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号为何此时诞生?

2020-09-27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0年15期
关键词:下半场入口微信

视频号的优势

移动互联网被分为了上半场和下半场,用户高增长是上半场,天花板来临后成为下半场。在对待“APP全家桶”的态度上,各大互联网公司也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早期大家追求“群狼”战术,会把业务线分得越来越细,眾多垂直的APP各自发展,形成自己的流量池。

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这种“全家桶”的做法已经被抛弃,超级APP的新思路开始成为主流,在这个大背景下,融合成为一种大趋势,小程序的出现加速了这个流程。2020年3月,阿里本地生活与支付宝、淘宝、天猫和高德地图等多个流量入口打通。去年11月,微信推出“腾讯QQ”小程序,用户可以在《微信》上直接看QQ上的消息(截至发稿前,还无法回复消息)。

包括《今日头条》,我们也能够看到从短视频、微头条、悟空问答到“放映厅”,越来越多的产品入口放在这个APP上。

了解了上面的大背景,再来看视频号的诞生,就不会感觉到突兀。在《微信》上,视频号入口被放在“发现”目录里,仅次于朋友圈入口的第二位置。类似朋友圈,用户点开发现频道,无论朋友圈还是视频号,内部若有新更内容,会有小红点提示。微博的视频号推出的相对晚一些,笔者从微博处获悉,截至发稿前推出的视频号,初期已有100多位博主参与视频号内测。

《微信》上开通视频号后,会生成一个个人首页和操作后台,个人首页面向的是公众,展示视频号过去发布的内容,用户可以在这里进行关注或取关操作,还能够看到视频号的头像、ID、简介,甚至有多少位好友关注等信息。

视频号操作后台的“发表新动态”入口,首次打开可以设置头像、填写自己视频号的ID,设置完成后可以在这个入口直接发布视频内容。

微博博主在加入内测后,微博首页也会随之变化,除了多了个“视频号”勋章,还会新增“精选”这一分类,展示其最新发布的视频,视频下方还设立催更区并显示催更次数。

由于两个视频号都处于推出的初期,最终的产品形态还会进行多次演变。可能够确认的是,它们会作为一个内容生态内嵌的部分存在。和过去微信、微博上孵化出的微视、秒拍等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视频号账户能够在这两大生态里直接“吸粉”,不再借着“微视”和“秒拍”的壳进行运营。过去类似微视、秒拍上的内容可以“同步”到微信、微博上,粉丝想要看该账号全部的视频内容和其他信息,需要下载APP后查看。视频号很明显“缩减”了这个部分,方便视频作者和微信、微博上粉丝之间互动,缩减了用户运营的链条。

从独立APP到内嵌模式,意味着粉丝和视频号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拉近。过去,微信或微博上的用户,在各自内容生态上发现了喜欢的视频账号,还需要单独下载一款APP,对其进行关注,才能“享受”到完整的“服务”。视频号的内嵌模式,则无须如此麻烦,你只要关注了该视频号,就能够享受“不打折”的服务。

也就说,过去微信、微博孵化微视、秒拍,存在着一个转化流失率,只有深度用户才能转化“出圈”,现在完全不必如此。仅从这一点而言,视频号相比微视、秒拍,对“抖音”和快手的冲击就会高出一个层级。

时代的推进

当然,很多用户会有疑问,为何过去各个互联网公司“愚蠢”得要做全家桶?其实本质很简单,过去的智能手机硬件性能不强,移动网络的速率和覆盖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决定了互联网产品纷纷“化整为零”,APP越小体验越好。

近些年,智能手机硬件性能越来越强,动辄6GB~8GB闪存,128GB~256GB内存,4G网络几乎完成了全覆盖,加之5G时代的到来,移动网络速率也不再成问题。因此,在技术的不断迭代下,超级APP迎来了机遇。站在用户角度,能在一款APP里完成一堆“任务”,远比需要下载无数款APP去完成相等任务要更吸引人。

过去,微视、秒拍等短视频产品不独立出来的话,会让微信、微博变得非常臃肿,甚至一些低端机打开它们或许都存在问题。现在,硬件性能和移动网络速率的两大短板消失了,内嵌形式的视频号诞生,可看作一种“偶然的必然”。

猜你喜欢

下半场入口微信
出海:潮玩发展进入下半场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智能驾驶的下半场
秘密入口
共享单车下半场
作品三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