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科研实验平台危化品安全管理*

2020-09-27毅,刘

广州化工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危化品化学品实验室

肖 毅,刘 云

(1 遵义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贵州 遵义 563000;2 遵义医科大学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药物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贵州 遵义 563000)

高校科研实验平台是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实施的重要场所,在培养学生科研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成为一所优秀高校教学与科研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长久以来,国内外实验室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对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造成了较大影响[1]。近几年发生在高校实验室,尤其是涉及化工和生物医药领域实验室的安全事故很多。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一名研究生遭他人投毒后死亡;2015年12月清华大学发生爆炸事故致一名博士后实验人员死亡;2018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的爆炸事故造成3名学生死亡。随着医科院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实验项目逐年增加,所使用的危化品难免也会剧增[2]。按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规定,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3]。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离不开各学科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而科研实验平台的安全稳定是保障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坚强基石。因此,了解危化品的化学属性和危害特性,严格遵守危化品的管理和使用制度,进行合理的防护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高校科研实验中心的必备工作。

1 科研实验平台常用危化品分类

1.1 易燃化学品

易燃化合物主要有易燃气体、液体和固体以及会发生自燃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等,这些化学品通常遇明火、高温或光照后发生燃烧;或挥发性强,其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后遇火源等可引起燃烧。实验室常见的易燃化学品有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氢气、甲烷、红磷、液体石蜡等。

1.2 易制爆化学品

易制爆化学品通常在震动、撞击、高温等条件下易发生爆炸,实验室常见的有高氯酸及高氯酸盐类化合物、硝酸及硝酸盐类化合物、以及还原剂类化合物如锌粉、镁粉等。

1.3 易制毒化学品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前体、原料和化学助剂等物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存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事故隐患,实验室常见的有三氯甲烷、乙醚、丙酮、硫酸、高锰酸钾等。

1.4 腐蚀类化学品

能灼伤生物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通常也具有毒性和易燃的特点。实验室常见的有酸性腐蚀品,如硫酸、硝酸;碱性腐蚀品,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以及其他腐蚀品,如二氯乙醛、苯酚钠等。

2 高校科研实验平台危化品管理现状

2.1 配套资金不足,设施不完善

随着高校教育和科研的不断重视,科研平台的仪器和危化品数量逐年增长,使用中的实验室在已有的基础上不宜改造,通风设备,防火设施等不易添加,这就给整改工作带来客观影响,而配套资金不足是造成防护设施不完善的最主要因素。由于配套资金欠缺,不能定期维护或及时安装应急防护设施,造成储存或处理危化品的设施不符合要求,常常出现易燃、易爆等化合物堆积在一起,未能严格分库分类,不能做到通风避光的存储,给安全带来严重隐患。

2.2 管理制度不规范,缺乏信息化手段

危化品的管理需严格遵守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更应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策略,不能沿用陈旧的管理制度与模式。有时候,管理制度只是通过喊口号、贴海报,制度缺乏执行性,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上至下都未能真正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危化品管理中最棘手的当属危化品购买数量不清,存储混乱数量不清、过期销毁数量不清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有效监控,即无法形成管理闭环。而科研平台在购买、使用和销毁危化品的过程中如果仅仅只依靠登记本是很难做到有效监控的。因此,引入适合校情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势在必行。

2.3 专业管理人员欠缺,师生安全意识薄弱

高校,特别是落后地区高校由于编制少、经费少、实验室涉及面广,无法在每个实验室配备专业的危化品专职管理人员。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专业教师兼职进行危化品管理工作。由于专业教师入职前大多未能进行专业的危化品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还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危化品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力不从心。此外,部分高校师生有时不严格执行实验室要求,采用非规范操作进行实验,或者入室前未认真详细了解危化品的属性,对危化品的储存、使用、处理等环节不熟悉,造成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试剂、材料等乱堆乱放,违规丢弃实验样品,这些都是安全意识淡薄与缺乏的体现,安全防护意识不足是导致实验平台管理混乱和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 高校科研实验平台危化品管理措施研究

3.1 有序增加建设基金,完善危化品实验室建设

学校有必要定期为需要改建的危化品存放库房或实验操作平台提供建设基金。长期参与危化品管理和使用的教职员工应配合改建工作需要,与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人员共同协商提出合理的改建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对现有场所进行建设和改造。通过资金的投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增加安全保障设施,完善安全保障体系。①实验室划分区域配备灭火器(毯)、防静电设备以及各类消防器材等。②安装通风排气设备、洗眼器、喷淋系统和救急箱,配置专业的危化品贮存柜体、防爆冰箱,废液暂存桶等[4],如图1所示。③为实验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具,例如耐酸碱手套、干布、防毒防尘面具、防护服等。④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全面覆盖实验室,避免出现管理盲区和死角,设置出入门禁系统,全面掌握出入室人员信息。只有定期进行建设资金的投入,才能有效完善危化品实验室的建设,为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和实验人员的安全操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图1 部分实验防护设备(从左往右:坐式紧急洗眼器, 淋浴洗眼器,化学品安全柜,净气型药品柜)Fig.1 Some experimental protective equipment (From left to right: seated emergency eye washer, shower eye washer, chemical safety cabinet, clean gas medicine cabinet)

