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大致命败因:策略摇摆、丧失内容核心竞争力

2020-09-27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0年16期
关键词:蘑菇淘宝转型

策略不足:摇摆和短视

自创建以来,蘑菇街便不断在调整策略,从创业时的电商搜索工具,到消费社区、电商导购、女性垂直电商。

2015年春天,蘑菇街又进行了第四次转型,变身为“B2C+C2C”的社会化电商—即“复制”淘宝。

如果加上后来的直播电商和MCN计划,蘑菇街的策略转型实际超过了4次。成立仅8年多时间就进行了多达五六次的策略转型,平均不到两年一次,如此多变令人吃惊。

通常而言,企业的长期策略至少在5年~10年,甚至更长。除了2014年遭阿里封杀被迫转型外,其他几次转型都是蘑菇街的主动行为。

如此频繁的转型,意味着蘑菇街一直不了解自己的定位,缺乏明确的长期发展策略,至于前景就更无从谈起了。

蘑菇街的策略摇摆还体现在多元化上,它的新业务总是浅尝辄止。

虽然蘑菇街可能先人一步看到市场先机,但没有坚决执行,在受挫后便迅速退出—抗压能力表现极差。前文所述的跨境电商、品牌特卖,无一不是如此。

当然蘑菇街也可以将这些解释为策略性试错,发现新业务不适合自己就快速止损。但在外界看来,蘑菇街的这种表现就是严重的策略摇摆。策略摇摆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乏效率,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挥霍了宝贵的时机。当竞争对手大步向前时,蘑菇街却在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反退。

策略短视则是蘑菇街的另一个短板。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更长远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蘑菇街错过特卖电商的机会,便是例子。品牌尾货是个大市场,2013年前后国内刚刚起步,是很好的窗口期。

可惜的是,这次蘑菇街甚至连一个犹豫的机会都没有给。

蘑菇街转型直播电商的初期比较成功,通过直播带货的模式创新,蘑菇街当时激活了大量沉寂老用户,迎来了难得的业务增长。然而它还是犯了策略短视的毛病,它只将重心放在激活老用户上,却忽视了新用户市场。直播带货,如此新颖、有趣的即时互动销售模式用来拓新,“不香”吗?当新鲜劲过了之后,被激活的老用户又重归沉寂,阶段性增长随即停止。直到快手、“抖音”借此大力开拓直播电商业务时,蘑菇街才意识到其中的市场价值。

忽视内容建设,核心竞争力缺失

在蘑菇街多次转型中,唯一成功的就是 2012年从消费分享社区转型为导购平台。

当年蘑菇街曾经一度拥有600万女性买家,每天为淘宝导入8万笔订单。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年初,蘑菇街从淘宝平台拿到的日均佣金达50万元人民币~60万元人民币。有资料称,当时来自蘑菇街和美丽说的订单,占到了淘宝总订单的10%。

为什么这一次能够成功?除了抓住了淘宝急需站外流量来实现大发展的风口外,高质、扎实的内容才是让蘑菇街从众多导购网站脱穎而出的根本。

优质内容不但可以创造流量、吸引用户,还能实现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精准匹配。当时导购网站的转化率普遍在1%时,蘑菇街便实现了10%的超高转化率,可谓是傲视群雄。

换言之,内容才是蘑菇街的核心竞争力。

服饰、美妆等女性商品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如果社区用户没有积极性去生产新内容,那么现有内容将因为过时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在2014年转型女性垂直电商平台之后,内容建设被蘑菇街“华丽”地忽视了。

在淘宝导购业务不再之后,内容只见投入而没有产出,还不如把资源位直接让给商家,好歹还能带来佣金收入。正是在急功近利的商业化主导下,蘑菇街的内容质量和产品丰富程度都迅速下滑。如今《蘑菇街》APP首页推荐的短视频,多是主播随手截取的片段,内容质量非常低劣,与早年的优质图文相去堪远。

内容质量的下滑,继而造成用户流失。财报显示,2020财年第三季度,蘑菇街的年活跃用户数为2 660万,同比降低22.9%。而流量和用户的减少,反过来又让蘑菇街的商业化变得更为艰难,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自被淘宝封杀后的6年来,蘑菇街屡次转型和尝试多元化,每次都摆出了“All in”的决心。但丧失了内容优势,在策略摇摆和短视的严重消耗之下却总是碌碌无为,只能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猜你喜欢

蘑菇淘宝转型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蘑菇
贴吧吧主诋毁淘宝店败诉
沣芝转型记
第一次“淘宝”
蘑菇伞
淘宝
淘宝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