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020-09-27刘永华
刘永华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发展重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地整合起来,使之与教师已经掌握的传统教学工具融合到一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相融
(1)把准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元素,每一堂课学生通过学习都应该达到一定的目的,这些目的通过明确、具体的表述就是学习目标。在信息化的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呈现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如我在教学《桥之美》时,首先,展示出各种桥的美丽,激起学生了解桥品读桥的愿望。
(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自学模式: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学习者还可以从网络课件中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还能够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全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真正让孩子们动起来。操作过程可分为这么几个步骤:分组合作,共同搜集资料,可根据班内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差异,语文学习能力的不同,进行合理的分组,并让各小组自己选举组长,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利用计算机网络查找,下载有关的资料。组内分工,分类整理资料,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分类整理:充分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搜集下载的资料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料的剪切、移动、复制、引用等文字处理方法。小组自学,理解、积累、质疑,由组长主持,组里成员共同探讨,将获取的资料与课文结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可以用任何你自己想采用的学习方法:可以是将你找到的图片、影像和文章相应的段落联系起来自读自悟;可以是用你找到的资料为文章中的段落,语句作批注;可以是利用编辑图片,语音的各类软件为你喜欢的文章配图配音,进行图文声音的编辑;最后组内整理好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各组汇报、交流、解疑,老师适当运用课件解决重难点,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交互性”,每组间进行语言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流、信息交流、疑问的交流解答……,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出教学积件,更好地解决文章中的重、难点。这种“交互性”的学习还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区、甚至是跨国家的沟通交流。
(3)作业活动延伸,体现整合优势:传统的课外作业设计往往是学生被动的完成,内容也是一些机械的抄抄写写。可是当信息技术技术与语文教育整合以后,作业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巨大的变革。实践活动也更精彩、生动、丰富。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識地选择、鉴别、处理、运用信息,结合实验等传统方法开展活动。如我曾看过一堂“网络中的赤壁”课外活动:学生学了《火烧赤壁》后意犹未尽,于是布置学生回家后打开新浪、雅虎、艘狐等网站,输入关键词“赤壁”,“火烧赤壁”,“三国志”等,选择相关内容打印,写成小故事或小知识,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
(4)整体综合评价,优化评价平台:现在语文课程的评价,应不再是单单教师个人所给予的评价。我们完全可以依托网络这个平台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评定。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老师、小组、自我共同打分,计算综合成绩。这样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还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成长记录的方式,凡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都将一一分类贮存,这将更切实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材的整合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不拘于教材的束缚,进行合理的组合,补充或删减教材,更好地组织语文教学。
(1)利用校园网络,对比阅读类文:中小学教材往往以单元编排课文,有些课文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如:初三上册教材中的《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络把这几篇文章结合起来,作为一组内容进行教学,并可以有意识的安排“古典名著”系列的信息搜集活动。这样老师就不必单独一篇一篇地教,既节省了时间又加强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2)利用互联网络,选择趣味教材:教材由于编排的时间,不同的地区等原因,有些课文以不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或者课文内容不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时教师完全可以舍去这样的课文不教,而是利用互联网,选择更新、更生动、更有趣味的文章下载到计算机中作为课文教学。
(3)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材外延:教材中通常在每个“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后都有作文要求,有了网络的优势,也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不受局限。如教材要求写一篇主题作文,就会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可以让他们自己下载资料,丰富话题材料。教师还应随时随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丰富增添作文的内容,拓宽教材的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