3.2 健全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

高校对危化品的管理制度应以国家相应的法律为基准,以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参考,可以从危化品的采购、贮备、使用到废弃物处理的四个环节制订实验平台危化品管理措施,如图2所示。通过制度化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水平,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1)制订严格的危化品采购制度。易燃易爆、易制毒危化品的采购必须由使用人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危化品销售单位信息和销售员联系方式,购买危化品的数量与用途,经学校认可的负责人签字后交危化品专项管理平台存档方可领取。采购危化品时更重要的是,在提交购买清单前,应先明确库房所需危化品的存量,实行科学合理的采购,防止出现危化品存量超标的问题。

(2)加强危化品的贮备管理。危化品入库贮备前,需要危化品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双方按照购置计划逐一核实再进行入库登记。入库登记时,双方检查危化品的包装、规格、数量时应注意产品标签印刷是否清晰、粘贴是否牢固,产品是否存在变质,包装是否有破损,瓶口是否松动,上述检查有益于后期危化品的存储管理。存放危化品的柜体应严格配备相应的防盗保险柜。如易爆易燃的液(固)体、压缩气体等存放于铁制柜体;酸(碱)性具有腐蚀性质的危化品存放于纯 PP 材质柜体;剧毒品单独存放,易制爆、易制毒危化品在存放时可根据场地的大小,考虑按性质和类别单独存放。此外,管理人员需对存库的危化品以及存放危化品的设施予以定期检查,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信息,并落实整改。

(3)完善危化品领用制度。危化品领取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采取双人领用的制度,领用前认真核算使用量,不可超大量领取,管理员及时登记所领取的危化品流向及用途。操作者在使用危化品前应熟悉其属性,实验操作过程中做好监督和防范,使用完毕后及时将剩余部分放回规定存放地点,避免过多的危化品暴露在外,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4)严把危化品的规范回收。危化品在使用中和使用后会产生一定量的包装废弃物或废弃产物等。使用后的废弃包装袋,包装瓶等需封闭存放在指定场所;废液、废渣的处理也需要符合环保规定,不得直接倒入水池、垃圾池。废酸、废碱危化品不得相互汇合,需选用专业器皿分开回收保存,注明危废相关信息,以免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事故[5]。回收危化品需建立统一的登记制度,并由学校规划集中交送专业部门处理,任何私自丢弃处理行为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引起安全事故。

图2 科研实验平台危化品管理措施Fig.2 Chemical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mental platform

3.3 加强人员培训,强化安全教育

实施危化品的安全教育培训是保证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已成为高校各项基础性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且需制度化、规范化地实施。学校需定期聘请具有国家资质的危化品专业机构人员到校开展讲座,师生在入室前应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认真学习有关危化品购买、存储、使用及处理的国家级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考试合格后方可入室进行实验。在平常工作中,各实验室定期进行危化品安全常识的教育专题或安全知识竞赛[6-7],鼓励以安全主题论坛、微视频或预防安全事故演练等形式开展一些具有亲和力和情感融入的宣传活动,潜移默化做好实验室安全建设,人人参与,让规章制度变成习惯,积极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3.4 重视过程教育,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

许多科研实验平台只重视前期的入室教育,却忽视了过程教育,使得有些师生在进入实验室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放松了警惕,不再严格按照危化品的存放、领取、使用、回收等相关要求进行操作,为后期的工作埋下了安全隐患。教师在科研实验平台是一名指路人,既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还要监督在实验室学习和工作的其他教职员工或学生行为,如果发现有涉及安全隐患问题的行为时需要及时制止,必要时要报告个实验平台的负责人,确保危化品安全管理和使用,切勿只重视前期教育,而忽略了过程教育的重要意义[8]。危化品违规使用是引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而人为因素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因此在实验室实践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告诫师生,严格按照危化品的管理条例来进行实验,这是对自我和集体的负责。对违反规定的师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使涉及危化品的安全事故远离实验室。

3.5 科学治理,减少危化品使用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全校的危化品共享平台,将一些贵重、不常用的危化品放入统一管理平台,师生再根据需要向平台申请,根据用量支付经费,这样可避免不常用的危化品只用一次或在保质期内不能优先使用完毕而造成的浪费。教职员工在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评估实验中对危化品的使用要求,尽可能地选择无毒低毒的替代品或采用微型实验器材来减少危化品实验用量,随即也可减少危化品废物的处理量。此外,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师生可避免在有毒有害实验环境中进行学习,也可减少危化品的用量,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理念[9]。

4 结 语

高校研究平台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各部门需进一步严格管理危险化学品,分库、分类存放,建立从申购、领用、使用、回收、销毁的全过程的记录和控制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必须做到“四无一保”,即无被盗、无事故、无丢失、无违章、保安全。对于危险化学品中的管制类化学品,要参照对管制类化学品的管理要求,落实“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把锁、双本帐”的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各级工作人员应积极总结新型的且适宜本校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做到科学合理管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认真宣传和学习相关法规制度。积极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专业的管理队伍,在日常工作中“勤检查”、“重防御”,“盯疏漏”,有条不紊地推动危化品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为推动学校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危化品化学品实验室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