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水秋风五丈原
2020-09-27吴鹏编辑谢泽
◎ 文 | 吴鹏 编辑 | 谢泽
诸葛亮用兵以火攻见长,但其一生功业却与大江大河相伴始终。他出生成长于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之滨,受刘备三顾之请,出山助其三分天下。为报刘备托孤之重,诸葛亮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多次北伐中原,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在黄河最大支流渭水岸边大星斗落五丈原,长使英雄泪满襟。
街亭失利 千古遗憾
蜀汉建兴六年(228)正月,诸葛亮经过数年精心准备,第一次挥军北上,攻伐曹魏。此次北伐诸葛亮采取两路出击的方针,东路由老将赵云与邓芝率军以为疑兵,扬言出斜谷进攻眉县,牵制曹军主力。东路则由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出祁山,意图先夺取陇右,随后相机进取关中。
开战初期,蜀军进展颇为顺利,一举夺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收降曹魏少壮名将姜维,猛攻甘肃重镇上邽、陇西两郡。曹魏上下大为震惊,魏明帝曹睿急忙赶赴长安坐镇,派张郃率军五万抵御蜀军。诸葛亮遂令参军马谡率王平诸将渡过渭水,抢先控制街亭,意图将西援魏军阻挡在街亭以东,使之无法救援上邽、陇西等地。
历史学界对街亭具体位置争论颇多,但大多认为是在今天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东北六十里街泉亭一带。从关中进入陇右的主要通道是渭水及其支流泾水等河流的河谷低地。渭水方向山势险峻,不宜通行,只有泾水方向较为平坦,便于大军移动。
街亭正是扼守泾水谷地进入陇右的要道,可惜马谡麻痹轻敌,“违亮节度”,擅自修改诸葛亮事前制定的作战方案,又拒绝王平的正确意见,机械的驱兵上山占领制高点,结果被张郃切断水源粮道,大败于街亭。
街亭的失守,对诸葛亮的打击是战略性的。按照战前方案,只要马谡坚守街亭,堵住魏军西援通路,蜀军便有足够的时间攻下上邽、陇西,完成对陇右广大地区的占领,控制从陇右沿泾水、渭水进入关中的通道,形成顺流东下之势。随后解决街亭城下的魏军,彻底打通出入关陇的交通线。如此,便可以陇右、汉中为基地形成钳形攻势,从容分兵进击关中,甚至一举拿下长安,第一次北伐便可部分实现“还于旧都”的战略目标。只可惜马谡坚守街亭三五天便失守,诸葛亮为免腹背受敌,只能在挥泪斩马谡后退回汉中,以致留下千古遗憾。
街亭之败,并非马谡一人之过,诸葛亮亦负有相当责任,正如毛泽东所言“亮初战,宜亲届街亭”,他应到街亭靠前指挥。战后诸葛亮吸取教训,每次北伐都坚持在前线亲自指挥。故毛泽东又言,“后战亮必在军中”。
绿釉陶水井
三国蜀国,首都博物馆藏。1978 年陕西省勉县出土。
摄影/聂鸣/FOTOE
绿釉陶水田
三国蜀国,陕西历史博物馆藏。1978 年陕西省勉县出土。水田模型作为随葬品,田中可见青蛙、鱼等,反映了墓主人死如生的渴求,来世享用的思想观念。
摄影/聂鸣/FOTOE
再出祁山 叹息扼腕
建兴六年十一月,即首次北伐半年多后,诸葛亮得知魏军大举伐吴,关中空虚,再次率数万军队伐魏,杀出大散关,包围渭水重镇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部一带)。陈仓为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正如诸葛亮所言“陈仓西北是街亭,必得此城方可进兵”。诸葛亮劝降曹魏守将郝昭不能,只得被迫攻城,顿兵于坚城之下。为便于运兵转运粮草,诸葛亮还沿着渭水小支流绥阳溪,开凿了一条自斜谷到陈仓的绥阳谷道。可惜蜀军猛攻陈仓二十余日无法拿下,曹魏援军即将赶到,诸葛亮被迫退军。
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不再强求远攻,只近攻扩边,拿下武都(今甘肃省成县一带)、阴平(今甘肃省文县一带),收揽当地氐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人心,使两地成为蜀汉的稳定疆土。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发动第四次北伐,占领陇西。为解决粮草运输困难,诸葛亮不仅制作木牛流马转运军需,还用计收割曹魏上邽小麦。但司马懿也由此看出诸葛亮粮草不济,急于求战,遂凭险据守,拒不出战。又因李严假传圣旨,诸葛亮只得遵旨撤退,并在退军过程中伏杀张郃,大挫魏军锐气,出了当年街亭惨败一口恶气。
