暴发流行;预防穗颈病,可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

(5)纹枯病防治

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20 mL/亩,兑水50 kg喷雾,在发病初期施药。

(6)白叶枯病防治

用20%叶枯宁WP100 g兑水50 kg,在发现发病中心时用药,喷药后灌水保持静水。

二、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调查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和常规防治区的经济效益情况,示范区比常规防治区综合防治效果好,产量高,米质优,纯收入增加。示范区平均综合防治效果达90.56%,比常規防治区防效85.24%,防效提高6.24%;示范区平均亩产460 kg,比常规防治区平均亩产410 kg增产12.20%。示范区虽绿色防控每亩投入成本比常规防治区多380元,但产品无污染,米质优,市场售价高,平均4.4元/kg,比常规防治区平均3.6元/kg售价提高0.8元/kg,亩纯收入增加15.00%,详见表1。

2、生态效益

农药使用量减少,天敌增加。调查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和常规防治区,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年使用农药防治3次,制剂使用量50 g/亩,比常规防治区全年使用量农药防治5次,制剂使用量80 g/亩,减少农药使用次数2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37.50%。同时,示范区蜘蛛、隐翅虫、寄生蜂、瓢虫等天敌明显增加,平均165头/百丛,比常规防治区105头/百丛,增加57.14%,详见表2。

3、社会效益

绿色防控示范带动了福安溪柄镇绿色农业的发展,水稻粮食产品,米质好,质量安全,得到广大消费者信赖和认可。同时,农药使用量减少,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的发展[2]。

无公害、绿色、有机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溪柄镇农产品提档升级,提升了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引领带动了全镇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成为溪柄镇发展农业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的农业产业[3]。

参考文献

[1] 楼润忠,徐有祥,黄利民,等. 水稻甬优系列病虫害防治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14(6):874-877.

[2] 谢万森,卓 仁,等. 福建福安市茶果害虫应用推广杀虫灯效益分析[J]. 中国园艺文摘,2018(2):72.

[3] 李 方. 巢湖市水稻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D]. 安徽农业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效益水稻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