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二次霸权解体的危机

2020-09-27邵宇

理财周刊 2020年16期
关键词:凡尔赛公共品解体

邵宇

美国霸权的衰落也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具体表现为制造业竞争力以及贸易和GDP份额的下降。

世界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大萧条期间,有比较高的相似性。

首先,经济方面是长期停滞,这个概念由阿尔文·汉森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被用来描述大萧条时期的经济低迷状况。美国前财政部长、著名经济学家萨默斯借用其来描述2008年之后的全球经济状况,并且,人口因素都是重要原因。

其次,全球化方面,是旧秩序的终结和逆全球化的开始。上一次全球化的转折点是1913年,大萧条期间陷入低谷,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得以建立新秩序。这一次的转折点是2008年,目前仍处在重构之中。

第三,国际政治格局方面,是霸权解体危机。我们也可以将经济停滞和逆全球化,以及在此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冲突,如战争和贸易战等,看作霸权解体危机的表现。

上一次霸权解体时期,是两次世界大战,再加上大萧条。一战后的世界与二战后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而这种不同,取决于战后建立了什么样的秩序,而能够建立什么样的秩序,又取决于战后各国力量的对比。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一个霸权国家来领导秩序的重建。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经由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合约》最终确定。《凡尔赛合约》违背了“十四点计划”的原则,而这是巴黎和会之前交战双方取得的共识,也是德国愿意达成停战协定的前提条件。这些原则都被抛弃了,《凡尔赛合约》在煤炭资源、赔款和德国在海外殖民地的资产等方面都沉重地打击了德国经济系统。

二战后,世界并未重蹈覆辙,搪塞的说法是吸取了历史的教训。比如,一战后,官方建立的多边机构要么不存在,要么就形同虚设,而二战后则建立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等重要机构,它们是国际合作的重要载体和推动者。再比如,一战后未被采纳的观点和计划开始受到重视,如凯恩斯在《合约的经济后果》中的倡议及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计划”等。

但我个人比较认可的说法是,美国确立了绝对霸权,承担了战后重建的责任,并推动共识的形成。因为,合作共赢的道理并不是二战之后才被掌握的。美国的霸权地位有助于达成集体利益最大化的博弈均衡,避免了出于利己动机而出现的合成谬误。这在国际政治领域被称为“霸权稳定论。

著名金融史学家金德尔博格就是“霸权稳定论”的支持者。在解释大萧条形成的原因时,他认为,根源在于英国没有能力,美国又不愿意承担稳定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责任。

美国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在经济总量上超过英国。但在金融上,直到一战之前,几乎没有任何地位。一战后,英国就走向全面衰落了,但其金融实力仍然比较强。主流观点认为,正是这种经济与金融实力的不匹配,导致真正的全球领导者的缺失。

霸权国家的一个重要职能(或职责)是提供公共品,它是一系列的制度构建,包括货币等交易基础设施。公共品体系决定了交易成本,公共品的短缺必然导致交易的萎缩。逆全球化反映的就是公共品的短缺。大蕭条就是在霸权解体和公共品短缺导致的全球经济失序的状态下实现的。

美国霸权在二战结束后得以确立,至1973年前后出现转折,开始走向衰落。美国霸权的衰落也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具体表现为制造业竞争力以及贸易和GDP份额的下降。当前,美国的金融霸权与经济实力存在巨大的失衡,前者远远超过后者。这与一战前的英国有相似之处。

全球化总是在重复着失衡与重构、脱钩与突围的故事,只是角色在不断变化。21世纪并不必然是亚洲或者中国的世纪,这一切,都取决于相对国家能力。

猜你喜欢

凡尔赛公共品解体
汽车安全测试的“凡尔赛”语录——凡尔赛C5X安全解析
加油站“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加油站的凡尔赛:油价终于不涨了
凡尔赛C5X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公共品私人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
“娃娃亲”因两家发展不同而解体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
公共品提供与税收遵从的关系探讨
城乡公共品供给的成本差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