诸葛亮四次北伐,大多因粮草转运艰难而失败,遂暂不出师,而是集中精力“休士劝农”“教兵讲武”,招募百姓到气候湿润、河流众多、水源丰富的汉中垦荒种田,积蓄军粮。为提高粮食产量,诸葛亮还整修“山河堰”,扩大灌溉面积。汉中今日的良田美池,与诸葛亮当年兴修水利、屯田垦荒不无关系。
建兴十一年(233),诸葛亮在斜谷口修建粮仓,疏通栈道,用木牛流马将粮食源源不断运到斜谷粮仓,为再次北伐囤积大量粮草。
甘肃礼县祁山古战场,位于礼县东祁山堡,是三国时诸葛亮六出祁山会师点将之处。 摄影/FOTOE
大星斗落 壮志难酬
经过三年多的积聚军资,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兵褒斜道,以魏延为先锋,开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北伐。出兵前,诸葛亮还约东吴孙权共同伐魏,以成掎角之势。
负责曹魏关陇地区防务的司马懿闻知诸葛亮出兵,先期率十八万军队到渭水之北今天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一带,留部分军队驻守渭北,亲率主力渡过渭水,背水为垒。四月,蜀军突出斜谷北口,兵抵渭水南岸,诸葛亮终于来到让后世无数英雄扼腕痛惜的五丈原。
五丈原位于岐山县落星村南,是一块长仅6里,宽仅2 里的狭小平原,因南端东西只有五丈多宽,故名五丈原。虽地形狭窄,但五丈原地形险要,西南依秦岭棋盘山,连接斜谷北口,北据渭水,背靠武功水北段即石头河。诸葛亮驻军于此,可保证斜谷粮道畅通,如果出师不利亦可安全撤回。且五丈原东西北三面山势陡峭,魏军难以仰攻,蜀军却可俯冲而下,有利于扎稳阵角。
诸葛驻军五丈原,意在先渡过渭水夺取五丈原北边二十余里的北原,占领雍县,切断曹魏陇右军队救援关中通道,然后袭击司马懿侧翼,沿秦岭南麓进取关中。这一计划相当高明,如能实现,足以破局。可惜北原高达600 米,且地势高陡,加上渭水阻拦,蜀军跨渭水登北原计划失利。诸葛亮遂撤军回渭南,试图从渭水南岸秦岭北麓东进,但因魏军在武功水东十余里的马冢山一带顽强阻击,又是无功而返。
诸葛亮北攻东进均无法奏效,向西又有坚城陈仓阻挡,只能被迫在五丈原周围不足二十里,根本没有用兵回旋余地的渭水南岸寻求与魏军决战。可惜司马懿老谋深算,看破诸葛亮窘境,坚守不出,闭门不战,企图拖垮蜀军。诸葛亮遂做长期打算,在驻地分兵屯田,垦荒种地,以为长久之计。
诸葛亮连年北伐,鞍马劳顿,风餐露宿,加上事必躬亲,流汗终日,以致过分劳累,身体素质急剧下降,加上欲进不能、欲战不得、欲罢不忍,“己志不伸”,心情焦虑,终于忧劳成疾。七月,孙权大军被魏明帝亲征击败,全线退兵,蜀汉失去东吴掎角之援,陷入单方作战的不利境地。五丈原又进入雨季,渭水、武功水大涨,蜀军行动困难。
八月下旬,诸葛亮病情加重,卧床不起,交代身后军国大事后怅然长逝,大星斗落于五丈原北伐大营,终年54 岁。诸葛亮“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的抱负归于难伸,“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壮志最终难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魂却万古千秋长存五丈原。东逝渭水淘尽英雄,三国人物渐次谢幕。是非成败转头成空,青山依旧夕阳正红。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不仅是蜀汉的失败,更是这一时期华夏文明步入低谷期的前奏。三国期间和西晋短暂统一后,渭水之西和黄河以北的匈奴、鲜卑、羯、狄、羌等游牧民族集体南下,西晋屡屡应对失策,以致酿成五胡乱华的历史惨剧。汉人最终失守黄河流域,衣冠南渡,退守江淮,凭借长江天险保存华夏文明火种于江南,不绝如缕。
留守北方尤其是渭水流域的汉人则忍辱负重,积蓄力量,“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陈寅恪先生语),经过南北朝数百年民族大融合,终于等到天下有变,兴复中原,一统南北,依托盛世隋唐再造新的华夏辉煌。
潼关故城西门遗址。此处往西3 公里有黄渭洛三河汇流观测台,是观渭河入黄河的最佳位置。 摄影/税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