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2020-09-27何劲翔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何劲翔

摘 要: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要加强对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采用理论讲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网络阵地以及文化熏陶等方式方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更好、更快适应社会。本文从协同育人的视角出发,分析二者有机协同的现实基础,包括二者都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二者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具有共同性;二者在教育功能上相互促进。阐述了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培育时代新人的需要;是新时代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是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并从明确目标、构建有效机制、加强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探索了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主要路径,为这二者之间今后进一步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协同育人;大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党领导下的高校具有自己的優势,一方面加强高校的党建工作,通过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推动高校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广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两方面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两轮、两翼,共同服务高校的教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三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高校体制机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通过有效发挥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作用,从而推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大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现实基础

协同育人以协同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协同理论又称作“协同学”或“协和学”,由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哈肯创立,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协同理论就是研究如何通过事物内部协同作用,实现自发地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是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征及其协同机理的新兴学科。在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系统中,通过一定条件,使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协作,按照共同规律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协同育人就是在协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融合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发挥协同作用,从而实现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充分运用协同理论,并结合当前教育实际情况,将教育过程融入各个方面,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上,还体现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上,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党建工作紧密相连,协同发挥育人功能。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根本任务、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上有着一致性,在功能作用上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都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国高等院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大学,承担着教授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精神文明,为党和国家培养思想政治素质好、科学文化素质硬、身心体魄素质强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重任。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素质人才首要素质是思想政治素质,它关系到人才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

(二)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上具有共同性。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理论成果教育,进入新时代,就是要努力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新时代的奋进者。此外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国情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进行正确成才观教育。

在方式方法方面,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要采用理论讲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网络阵地以及文化熏陶等方式方法。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都通过努力创设教育载体、营造教育氛围、探求教育艺术提高针对性。

(三)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及功能相互促进。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党建中,党支部就是大学生与国家联系的枢纽,通过党支部将党的战略方针、路线以及政策全面落实,同时也是是广大学生的政治核心,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最直接最密切最重要的桥梁,党支部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建活动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榜样作用,他们优秀品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示范和感召作用。从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过程来看,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过程就是一个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二、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时代价值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的全面发展,以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以及社会转型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为基础,提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探究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发挥二者协同育人的教育合力,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增强国家人才储备力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培育时代新人的需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要历史时期,习近平高度重视并要求广大青年“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要以正确的价值导向为根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目标和方向,以无私的爱国奉献为人生追求,以不断地实践探索为成功路径。广大青年大学生在成才过程中要刻苦努力、不负韶华、勤学苦思、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时代责任,注重道德修养,善于在大是大非面前明辨方向,作出正确的决断选择,在为人处事中要扎实、踏实,始终做到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殷切期望,要求广大青年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不负伟大时代,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奋斗使命。新时代、新要求,为高校育人带来了新任务、新挑战,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方向引领、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路径。加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新时代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系统性、连续性和复杂性的工作,会涉及不同的教育主體与教育客体,同时还会涉及教育主客体的相互转化,教育方式和教育对象是多维和多元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善于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质,道德水平,从青年大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和党与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改革创新。大学生党建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能够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对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大学生党建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体系,发挥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作用,对于高校育人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效果。

(三)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

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高校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吸收优秀大学生入党并加强思想建设,在大学生中形成以学生党员为骨干的战斗堡垒,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抵制各种不良和错误思潮的有效措施,是关系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永葆生机活力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是党自身发展的需要,是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需要,是实现国家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三、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探索

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教育内容和方式上能够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并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统一的育人体系。为推动高校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借助协同理论,将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目标,从而为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思路和借鉴。

(一)明确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

协同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内部各要素协同发挥作用的工作,需要调动各方面积极作用,这就要求明确协同的目标和原则,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在这里涉及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关键问题,绝对不容含糊。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协同育人,就必须保持同向性,这种同向性表现在育人方向上的一致性,尤其是思想政治方向的一致性。要通过课程、实践、文化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一致,推动合力育人,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样表现在政治方向上要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其次要结合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自特点,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人格品质教育、生命价值教育等,使协同育人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整体育人目标。

(二)构建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马克思曾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在这里,马克思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所谓的原则只是从社会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性经验,当社会实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时候,理论、原则等抽象、概念性的东西应当改变,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如果固守理论、原则,而不实践创新,就会出现阻碍社会实践发展的现象,这是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发展背离的。所谓机制的探索与构建,也是为适应社会历史现象随社会实践发生变化而采取的适应性措施,机制构建灵活不灵活、完善不完善、实用不实用,关系到组织结构功能的实现和发挥,对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重要引擎,实现二者的协同效应对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至关重要。因此,通过不断探索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是适应党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个人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主要从组织结构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对接的方式出发,从而为两者协同育人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和有力支撑。

(三)加强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两个既联系又独立的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要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在各自系统内部寻找契合点,利用两者联系,实现协同育人。工作是由人来做的,为此要打造并加强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既能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又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握育人的基本规律,实现共融共通。这就要求,在高校,要注意建立党委领导、党支部、团支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班主任、研究生导师相互联系,尤其是要发挥兼职教师,既是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重要成员,又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从而加强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党建工作者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题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要不断加强党建工作,通过党员发展活动、专题教育、主题党课等方式,使党建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和参与中多多交流,提升认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将党的建设有益经验融入,从而发挥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榜样作用,使协同育人工作更加规范、科学和有效。

(四)营造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和环境是密不可分、相互作用的,人的活动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环境给人影响,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人生活在社会中,区别于自然界与动物,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制约着人的发展,影响着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但人在社会环境面前是可为的,不是消极被动的,是能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改造和变革环境,使之能够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校园环境在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营造大学生党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良好环境氛围,既要结合新时代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加强物质环境建设,营造文化育人的硬件环境氛围。高校可以在校园设置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宣传栏、建立协同育人学习园地、创建协同育人网站等,把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其次,加强制度建设,为协同育人提供制度保障。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协同效应,就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制定制度办法,从而为协同育人提供基础性保障。最后,开展活动实践,营造协同育人的精神文化氛围。高校可以通过经常性组织开展党团教育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知识竞赛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觉参与,从而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总之,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联系紧密,思想政治是大学生党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党建活动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在高校立德树人过程中,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要全面落实,明确人才培养目的、方式方法以及培养方向,从而提高协同育人的实效性,为党和国家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3] 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OL].新华社,2016,12,8.

[2] 《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OL].中央政府门户网,2014.12.29.

[4]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教育科学论坛,2018(30):7-9.

[5]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6):6-9.

[6]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4.

[7]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建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指尖上的党校”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