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循证护理在专科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020-09-27戴春华
周 琴,戴春华,苏 露
(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妇产科,广东 湛江 524009)
妇产科护理教学属于护理专业学生的重点课程,要求学生准确掌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往,教师多采取常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但因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针对于此,本次研究实施了循证护理模式组织教学活动,以此将循证医学理论、实践联系起来,使护理专业学生构建正确的护理思维,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学发展,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加强护理实践。本文重点分析循证护理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模式于专科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我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的80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探究对象,然后通过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均为40名。实验组男性人数、女性人数各2名、38名;最低和最高年龄为20岁~25岁,平均(22.5±2.3)岁。参照组男性人数、女性人数各3名、37名;最低和最高年龄为21岁~25岁,平均(23.1±2.5)岁。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组的上述基线资料,通过研究没有发现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和参照组均接受产褥期母婴护理、妊娠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教学内容。
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组织活动,教师为护理专业学生讲解妇产科护理相关内容。
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教学模式,教师建立循证问题后形成病例,对护理专业学生对于患者情况实行全面评估[2]。提出问题:如果患者出现尿潴留的表现怎么处理?然后鼓励学生通过检索文献、相关数据资料等查找循证护理答案,对尿潴留护理知识、常用护理方法进行了解。如此一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整理、归纳护理学相关资料,并且将实证、临床知识及临床经验等联系起来,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3]。助产士带教为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重点,要求助产士分阶段进行带教,首个阶段为适应评估期,需带领学生熟悉产科环境、医院各项规章机制、明确职责,并告知学生护理操作流程、医疗器械使用方法;第二阶段为实践操作期,应明确不同班次的职责、产程特点,要求学生准确掌握肛查、阴查方法、常见疾病特点及护理方法;第三阶段强化训练期,主要对学生护理理论知识、操作实行强化,使其能合理运用学习的知识于产妇、新生儿护理中,由带教教师加以护理指导。此外,需对护理效果加以评价,以便及时总结护理工作的优点、不足,不断优化护理工作内容。
1.3 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的方法
本研究8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数据资料,通过准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7.0中为主进行相应的处理。计数资料两组对教学方法满意情况的对比,采用率%表示、检验经x2处理;计量资料两组考核成绩的对比,应用均数差±s表示、检验经t处理。如果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探究具有临床价值;反之对比结果显示:(P>0.05),则不具有临床探究价值。
2 结 果
2.1 实验组、参照组对教学方法满意情况的差异对比
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情况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如表1。
2.2 实验组、参照组考核成绩的差异对比
两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解能力评分、知识记忆评分、知识运用评分、综合应用创新评分比较,均存在明显对比的差异(P<0.05),如表2。
3 讨 论
循证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在实质上联系患者的具体状况,组织护理工作。通过常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教师为教学的主体,进行灌输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习兴趣,同时不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4]。值得一提的是,循证护理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检索关键词和数据库等,查找循证问题的答案[5]。这时,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说:发现问题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判断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等。这个过程中可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学生间的互动,促使学生的思维创新,将理论知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循证护理为不断检索的过程,可为护理工作提供数据资料、依据,此时学生的护理理念不断更新,能为其日后更好的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实验组在对教学方法满意情况、考核成绩方面,与参照组实行比较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表1 实验组、参照组对教学方法满意情况的差异对比[n(%)]
表2 实验组、参照组考核成绩的差异对比(±s,分)
表2 实验组、参照组考核成绩的差异对比(±s,分)
?
总而言之,循证护理于专科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有助于提高专科妇产科护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