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老症候群

2020-09-27吕慈航

厦门航空 2020年9期
关键词:症候群小口保温杯

_吕慈航

“你老了吗?”这个问题,能扎穿一大部分人的心肝。

更何况在这个年代,越是“痛点”,越不可能讳莫如深。

一个接一个的标签,成了段子或“梗”,是戏谑、鄙夷,还是自嘲、无奈?

因为你不可能永远年轻,焉知老去的那时,不会遇上新的“初老症候群”?

老而不老

起来“嗨”?“嗨”不动了

风风火火闯九州,彻夜狂欢“嗨”翻天,但是却会在某一刻觉得——累了,嗨不动了。

开始厌烦人多嘈杂的社交场合,朋友圈几天都不想看一次,一到假期只想跟床铺被褥缠缠绵绵。“葛优躺”再配个手机或平板电脑,半天或一天就过去了,唯一的运动大概是翻个身或伸个懒腰。

随心所欲就能轻松刷夜、东奔西走的旺盛精力不再,对着新鲜事物,也不再跃跃欲试,而是兴味索然——就这样吧。然而这样的“脆弱”,却是轻易不能在人前表现。苦与累就等夜深人静时自己咀嚼消化,公开场合自然是光鲜亮丽,对人对事都尽量笑脸相迎。但是,不经意间被触及的知识盲区,与主流大众的脱节,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的失败体验,总会让“迟暮”之感提前报道。

不想“老”,但想“岁月静好”

不愿意被说“老”,却愿意表现“岁月静好”,明明都是“慢”的状态,看起来矛盾,却也不矛盾。

“老”是无力,是事与愿违,但岁月静好,是游刃有余,是处变不惊。朋友圈里发一条动态——午后阳光晴好,桌椅整洁,窗明几净,一杯星巴克,搭配显示工作内容界面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谁会说“老”?点赞并附带高端、优雅之类的好评,才是这种“行为艺术”的最终目的。

所以,资本的嗅觉与消费市场的风向也转而贩卖起了另一种焦虑——不“买买买”,如何堆砌起“岁月静好”?高级定制、手作蛋糕、潮流设备……它们的外形往往不再花里胡哨,而是以“内涵”作为卖点,搭配心平气和的视频演绎,让人自然地点下购买键,用一个保温杯价格的数十倍,去买另一个杯子,从而把对“老”的焦虑,美化成“岁月静好”。

处心积虑地想划清界限,正因已见趋势,感知到了“初老”。但没能如愿以偿地摆脱隔绝,反而成了一个个新鲜名词的最佳注解,大概也正是这个时代的无奈吧。

“曾经心有猛虎,如今细嗅保温杯”

一时间,人们看到“保温杯”三个字,如见洪水猛兽,生怕沾上一点关系。

保温杯这个再平凡不过的日用品,被打上了“中年标配”的标签——为什么用保温杯?因为人到中年,老了,不年轻了,要注重保养,冰凉的重口的不敢入嘴,保温杯里装着温热的茶水,还得放点枸杞之类,时不时小口小口啜饮的样子,哪还有什么朝气?

无法再纵情恣意,滑入平庸境地一去不复返的人生,就以保温杯作为开始的标志。当然,保温杯是无辜的,不过是人们的心态和语境需要一个象征物罢了。

“中年油腻男”

如今的“油腻”,适用的场合和对象已经很广泛了,就连曾经倍受追捧的“小鲜肉”,如今也因“泡沫”被戳破,在各种诟病中就不乏“油腻”的形容。滤镜叠了一层又一层,渲染得皮肤如鸡蛋白,唇红又齿白,结果是溢出的“油”也更清晰了。

然而,“油腻”这个词更早还是用来形容“中年油腻男”的。2017年冯唐发布了一篇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油腻中年”于是广为人知。油腔滑调,世故圆滑,身无长物又自我感觉良好,不修边幅、口无遮拦却自认指点江山,头头是道。

还想自认年轻的人,纷纷对着这类模板皱起眉头捂住鼻子,必要时不惜口诛笔伐,以示绝非同类。

+素材灵感来自于 Constantin Brâncuși

“朋克养生”

枸杞不是不能吃,但比起扔保温杯里,不如捎上可乐、咖啡、啤酒一起,同理还有敷着面膜熬夜,吃火锅时的金银花,最简单粗暴的,就是该“作”继续“作”,同时在心里拜遍各路神仙祈祷不要猝死。

如果避不开“养生”这个词,那么也一定要跟正儿八经的老年人的养生区别开来。所谓“朋克养生”,怕不是越“养”越要出事,但众多年轻人乐此不疲,哪怕只为一种安慰剂效应,只为可以告诉自己:“我还没有开始老。”

猜你喜欢

症候群小口保温杯
年轻人的“保温杯”
保温杯+枸杞红枣=定时“炸弹”?!
设计保温杯
小口诞生记
保温杯托贴
谜语猜猜猜
那些年,我们都有“丢三落四症候群”
“慢性疲劳症候群”新知