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2020-09-27郭志唐李世思陈章彬滕毅山
郭志唐,李世思,陈章彬,滕毅山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云南 昆明 650101)
病例
患者女,70岁,农民,因“发现右腹部无痛性肿块5个月”入院。患者自诉5个月前无意间发现右腹部肿块,无明显腹痛、腹胀、腹泻,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黏液脓血便,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等不适。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未触及肝、脾、肾。右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13.0 cm×10.0 cm肿块,无明显压痛,质中,边界清楚,活动度差,无波动感。腹部增强CT示:右侧腹腔内占位性病变。辅助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肝炎及梅毒抗体均正常。上中腹部CT检查(见图1)示:右侧腹腔内见混杂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12.9 cm×9.7 cm,其内见多发结节状高密度影,病灶边界尚清,边缘尚规则,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不均匀性强化,肿块血供丰富,邻近可见多发增粗迂曲血管影,性质倾向恶性,间叶组织来源可能性大。完善相关检查及排外手术禁忌后于2019年6月24日行开腹腹腔肿物切除术。术中探查见:后腹膜一大小约13.0 cm×10.0 cm质地坚硬实性肿物,边界尚清,与下腔静脉、右侧肾脏关系密切,右肾明显受压向左侧推移,肿块周围多发迂曲增粗血管,其供血动脉单独起源于腹主动脉。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可,于术后第7天出院,随访至今已8个月未出现复发、转移情况。术后病理检查:多切面切开,切面灰红鱼肉状、局部似有坏死、局部区域钙化明显,免疫组化结果:SMA(-),Caldesmon(-),HMB45(-),Melan-A(-),Ki-67(+5%),CD31(-),CD34(+),S-100(-),Vimentin(+),CK广(-),BCL2(小灶+),CD99(小灶+),CD117(-),DOG1(-),ER(-),PR(-),CD1O(-),WT-1(-),银染(+)。病理诊断:(腹腔肿物)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见图2)。
讨论
图1 患者腹部CT
图2 术后病理图(HE染色,A:×200,B:×100)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1],于1931年由Klemperer和Rabin首次报道,多数为良性或交界性。其起源于CD34及Bcl-2阳性的树突状间叶细胞,可向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血管内外皮细胞分化,因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结缔组织中,故可发生于胸膜、腹膜、脑膜、胃肠道、膀胱、前列腺、乳腺、椎管、支气管、口鼻腔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但以胸腔最为多见[2-3]。
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malignant solitary fibrous tumor,MSFT)为其中一种更为罕见的类型,国内外仅有少量文献报道[4],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多发于20~70岁年龄段。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无痛性肿块,常因体检或缓慢出现肿瘤压迫症状时行相关检查发现,因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肿瘤压迫周围脏器时表现出来压迫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胸痛、胸闷、腹痛、腹胀、腰背部疼痛、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也可因肿瘤相关产物的释放或异常免疫反应而表现出如:低血糖、甲状腺功能低下、杵装指等副肿瘤综合征或Doege-Potter综合征[5]。
MSFT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其病理学变现为:(1)细胞丰富密集;(2)细胞呈多形性;(3)细胞生长活跃、核分裂像增多,计数≥4/10 HPF;(4)肿瘤性坏死,此外若病理学镜检观察到肿瘤出现周边浸润性也有一定提示意义[5]。免疫组化中CD34、CD99、Bcl-2是主要免疫标志,约90%~95%表现为CD34阳性,但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在形态学良性区域,CD34常呈弥漫性表达,而在间变区域CD34可呈灶性表达或不表达,CD34由阳转阴提示肿瘤向恶性转换化。约70%表现为CD99阳性和约35%表现为Bcl-2阳性[6]。MSFT的诊断还需结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相关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虑诊断[7]。
MSFT治疗方法主要为外科手术切除,并且强调完整切除肿瘤,是否完整切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性因素。此外浸润性生长、肉瘤样改变、肿瘤多发可能提示预后差。推荐根治性切除以防止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几乎所有的良性SFT和约一半的MSFT可通过根治性切除达到治愈[8]。对于存在明确手术禁忌或已经发生多处转移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例,可以采用放疗或者化疗,放射治疗局控率为30%~60%,化疗以类似其他软组织肉瘤所采用的基于多柔比星的化疗方案为主,但化疗效果不佳。MSFT易复发、转移,一经发现需及时手术治疗并进行规律的监测与随访[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