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思维策略研究

2020-09-27甘云云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课外教材语文

甘云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能动性、选择性、批判性、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怎样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谈谈观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各种感官包括大脑都会处于一种最活跃的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因此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常采用游戏、角色扮演、实验演示、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针对学生对威尼斯异国他乡独特的地理风貌十分陌生的情况笔者在导入环节中,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威尼斯的风光录像。通过录像直观地将水上城市的奇特风貌,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对威尼斯有了大致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出求知全文的冲动,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引导质疑,以疑促思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是发挥其主体性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教师首先要创造轻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在学生敢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问”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善疑,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点提出来。在教学中对学生敢于质疑作出肯定后,我们可以再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哪个问题提得好?为什么?来使学生逐渐把握住紧扣主题或重难点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题、文章关键词句、标点符号处等方面引导学生质疑,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课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谁和时间赛跑?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怎样和时间赛跑?结果是什么?”等问题,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为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可贵的沉默》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教室里又熱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教室里因为什么而热闹?沉默前的热闹是怎样的”“两次热闹有什么不同?"笔者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哪些自然段在写沉默前的热闹场面?哪些自然段在写沉默后的热闹场面?从而使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在教学《杨桃》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对文中对话部分的标点符号质疑“.“不....像........五确.星。”学生提出了“省略号在这表示什么意思”的疑问,通过本处质疑从而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质疑问难是探索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将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疑的活动中。在学生质疑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问迅速反应恰当处理。对-一些因为学生读书马虎而造成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弄明白,对一些学生易于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还要善于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做到以学定教。

三、课内外学习相结合

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差的教师只教语文知识,好一点的语文教师教语文学习方法:最好的教师提供学习资源。”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课内外学习要有效地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分析教材,找准课外延伸的点。我们可以从写作背景入手,让学生在新课的预习时去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在小学课文中有不少像《金色的鱼钩》、《飞夺泸定桥》-类的红色经典文章,在学生预习的环节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去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了解长征的背景,长征中的其他的感人故事,这样将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长征的艰难: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另外,我们还可以从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材入手,目的在于阅读各种课外书籍,语文教材实际上是通向更多课外阅读的桥梁。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教材作为出发点由此延伸开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节选自古代名著中的故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们可以推介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其他经典故事,如《火烧赤壁》、《三顾茅庐》;在教学《猴王出世》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讲讲《三打白骨精》等章节,这样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地理解,同时也会激起学生阅读我国历史名著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引导学生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亲自“下水”弄清楚从何处可以收集到这些信息,并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不同的途径去获取信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之上归纳、提炼。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想象飞起来,思维动起来,语言活起来,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也将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研究,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

猜你喜欢

课外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